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五块国家级牌子!潍坊交出工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政务   2025-02-08 17:32   山东  








2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建设更好潍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期),介绍潍坊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马 勇 潍坊市副市长
任光学 潍坊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冷新法 潍坊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4年,潍坊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要求,按照全省深入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部署,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9+3+N”产业体系,全市工业发展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


摘得五块国家级牌子

01


潍坊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得国家3亿元资金支持,全国仅5个非省会地级市。

02


潍坊牵头的潍临日智能农机集群,成功入选新一批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潍坊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个,全国80个、山东仅6个。

03


潍坊制造业发展成效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包括1个实践案例、1个特色案例,其中实践案例全国仅有20个。

04


潍坊数转智改做法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全国仅10个城市入选。

05


潍坊连续三次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自2017年国家开展试点以来,连续入选。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1

围绕推进高端化,狠抓攻关突破、载体升级,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与工信部七所高校产学研合作,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03项、全省第2;获批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4家、全省第2;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总数达到108家,新增数量、总量均居全省第1;13家企业产品新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数量全省第1。

2

围绕推进智能化,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普及+提升”双线推进工业企业数转智改,持续释放实数融合效能。累计开展培训5.1万人次,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5%;潍柴、英轩2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新增工信部5G工厂8家,总数达到14家、全省第1;新增省级智能工厂6家、数字化车间7个、智能制造场景15个,总数28个、全省第3。

3

围绕推进绿色化,坚定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加快高能耗行业绿色化改造,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新获批省级绿色工厂1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数量均居全省第3。

4

围绕推进集群化,聚焦“9+3+N”产业体系,深化实化“链长制”,确定12名市级领导担任12条重点产业链“链长”,构建“链长”总协调总指挥、召集人统筹调度、牵头部门日常推进、工信部门业务支撑的工作运行机制,元宇宙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集群,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家。

打赢三场关键战役


1

稳增长攻坚战,强化工业运行指挥部调度监测机制,统筹考虑增量因素、减量因素、用电等指标,加强对石化、装备等稳增长压力较大行业的监测调度。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良好开局,半年快速增长,三、四季度承压奋进,总体上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2个和2.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2%,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双过1.2万亿元,发挥了全市经济“压舱石”、全省工业“挑大梁”作用。

2

钢铁产能保卫战,全力做好对上汇报争取工作,鲁丽钢铁、巨能特钢就地转型升级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支持批准。

3

化工园区突围战,在全省率先提出化工园区“减二增一”、重点监控点跨区域并点等工作建议,被《山东省化工园区扩区调区管理办法》吸收采纳。全力推进现有化工园区扩区工作,临朐、诸城化工园完成扩区、增加面积6.48平方公里,侯镇、高密、滨海化工园扩区工作完成材料上报、正在有序推进。

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建立完善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市县两级集中政策、资源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保障,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10家;在全省率先评选100家“晨星”小微企业;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0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8家、省级33家,省级单项冠军总量连续4年全省第1。6家企业上榜“2024中国企业500强”,11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量再创新高,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添了动力、增了活力。




2025年工作划重点

着力促稳工业增长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县市区调度监测,持续巩固食品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快速增长势头,推动潍柴雷沃高端农业装备智能制造等82个2025年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努力实现开门红、季季旺、全年胜。

聚力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机械装备、石化盐化、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技改提质、数转赋能、绿改转型,推动元宇宙、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磁技术等新兴未来产业技术研发、场景示范、应用推广。以建设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抓手,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50项以上,完成投资520亿元以上,全力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推动链群协同发展

聚焦“9+3+N”产业体系,实化深化“链长制”,构建“链长+链主”高效协同机制,成立全市企业家联合会,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延链”,强化大中小企业联动“强链”,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家,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动力装备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迈进。

强化企业培育服务

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530家以上。当好企业“娘家人”,抓好“我为企业找订单”“我帮企业组主场”等活动,力争全年互采金额超过700亿元。深化实化“遍访企业”,与企业家交朋友,以“有解思维”纾企业之困、解发展之难,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更大工业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去年底,工信部评选了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我市2个案例成功入围。能否介绍一下,潍坊近年来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吗?
任光学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中,我市《在稳增长中坚定转型升级助推万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实践案例,《创新“一二三”工作法推进潍坊制造向“智造”焕新升级》入选特色案例,2个案例成功入围,说明潍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我们立足坚实工业基础,在稳增长中坚定转型升级,实施了一批创新举措、典型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潍坊特色的转型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存量增量齐抓并进,推动综合质效提升。紧盯经济运行。坚持常态化监测调度,建立完善综合监测体系,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推动新项目尽早投产达效,扎实加快技改项目建设,近三年年均实施技改项目600项以上,完成投资450亿元以上。强化梯度培育。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47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达到1229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助力企业发展。创新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遍访企业活动,2024年实现互采金额530亿元。
二、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9+3+N”产业体系。坚持专业思维、发展眼光,统筹确定9条全市重点发展产业链和3条重点培育产业链,谋划布局N个新产业。深化“链长制”机制,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工作机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规模3000亿元的动力装备产业,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4000亿元的高端化工产业,3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在全省率先出台元宇宙、工业母机、磁技术等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潍坊成为全省工业母机产业“三核”之一,元宇宙集群入选省级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产业集群。
三、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助力实数深度融合。系统化顶层设计。出台工业数转智改《三年行动方案》《十条政策》,实施数智赋能“八大行动”,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精准化供需对接。建立“市-县-乡-企”四级数字专员制度,“一业一策”入企诊断,召开产业链赋能和专题供需对接会142场,形成需求清单千余项,实现工作格局网络化。一体化协同推进。点上“育珠”,打造转型标杆企业。线上“串链”,支持链主企业牵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改造。面上“结网”,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个。
四、坚持科技人才引领,激活创新发展动能。聚力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30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5家、省级108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43家。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工信领域国家级重点人才,新增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与工信部七所高校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0.6%。

