“原来她不太懂红包是什么概念,今年好像有点知道了。”当问女儿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时,朱女士有点把不准是不是该高兴,“她说前几天,自己跟着奶奶去卖了废品,发现拉了整整一车过去,才换了几块钱,最后只能买一碗拌面。”
女儿感叹,赚钱很高兴,但是赚钱也很难。通过卖废品的方式认识到赚钱不容易,这让朱女士有点纠结。
元元拖着露营车卖废纸板
一次赚了7.5元
女儿发来语音:妈妈我爱上了卖废品
朱女士的女儿元元今年上小学一年级,跟很多小朋友一样,平时不太接触人民币,也不太懂金钱的概念。不过今年除夕夜,收到长辈给的大红包之后,她打开一看,厚厚一叠百元大钞,激动坏了,直说要藏到枕头底下,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要知道往年,她根本不知道100元是什么意思,以为买东西都是刷手机就可以了。”当问元元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时,她说之前跟奶奶卖过废纸板,发现赚钱太难了。
朱女士这才想起来,寒假这段时间,家里收到了很多年货的快递。盒子一多,奶奶就折好放在门口。有一次,奶奶发现楼下超市旁边就有一家小小的废品收购站,想着家里刚好有一辆露营车,可以把这些废纸盒拿过去售卖。
因为寒假放假在家,卖废纸板时,元元跟着一起去,还热心地拉着露营车,一路帮忙从家里拉到了收购站。
“整整一车,卖了7.5元。”那是元元第一次自己赚到钱,非常激动,高兴地给妈妈发来了语音,“妈妈,我爱上了卖废品,赚钱太开心了!”
元元整理废品
为了奖励元元,奶奶特地让老板支付现金,并把7.5元的使用权交给了元元,让她去隔壁的超市挑选礼物。元元选了一碗5元的拌面,很快就光盘了,吃得特别开心。
“她说爱上了卖废品,这话听着咋这么别扭呢?”朱女士有点哭笑不得,“不过我也是蛮支持她这种做法的,至少知道赚钱不容易,而且家里废物也得到了处理。”
数学老师点赞
这是认识人民币的好途径
听到朱女士女儿的经历,杭州市北塘河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莫筱晖忍不住点赞。
“很支持,这就是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也是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莫老师说,能够通过售卖废纸板换钱,再购买想要的东西,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纸板卖的钱,通常比较零散,这也为日后学习小数做准备。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也是数学考查的内容。”另外往深了说,称纸板的重量、用多长的绳子绑纸板,其实都涉及数学问题。
元元卖废品
生活中其实就有很多数学学习的场景,比如春节期间让孩子给客人分碗筷、分水果,这是数学中的“平均分”;让孩子根据人数准备筷子,是一一对应;看时钟,是学习时间的认知;让孩子整理书本,是数数、分类的过程……莫老师非常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这样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
有老师给家长发来寒假提醒
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采访中,不少小学数学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人民币。有数学老师说,考试时有一道题目——一个文具盒要多少钱?5元、5角、5分,很多孩子是答错的。“生活中接触太少了,不知道一个物品的大概价值。”
寒假期间,也有数学老师给家长发去了提醒,可以带孩子们多去体验生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老师说,如今的试题更加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命题中许多数学问题都关注了生活实际,需要孩子们分析生活常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在今年四五六年级的命卷中也体现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