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心得(十三)

政务   2024-11-04 16:20   江苏  

点击“海安政协”   关注我们





近日,市政协民宗组组织委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围绕《溯源中华文明》一书交流互鉴。现刊载部分委员的读书心得,供学习交流。



多元共融的中华文明

              ——读《溯源中华文明》有感

 

陈文进

 

近期,我与民宗组的几位委员共读了《溯源中华文明》一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华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从远古时期的部落文明到夏商周的青铜时代,从秦汉的大一统到唐宋的盛世辉煌,再到明清的传承与变革,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见证了不同民族间的融合与共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长期交流互动,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的繁荣。他们在经济贸易中互通有无,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生活交往中彼此融合,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才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和多元一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和考古实证,科学严谨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华文明多元交融的壮丽画卷,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史不仅仅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长卷,更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中华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书中提到的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族,以其先进的农耕文明和发达的礼乐制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而长江流域的楚越族、北方的戎狄、西方的羌戎等,则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民族在长期的互动中,不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更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对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丰富,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巍教授等在书中虽然并未过多地展开宗教的论述,但通过对古代祭祀、神话传说以及宗教建筑的描述,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宗教在中华文明中的微妙影响。

例如,书中提到的古代祭祀活动,不仅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更是对祖先和先贤的缅怀与敬仰。这些祭祀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规范了社会秩序,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性格和道德观念。同时,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佛道神灵等,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这些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在民间信仰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在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的广泛传播,中华文明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佛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更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唐风”文化。这种文化,既保留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外,宗教建筑也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老的祭祀坛场到宏伟的佛教寺院,从道教的宫观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些宗教建筑不仅见证了不同宗教在中华文明中的传播与发展,更成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宋元明清等朝代,随着边疆民族的崛起和中原王朝的衰落,中华文明也经历了多次的动荡与变迁。但正是这些动荡与变迁,使得中华文明在不断的挑战与机遇中,更加坚韧地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溯源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遗产,以史为鉴,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让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在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进,沿着中华文明的长河溯源而上,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中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让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作者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市政协民宗组组长)





海安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安市委员会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