五、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大力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整改提升铸造企业498家,潍坊被授予全国首个“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推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实施“亩产效益”评价,推动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近三年,每年评出100余家限制发展类企业,倒逼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典型引领,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共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1个、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工厂4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

山东商报记者

国家工信部公布了新一批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潍坊牵头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入选。能否介绍一下潍坊智能农机集群发展情况,以及入选国家级集群后,今年准备怎么推进?
冷新法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潍坊牵头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入选新一批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至此,全国部署的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山东拥有6个,潍坊2个,动力装备集群和智能农机装备集群。能够成功入围,不仅突显了这两个集群在全国的实力地位,重要的是这两个产业纳入了国家整体产业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从长远来看,对潍坊意义重大。
潍坊智能农机装备集群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聚集区,已形成从主机到农机具及配套件的、专业化协作完整的产业链条,建有全国唯一的智能农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概况起来有五个比较优势:
一是规模实力强。是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品体系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智能农机装备集群,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全系列动力总成、传动、液压、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了涵盖农业“耕、种、管、收、贮、运、烘”全程机械化、全地形、全系列整机装备产品体系,谷物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等近10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集群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链主”企业雷沃主营业务收入、国内产销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创新动力足。集群建有中国、欧洲、北美、日本“四位一体”的全球研发体系,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1个,拥有全国唯一的大马力农机装备传动系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7个,制定国家标准26个,率先突破和取得国内首台50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460马力CVT无级变速拖拉机等30余项重大成果。
三是应用场景广。潍坊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广阔平原,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为各类农机研发试验、推广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特别是潍坊农业产业化领先全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目前建成无人化农场和智能农机示范区35个,辐射黑龙江、新疆等20个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重要支撑。
四是国际需求大。集群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7月在潍坊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上,25个国家代表都对智能农机很感兴趣,很多与雷沃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赴非洲、东盟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时,相关国家也希望引进智能农机产品。
五是工作基础好。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农机产业,将其作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重点培育,明确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担任“链长”。潍坊早在2018年就编制了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方案,成立促进机构,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在产品规划、高端人才、设备共享、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联动,形成了“龙头企业+园区化配套”产业链协作新模式。

今年,我们将按照“对标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持续抓好产业提升“七大工程”,推动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优化工程,在大中型智能拖拉机、收割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领域,保持国内第一,在无人驾驶、智慧农业等方面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协同创新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国农机装备研发策源地。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将雷沃培育成为全球龙头企业,三年内培育100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先进制造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农机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新型技改,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开放协同工程,推动跨地区、跨集群、跨领域的交流合作,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集群生态打造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发展,打造多维融合集群生态。现代化治理工程,指导集群促进机构完善组织功能与运行机制,推动行业自律发展。

潍坊日报记者

去年潍坊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能否介绍一年来潍坊推进技改城市试点有关情况,取得的成效亮点,以及今年准备开展哪些工作?
任光学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承接国家新型技改试点以来,我们以城市为单元,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加快通用设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汽车制造三个试点行业改造升级,在数字赋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运维服务等方面,点线面一体谋划、立体推进,探索新型技改“潍坊模式”。主要开展了3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试点项目建设。制定了《潍坊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 城市试点工作方案》,联合市财政局编制 首批1.5亿元中央支持资金分配方案,印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发挥重点项目引导示范作用,规范使用中央资金,推动完成试点任务目标。组织开展重点项目专题调研,核查项目前期准备及投资进展,指导县市区监控项目推进,辅导企业倒排工期,系统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制定了《潍坊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完成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摸排工作,共储备项目467个,总投资1599亿元,本年完成投资219亿元。推动落实各级激励政策,9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43个项目获批2024年山东省工业领域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3690万元,80个项目获批市级 技改设备奖补资金2196.5万元。召开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暨技术改造推进会,发布“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和技术改造供需资源库”,促进广大企业与设备供应商、技改服务商、金融机构等高效对接,推动打造设备更新和技改提级新生态。
三是促进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全面摸底技改储备、新开工和续建项目,联合人民银行潍坊分行印发《潍坊市技改项目导向目录》,争取109个项目纳入省导向目录,助力银企对接合作。指导4个重点技改项目 获批山东省“技改专项贷”贴息支持,奖补资金1758万元,居全省第2。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6%,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潍坊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推进省、市、县、企“四级联动”新型技改,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产业链,建立2025年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优化完善重点项目“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强化市级技改奖补激励引导,扩大技改投资,力争全年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50项以上,完成投资520亿元。
一是推进行业调研摸底。全面掌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现状和发展水平,梳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专业服务能力。围绕全市“9+3+N”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遴选数字化改造共性解决方案,形成一批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案例。
二是培育新型技改服务商。培育和引进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协同制造等服务型单位,探索建立服务商资源池。根据不同环节、不同场景的特色化需求,遴选重点产业个性化技改解决方案,形成一对一针对性案例,引导制造业企业选好服务商。

三是开展年度绩效评价。按照《潍坊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按时序推进潍柴混线加工智能工厂、山东大业绿色智能制造钢帘线 等20个新型技改试点项目,加强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完成年度绩效评价。及时梳理总结重点项目经验做法,向行业内企业、集群及园区推广应用。


NEWS
欢迎关注新派视频视频号
编 辑|许立敏

审 核|张 璇
复 审|王志新
终 审|孙 磊



记得点赞+在看 ↓↓↓ 

♥ ♥ ♥ ♥ ♥ ♥

潍坊发布
发布权威潍坊党务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