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好久不出“手”了? | 睡前聊一会儿

时事   2025-01-08 21:30   北京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前不久,有网友在停车场排队时,无意间看见投递员在开邮筒,心生感慨拍下视频传到社交平台,没想到引来一大波共鸣。“上次我也看到有人往邮筒里放信,感觉好浪漫!”“现在都是网络联系了,说实话偶尔需要写字的时候,有些字甚至都不确定怎么写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岁末年初,各种节日免不了相互问候。只不过,如今贺卡可以打印漂亮的字体,祝福只需动动手指敲击甚至复制粘贴,AI甚至可以生成手写字体,数字化生活席卷而来,以至于我们都快忘记手写的分量。

在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信件往来,承载着光阴的故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对朋友倾诉寄情山水的淡然之意;“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遗憾不能书写的思乡之念,“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是极尽书写也诉说不尽的相思之情。所谓尺素传情,手写往往别有一番中式的含蓄美感。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金山小学举行规范汉字书写系列活动,学生们正在进行硬笔字书写。王晓泾摄(人民图片)

“见字如面”“见字如晤”,这样的表达,常出现在信件的开头。不论家书还是情书,满腹心绪随着一笔一画落在纸上,踟躇时留下顿点,畅快时洋洋洒洒,激昂时力透纸背,情深处甚至落下眼泪,字里行间满是情真意切。上学时候传的小纸条,给好友家人的信,还有郑重的庚帖请柬,满怀期待展开,小心翼翼收藏,多年后再打开,仍能拼凑出纸短情长的鲜活场景。

字是鲜活的,不同的书写者赋予其多彩的生命。比起工工整整的打印版,五花八门的手写体反倒包含个性。考学考公,“卷面”是老师耳提面命的重要得分点;职场之中,医生写起处方的狂草字迹犹如“天书”,也常被审视;家中珍藏的“同学录”上,一笔贯通的“一帆风顺”“天天开心”,留下多少欢脱,就刻印下多少“时代的眼泪”。更不用说,还有“笔迹心理学”这种门类,专门通过字迹大小、间距等来推测书写者的性格、品质、能力、适宜职业等等。

书写之妙,妙在字外。“点”应如“高峰坠石”,“横”应如“千里阵云”,“竖”应如“万岁枯藤”,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曾如此教导少年王羲之。这是笔法,亦是笔力,在于书写的技巧,在于丰富的意境,更在于做人的道理。正所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回到现实中,你上一次手写字是什么时候?除了学生群体外,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在文件上签名落款。长久不用的书写技能,经年累月甚至有退化之势,无怪很多人自嘲“拼音输入法出口成章,白纸黑字时半个文盲。”

就在昨天,《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引得不少人感慨,确实分不清“制高点”和“至高点”,也容易把“电光石火”误写成“电光火石”。时至今日,还有人在坚守这份精准,以“咬文嚼字”表达对文字的珍视,让人感喟。

梁启超曾赞写字不择时、不择地,费钱、费时间、费精神都不多,还能收摄身心,是“第一等的娱乐”。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也有人在重拾这份浪漫。有软笔有硬笔,还有各种语言、各种花式字体,社交平台上“练字博主”走红,像介绍户外装备那样推介“文房套装”,像穿搭博主那样发#OOTD每日练字#打卡。跟练学习的,不仅有好奇的外国友人,也有很多重新提笔练字的中国人,无论年龄职业。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主角执行保留人类文明的终极任务,千挑万选后的最佳方法,是“把字刻在石头上”。无论是历史上让我们颇为自豪的甲骨文金文、竹简石刻,还是今天仍然活跃在我们身边的手写春联、标语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毋庸置疑。不管什么介质,无论打印手写,其实并非彼可取而代之的单选题,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选题。未必要有生花妙笔,也不一定得笔力惊人,只是提笔“我手写我心”,就已经弥足珍贵。

这正是:

提笔欲落三千墨,纸至笔尖无所处。

满腔真情谁能载?何妨展卷挥毫书。

大家晚安!

(文 | 燕陆)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