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软件 能否点亮风电运维人的梦想?

科技   2025-01-15 16:57   北京  

“风运通”的推出,有望重塑运维服务模式,加速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进程,促进运维行业人才的自由流动,推动传统雇佣模式向更灵活、高效的方式转变,解决运维领域多年的“痼疾”。

一款软件,能否点亮风电运维人的梦想

《风能》杂志 | 赵靓,薛辰

如果最近您经常在微信中浏览风电运维信息,很可能已经发现,一个名为“风运通”的视频号会分享不少风电机组维修知识。由于内容是很难在公开渠道寻得的干货,一个个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浏览量却能动辄十几万。实际上,这只是“风运通APP”在社交网络上的一种引流方式。这款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上刚刚宣布上线的手机APP软件,早已在各大软件市场中开放下载,因标准化地汇集了海量风电机组故障处理知识,正迅速获得一线风电运维工程师的青睐,注册量不断攀升。

这令记者感到疑惑:是怎样一家企业和一群人,有能力将成千上万条需要多年沉淀的经验总结并分享出来?又会以怎样的商业模式创造价值?直至采访了北京优利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利康达”)董事长李精家,记者才恍然大悟。

“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很多年,我放弃了许多选项,一直在坚持做好风电服务这一件事。”李精家表示,“对行业的贡献也好,影响也罢,‘风运通’是我希望能够实现的一个小梦想,是给自己和风电服务业的一个交代。”

从销售转向服务

李精家于1978年考上大学,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博士。虽然是在国内上学,可因为经常要与国际人士交流,掌握了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随即进入外资企业供职。他从项目经理做起,逐渐成为外企的国内首席代表,直至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外贸公司,逐步将主营业务集中于电力与医疗行业。
参与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人生契机,就此形成。

由于李精家一直在国内外做变电站设备贸易,积累了足够的国际资源;再加上我国风电开发最初是由供电企业推动的,早期风电设备以引进国外产品为主,甘肃电力局给了他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1996年,甘肃电力局希望尝试开展风电开发工作,找到了我这个国外资源相对丰富的合作者。但因为当时手头并没有太多资金可以购买设备,我们一起策划了一个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的项目。”李精家回忆道,“我帮助他们申请了500万美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但条件是必须购买西班牙企业的风电机组。”

1994年,维斯塔斯在西班牙合资成立歌美飒。两年后,李精家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协助甘肃电力局购买其风电机组。至此,4台600kW歌美飒风电机组被安装到甘肃,成为歌美飒在中国安装的第一批风电机组。

到2001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风电设备。由于李精家获得了足够好的口碑,且将主营业务逐渐聚焦到风电上,供电企业纷纷与之合作。这使他代理的歌美飒风电机组,在包括宁夏、河北、湖北、上海等多个省份的首个风电项目安家落地。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歌美飒一度成为中国风电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外资品牌。

“歌美飒没有把我当外人,其高管会议都会邀请我参加。一方面,因为中国市场是他们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合作确实为其产品带来了不错的销量。”李精家回忆道,“经我们公司卖出的歌美飒机组,达到了3000多台。”

此后,中国风电机组国产化率70%的政策出台,歌美飒需要在国内进行产业化布局。作为该公司的高级顾问,李精家坚持将生产基地设置于天津,甚至连建设厂房的土地,都是由他出面帮助谈妥的。

“当机组卖了很多后,服务能力就成了需要解决好的事情。”这成为李精家从风电机组销售转向服务的重要原因。

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业内人士都清楚,作为外资企业,如果所有服务都由国际团队来完成,不但成本高,效率还低。歌美飒认为,采用国际服务团队已不可持续,必须实现服务的属地化。因此,该公司决定在服务环节与李精家进行合作,由他成立一家独立公司,全权代理歌美飒风电机组的运维服务。

2003年,一个响彻我国风电服务领域的企业——优利康达诞生了。


运维经验与智慧的传承

优利康达的管理制度、报表、技能培训,都由歌美飒服务体系直接复制,甚至该公司的第一批20名工程师也全部在西班牙培养。这使其成为国内成立最早、起点最高、最成体系的第三方运维公司。

一开始,优利康达的运维业务全部来自于歌美飒,它更像是歌美飒在中国的服务中心。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几年后歌美飒提出,优利康达可以承接其他企业的业务,从而使其走上了第三方运维之路。

此后,优利康达的合作伙伴逐渐从歌美飒扩展至其他整机企业,又从整机企业扩展至开发企业,几大发电集团几乎都与该公司进行过合作。其业务构成逐渐从运维服务扩展至备件、零部件制造、运维培训等领域。到2017年,优利康达已经拥有工程师2000多人,直至李精家决定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我们始终要与市场中的几百家小公司拼价格、拼效益,导致严重‘内卷’。这类业务只有账面上赚钱,现金流却是负的。”李精家坦言。

事实上,目前中国风电机组备件与运维市场确实存在鱼龙混杂的状况。如果一家企业按照国外的运营体系与理念经营,为员工提供可期的待遇与完善的劳保,那么将很难与只有两三个人的小公司竞争。同时,延迟付款现象在后市场中成为普遍现象,应收账款最长者,甚至被拖欠两年之久。

