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两山轮战”,“铁拳团”奉命进入临战训练,随时准备赴滇作战……
文摘
2024-11-10 08:33
辽宁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6年,拍摄地点是辽宁义县医巫闾山西麓,赴中越边境“两山轮战”临战训练场,照片上的四个人,分别是352团团长黄豫生(右二),政委王正谦(左一),副团长周永革(左二),参谋长张建政1985年初冬,正在辽宁盘锦执行抢修绕阳河大坝水毁工程任务的118师,被沈阳军区赋予了准备赴中越边境地区参加轮战的任务。于是,1986、1987两年,352团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临战的姿态,展开了山岳丛林地应急适应性战备训练。部队先后在义县医巫闾山西麓和绥中县境内长城脚下,选择与任务地区地形地貌近似的群山峻岭,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性强化训练。主要训练野外生存、构工伪装、布雷排雷、战伤自救互救、坚守要点、出击拔点以及各种火器山地实弹射击等课目。▲“两山轮战”的临战训练,是从实战需要出发的突击性强化训练,时间紧,强度大,要求高,紧张而又艰苦,但参加临战训练的352团官兵们,除了以百倍的斗志投入训练,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随时准备奔赴战场,而且在临战训练中,还保持了旺盛的乐观主义心态。看看这两张训练间隙,副团长周永革、作训股长展辉这些官兵在水库里进行游泳训练的照片,真的是嗨翻了
通过严格的强化训练,部队军政素质全面提高,具备了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条件。全团官兵士气高昂,信心满满,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打胜仗。1987年底,上级取消了大部队轮战的任务。40集团军组建了一个侦察大队执行中越边境作战任务。352团负责组建了其中的火力连,奔赴“两山”前线,并出色地完成了“轮战”任务。火力连归国返回营房后,352团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全体官兵为参加“两山轮战”胜利凯旋的勇士们庆功。▲“铁拳团”召开隆重的大会,热烈欢迎赴滇作战的将士胜利凯旋▲“铁拳团”团长黄豫生(中)和政委王正谦、副团长周永革在欢迎352团赴滇作战的全体将士胜利归来的凯旋门前留影1979年到1989年的中越边境冲突,共进行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2月到3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个阶段是从1984年4月,第40军和第11军在云南边境发起"拔点作战",主要是围绕老山、者阴山两山地区展开。由于第二个阶段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直是在中越双方的反复争夺、对峙中,一直持续到到1989年。所以这一阶段中央军委采取了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轮番上阵的方式,因此被称为"两山轮战"。
"两山轮战"是中国在20世纪最漫长的战役之一,其战略意义远高于"两山"本身的实际价值,"两山"地区的战场被称为是我军最好的实战练兵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影响深远。十几个军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全部到“两山”前线进行轮战,每个军区打半年到一年时间。大批部队得到了实战锻炼,一大批优秀将领走上了高级指挥岗位。同时,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及“两山轮战”,使越南受到沉重打击和牵制,十来年无法休养生息,导致国力日渐空虚,错过了经济起飞的大好机遇。再此期间,苏联为了支援越南,不得不每年都要向越南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被认为是苏联最终解体的催化剂。 (资料来源于网络)“两山轮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有昆明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所属陆军 6 个野战军 / 集团军(第 14 军、第 11 军、第 1 军、第 67 军、第 47 集团军、第 27 集团军)、1 个加强师(第 37 师)、边防部队(云南省军区部队),以及配属的炮兵、工兵、技术、侦察等兵种和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部队与边境民兵、民工参战,总数达 35 万余人。投入各种火炮 8200 余门、坦克 30 余辆、车辆 4 万余台,出动飞机 2900 余架次,出兵作战规模在建国后仅次于 1950 年和 1979 年。作战期间,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共发射炮弹 240 余万发,支援步兵歼灭越军 3.6 万余人,其中毙敌 1.5 万余人,伤敌 2 万人,俘敌 202 人,击毁敌各种火炮 1000 余门、军车 200 余台、坦克 4 辆以及其他武器装备和工事、火力点、指挥(观察)所、仓库等军事设施一批。
据中方史料不完全统计,在 1984 年 4 月至 1989 年 10 月的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共计歼灭越军 3.8 万人左右(另有数据是 3.6 万余人),其中击毙 1.5 万人以上,俘敌 202 人。
我军伤亡人数为 1 万人左右,其中牺牲 2100 多人,作战被俘 6 人(第 14 军 2 人,第 67 军 4 人,战后均被遣返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