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学习
现在可供学习的资料很多,尤其是网上各种技术解析、教学视频。
我们应该批判地学习,学习适合自己的。对同一个问题,大家很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和技术动作,这里面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
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最接近自己所理解的,否则朝秦暮楚,到头来怎么也养不成适合自己的习惯。
比如说握拍的方式,有人学习张继科有人学习马龙。这些都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原来有一名选手叫做希拉,他在拉球的时候握拍很松,可以说是不正规了,但球拉出来的效果很好,因为那是适合他的方式,对业余更是如此。
百招会不如一门精,业余打球回合没那么多,一招鲜、吃遍天。比如熟练一套发球抢攻,绝对比用同样的时间练搓球、拉球、推拨等混合技术的实战效果好。
而且乒乓球技术种类太多,业余也不可能全学会、全学精。完全可以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时间用的是我们最熟悉的20%技术。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多加强这20%技术的掌握,要精学深体会。
举个例子,横板反手的近网下旋球,有的用拧、有的用反撕、有的用搓、有的用劈长、有的用切等,都可以。我们不可能都学好吧,挑一项适合自己的熟练掌握即可。
我们不应该刻意模仿偶像的打法,因为我们的基础摆在那儿呢。
世界级选手下旋球用的相对少些,接发球很快进入相持。但对我们业余球友来说,下旋球的使用比例就很高,遇到一些铁搓直接能搓死你,而一旦进入相持,基本两三板也就决出胜负了。
泥娃老师的动作真模仿不来
比如你接发球的技术都不过关,前三板都过不去,怎么可能进入相持,可以说过了接发球这一关,你就能前进一大步了,说明你对球的旋转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所以说,业余还是应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训练效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业余常见的情况是,一板打完后就站在原地看,一是看球是否上台了,二是看对手怎么接,然后再启动去回接。这中间就缺少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意识。
意识层面的东西,无论对初学者还是高手乃至世界冠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学球开始就慢慢养成好的习惯,对我们今后水平的提高有百益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