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向北横卧着黄河,向南依靠着泰山。济南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一城山色半城湖,一条清河城中流。据最新发布的“千泉之城”名泉名录,济南市域有泉1209处,其中名泉950处,汩汩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汇成这座城市的“根”与“魂”,也绘就了山、泉、湖、河、城相融的诗意画卷。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水被直接排入有着900年历史的“小清河”,让这条济南城区内唯一的排污和行洪河道严重污染,变成了“小黑河”,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品质。九十年代,济南最早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先后落户小清河沿岸。
2006年,光大环境接手这两处设施,从此开启了守护泉城碧水的征程。十八年笃行不怠,光大环境在济南城区范围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由最初的两个,发展至今天的12个,总处理能力由42万吨/日增长至138.7万吨/日。
济南水务下辖一厂为山东省最大规模污水处理厂
联合国欧经会国际PPP论坛
“全球12个PPP成功案例”唯一中国项目
济南水务下辖华山水质净化项目
济南市首个全地下式“少人值守”污水处理项目
济南水务下辖济南东站片区地下污水处理项目
目前济南市最大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
这些水厂一边承担着主城区近9成的污水处理重任,一边将洁净的水源源不断地回补小清河,全年不歇,2023年一年的补流量,就相当于331个大明湖的蓄水量,满足小清河济南段水源补给总需求的85%。
通过持续开展生态补水、生态修复,小清河水质变好了,中华鳑鲏等一度离开的鱼类开始重新出现在济南市民的视野中。不仅如此,教育、居住、商业等产业争相进驻小清河两岸,这里成了济南新地标。
山东有鲁班,济南有国内首个荣获“鲁班奖”的垃圾发电项目。
光大环境济南垃圾发电项目,一期项目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1年9月完成并投运,建设施工质量及建设速度均达到国内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创造了当时建设标准最高,配套设施最齐全,同行业、同体量占地面积最小,工程建设速度最快的佳绩,于2013年荣获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成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光大环境济南垃圾发电项目
济南垃圾发电项目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推动济南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进入由填埋向焚烧转变的新时代。目前,项目一期和后建成的二期合共可处理垃圾2750吨/日,年提供绿色电力超过4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4万个中国家庭一年使用。
光大环境济南垃圾发电项目景观湖
项目亦是我国首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垃圾焚烧发电花园厂区,自2018年1月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预约参观活动以来,济南项目一直作为山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济南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循环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大量环保宣传教育重任,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389批、近3.8万人次。
护佑泉城碧水清,共筑齐鲁绿意浓。截至目前,光大环境在济南投资环保项目逾30个,投资额超44亿元人民币。
随着生态济南、美丽济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光大环境将持续为水城共生、蓝绿交织的美好泉城而勇担使命,笃定前行。
深耕细作,映照初心。截至目前,光大环境在济南都市圈(济南全域、淄博、泰安等五市部分区域)投资环保项目近90个,服务业务涵盖垃圾发电及协同处置、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危固废处置、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投资额超177亿元人民币,打造了多个标杆环保项目。
光大环境莱芜垃圾发电项目
济南市莱芜区及钢城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民生项目,光大环境首个餐厨/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综合一体化协同处理项目,山东省首批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并获有“绿色发展标杆企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
光大环境淄博污水处理项目
位于淄博市高新区,是淄博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企业,日污水处理规模46.5万吨,下设5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个超纯中水项目,超纯中水日供水能力为9600吨。同时,在厂内铺设光伏设施,成功并网发电,打造“零碳工厂”样本。
光大环境淄博沂源县再生能源项目
山东首家“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实现了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和垃圾处理项目选址、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开创山东省县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先河。每年提供清洁电能2.5亿度,节约标煤8万多吨,增加农民收入9千多万元。
光大环境乐陵垃圾发电项目
承担了乐陵市全境及邻近宁津、庆云全境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及利用。集垃圾分类暨城乡环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及粪便处置、炉渣综合利用、污泥处置、园区供热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动静脉产业园,实现生活垃圾全链条综合处置。
光大环境滨州污水处理项目
处理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90平方公里面积辖区内污水,有效改善了所在地市的水环境质量。
来源 | 赵雁、朱世林、孟胜华、张文德
李文睿、尹逊卿、张勇
视频 | 王延芹、孙懿熙
编辑、视觉 | 王延芹
统筹 | 张琪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