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荐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为加强读书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推动全民阅读,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建设,致力于在全院青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做到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学生工作处在“南大科院微学工”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了《每周荐书》栏目,推荐经典书籍,分享读书感悟,展示读书成果,用青年的力量为全民阅读持续发声,打造常态化、实效化学习阵地。
下面跟着小服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吧!
作者:司马光
分享人:曾诗煜
书香伴成长,读书正当时。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班分享人曾诗煜,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涵盖了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它犹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每一次深入研读,都能让我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汲取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治国理政的智慧。
从历史兴衰交替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民心所向的关键作用。书中记载的诸多朝代更迭,往往与统治者是否施行仁政、关注民生息息相关。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他深知“民为邦本”,轻徭薄赋、虚心纳谏,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因此繁荣昌盛。而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最终导致民怨沸腾,隋朝二世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意义。政府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书中众多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们有的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就一番霸业,有的因贪婪与短视而身败名裂。像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蜀汉政权呕心沥血,以卓越的政治才能与军事谋略,在蜀汉国力弱小的情况下,依然能与强大的曹魏抗衡,他的忠诚与智慧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而吕布,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这让我明白,在个人成长与职场生涯中,我们应坚守道德底线,秉持诚信与忠诚的品质,用智慧和努力去追求目标,而非不择手段、投机取巧。
《资治通鉴》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它详细记载了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政策的施行效果以及君臣关系的处理等。如汉朝初期推行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告诉我们,国家政策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同时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治理效能,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
在战略决策方面,书中的许多战例也极具启发性。“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面对强大的曹军,正确分析敌我形势,利用曹军不熟悉水战、军队长途跋涉疲惫等弱点,巧用火攻,以少胜多。这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与竞争时,要深入了解对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才能在困境中取得胜利。无论是企业竞争还是个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时,都需要全面考量各种因素,冷静分析,果断决策。
《资治通鉴》还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与因果关系。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前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应具备宏观视野与长远眼光。在现代社会,如环境保护问题,若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必然会给后代子孙带来严重的灾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为人类的长远未来负责。
总之,《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生指南与治国宝典。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洞察世事、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把握机遇与应对挑战。通过阅读这部巨著,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让历史的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沉稳、睿智,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