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荐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为加强读书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推动全民阅读,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建设,致力于在全院青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做到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学生工作处在“南大科院微学工”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了《每周荐书》栏目,推荐经典书籍,分享读书感悟,展示读书成果,用青年的力量为全民阅读持续发声,打造常态化、实效化学习阵地。
下面跟着小服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吧!
作者:费孝通
分享人:邹佳玲&郭穗琳
书香伴成长,读书正当时。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班分享人邹佳玲,我是郭穗琳。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是《乡土中国》。
经过了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一定的阶段。站立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置身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看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我曾经生活过的小村庄,离这里不远,但却也截然不同。两种社会迥然的差异,不禁让我深思其中的原因。在《乡土中国》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曾无数次寻找着社会的本源,人际关系抑或是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素养。拜读完费老的《乡土中国》才明白,社会的本源一直在那儿,不远也不近,它的根基就在这儿,在我们脚踩的这片沃土之上。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出,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从“乡土本色”谈起,指出“土”是乡下人的命根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遵循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一个,熟悉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种稳定性使得乡土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和经验,而对变革和创新持保守态度。
乡土社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差序格局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好像把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波纹。在这个网络中,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因此,乡土社会是一个讲“交情”而不是争“权利”的社会。这种文化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得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时,常常感到不适应。
从“现代性”来说,其实中国的“现代性”是从“乡土性”这基层上长出来的,自然也就带着“乡土”的烙印,这是文化所影响的。真正“现代性”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是向对方寻求心理上的契洽。在中国现有的文化环境下,浮士德式的感情追求,是让人撕裂的,是充满与环境对抗的,但生命力也会因之越强。
阅读《乡土中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割裂与乡土文化的联系。乡土社会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依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乡土中国》是一本不被时代束缚的著作,它让我们在回望过去的同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乡土中国》这本著作反映了中国的实际状况,又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的著作。在中国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成为许多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必读书目。
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