2021年,李精家决定调整优利康达的业务,从而使公司能够更从容地参与市场,利润率得到有效提升。

旧的业务被剥离,新的业务被补充,这是对市场需求变换的正常响应。面对“内卷”严重的运维服务市场,李精家决定引入新的技术工具,摆脱抱残守缺的服务模式。

李精家认为,“无人值守,少人值班”势必将成为未来风电运维的发展趋势。“行业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3至5年时间内,风电项目运营还将遵循每增加一个项目,就增加相当数量的运维工程师这一传统模式,人员减少的过程还没发生。但随着管理能力的提升与进步,未来总有一天人员数量会到达顶峰,并逐渐减少,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

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对运维工程师乃至开发企业的能力与素质产生新的要求。比如,现在的风电项目中往往配备有技术能力水平不同的运维工程师,能力强的运维工程师会有更多机会解决高难度问题,而能力弱的只能不断解决低难度问题,前者如果休假或进行其他工作,一旦风电机组出现高难度故障,维修时间与效率就难以保障。

此外,在一些大型风电项目或区域中,常会安装有不同品牌的风电机组。在现有情况下,一位运维工程师往往只会维修一个品牌的机组,这就导致人员利用率与维修保证率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精家决定利用优利康达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发挥第三方运维公司的特长,开发出一款能够帮助运维新手搞定不同品牌机组各类故障的软件。自此,“风运通”应运而生。


正在实现的梦想

“如果一座风电场只有3位运维工程师,作为开发企业,你会希望他们只能解决不同难度或一类产品的问题,还是希望他们一专多能,同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李精家问记者。

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后者对服务保障有利,能直接提升运维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反向促进“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早日实现。

据了解,目前业内高级运维工程师一年的产值约为20万元,普通工程师在15万元,扣除人员与各类管理成本,运维服务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这是由于除定检时段外,运维工程师工作间隙不确定性大,甚至一至两天都可能没有故障需要去处理。

运用“风运通”后,每一位工程师都可以穿透不同难度与不同品牌机组故障处理的技术瓶颈,从而不用拘泥于一座风电场,可将工作范围扩大至区域级。这时,每一位工程师的年产值可以上升至30万~40万元,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福利与企业利润水平。

那么,“风运通”到底是如何帮助一名“小白”成为运维专家的呢?

“我们大概测算过,一台机组的常见及疑难故障点平均为70~90个,目前进入后市场的机组常见及疑难故障点至少在2万个以上。这些故障点就是运维工程师们需要处理解决的问题,也是‘风运通’产品信息量的目标。”李精家表示,“我们通过录制标准视频、拍摄标准照片、撰写标准文稿的方式,对这些故障点的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再运用AI技术,使运维工程师能很快得到想要的答案,当然也会提供标准化的指引。”

据称,技术人员们基于公司多年积累的运维数据与经验,将故障以出现频率高低和用户使用概率为优先级排序,再邀请高级工程师制作故障解决的脚本,并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每个故障解决耗时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技术人员会将一些故障从发现、分析到判断是否为假故障,直至最终解决的整个过程都展示出来。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必须考虑用户是一位新手,这样的定位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比如,教老司机怎么开一辆新车,一般不用讲太多细节,但要教会一个新手司机,所有细节都得讲到位才行。”李精家解释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穷尽的2万个故障点中,“风运通”的技术人员已经整理完成其中最常见的5000个。随着熟练度的提升,下一步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在团队成员不断对“风运通”产品进行完善的同时,李精家还计划与整机和部件制造企业、开发企业、外部运维工程师建立合作,将“风运通”打造成为一个行业共建共享的平台。

“我一直在思考,将优利康达正在开展的培训业务整合进来,从而极大地调整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将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故障解决方案案例相结合,使‘风运通’成为行业的知识宝库。”李精家表示。

随着“风运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李精家也在为其谋求更多样的合作模式。目前,“风运通”主要面对的用户群体是运维工程师,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至技术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型开发企业,直至与央(国)企进行合作。这套系统将成为企业智能化管理的一部分,为运维工程师的工作提供标准,进一步为个人、企业与行业发展赋能。

“我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不同的定位会决定能走多远。仅仅依靠‘内卷’不会产生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优利康达一直坚持通过创新技术与模式,给自身与合作伙伴同时带来‘增值’。”李精家感慨,“我知道这件事特别难,投入特别大。在开发‘风运通’的那段时间,同事们加班加点,我也在倾注全力给予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像愚公移山一样,把这件事做好。”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风运通”下载体验。


来源:《风能》杂志,文:赵靓,薛辰

转自:北京优利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



运行指标发布会

2024年风电运营管理与产业发展创新交流研讨会


风场运维专题会

2024年(第八届)风电场优化设计与智慧运维专题交流研讨会


风场信息化专题会

2023年(第七届)电力行业风电智能化专题交流研讨会


海上风电专题会

2023年(第五届)海上风电运营管理与产业发展创新交流研讨会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期刊杂志或由作者提供,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

投稿、咨询、宣传请致电(010-56467969)
E-mail:fdxzw2006@126.com






风电技术
促进风电科技创新,推动风电行业发展。为从事风力发电投资、设计、建设、运维及制造单位提供技术交流与信息沟通,实现技术、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