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欧洲航天局(ESA)“普罗巴3号”任务的2颗卫星,搭载印度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研究太阳日冕的任务。
这两颗卫星将进行编队飞行,并制造“人造日食”,以捕捉太阳外层大气的图像。
据国际业余卫星组织消息,这两颗卫星于世界协调时12月5日上午10:34,搭载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部署在近地点573公里,远地点60563公里的椭圆轨道上。
明年年初,携带太阳成像仪器的Coronagraph(日冕仪)卫星和配备导航传感器及推进器的Occulter卫星将分开开始实验。Occulter卫星利用一个圆盘来遮挡太阳光,在Coronagraph(日冕仪)卫星上投下阴影。
这种结构安排使科学家能够创造“人造日食”,阻挡强烈的太阳光,从而更好地揭示日冕。自然日食只能提供短暂的观测窗口,单航天器上的传统日冕仪面临衍射等问题。普罗巴3号通过使两颗卫星相距150米来解决上述局限性,从而能够获得更清晰的太阳太层大气图像。
普罗巴3号使采用了先进的导航技术,包括卫星间无线电链路、摄像头和激光测距系统。该系统保持了卫星之间的毫米级精度,使它们能够创造持续长达6小时的人造日食。该任务的目标是在其两年的运行阶段进行至少1000小时的此类观测。
该任务的科学目标是观测现有仪器无法研究的日冕部分。这一区域对于理解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风加速等影响空间天气和地球的太阳现象至关重要。该任务还将捕获高频图像,以研究可能加热日冕并驱动太阳风的等离子体波和射流。
普罗巴3号项目也是对编队飞行技术的测试。欧空局官员希望所展示的技术将用于未来的任务,如火星样本返回或空间碎片清除。
“普罗巴3号是迈向更复杂太空操作的重要一步。”欧空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表示,“这次任务展示了小型航天器如何协同工作,实现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文:火星电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