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苹果陆续进入收获季。果农刘润喜正忙着和其他果农一起,与前来收购苹果的果商商量价格。
“今年我种了11亩红富士,已经卖了30箱,挣了3000元,还有几箱没卖完。”刘润喜告诉记者,“中秋节后,晚熟的苹果陆续上市,预计纯收入超过10万元,比去年多2万元。”
远眺南沟村的苹果园。人民网 吴德锋摄
“以前我把绿豆、玉米、土豆种了个遍,一年收入也不过万。”自从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后,刘润喜家的收入成倍增长,他也从曾经的贫困户变成了现在的种植大户。
南沟村,是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经,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安塞区就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来抓。
“以前,淤地坝主要用于拦泥蓄水,现在,坝内的蓄水不仅可以给山上的大棚和苹果园、樱桃园提供灌溉水源,还能保证山上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副队长刘涛说。
南沟2#淤地坝。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供图
记者在“南沟2#淤地坝”看到,用于拦泥蓄水的淤地坝已安装了不少现代设备。刘涛介绍,这些运行管理及防汛预警信息化监测设备,能全天候监测淤地坝水位升降、放水工程运行状态、大坝位移等情况。
南沟村即将丰收的苹果。张彦波摄
“苹果树灌溉用的就是咱们淤地坝的水。”据南沟村原驻村干部张光红介绍,近年来南沟村通过“沟道打坝、梁峁整地、山坡绿化”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完成了1.2万亩的绿化工程,种植花草2200亩,全村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过去的荒山荒地变成了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生态效益明显增加。
以绿为底,山水生金。近年来,南沟村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在合作共建中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有效整合,建立了企业、村集体、群众利益链接机制。
“我们村土地资源不少,但比较零散、质量差、效益低,以前大多撂荒弃耕。”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回忆道,2014年村里引进了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村小组为单位,将全村7个村民小组的所有土地反包倒租到村集体,由村集体集中流转给该公司。
目前,南沟村将全村除宅基地、果树地之外的2.25万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和山林地,折股量化入股该公司。这些土地被用于建设矮化密植苹果园和樱桃园等项目,该公司每年保底给合作社固定分红,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分红,促进了南沟村从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的转型,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就入股了村里的停车场和集体果园,每年大概有2000元分红。”刘润喜告诉记者,村上还通过直播带货、“我在南沟有棵树”认养活动,大幅提升苹果、樱桃等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销售额。
据南沟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忠介绍,果树认养费为每棵苹果树500元,每棵樱桃树998元,苹果树每棵保底收益72个,樱桃树每棵保底收益25斤。“每年可以为南沟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张忠说。
又到丰收时,硕果满枝头。丰收不仅得益于生产方式上的不断创新,也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
“去年以来,我们通过老园挖改、新品种补植、高接换优等措施,带动南沟村全村果园优化升级。”高桥镇果树站技术人员庞涛说。
如今,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引进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了可视化追溯、气象观测、土壤营养速测等大数据平台,打造了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三化”智慧果园。
苹果红了,日子甜了!“2023年南沟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63万元。”张润生说。
南沟村一隅。人民网 吴德锋摄
不止于此。近年来,南沟村举办了郁金香与樱花节、樱桃采摘节、苹果采摘节、夜间灯光秀、篝火晚会等活动,拉长了旅游消费周期,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先后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3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成为陕北地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南沟村党支部还带领村民种植樱桃、油菜、南瓜等果蔬,建成了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驻村干部刘玉边说边指向远处的村道,“你瞧,沟底那一排民宿,节假日都住得满满的。”
南沟村今年的越冬油菜。思丹丹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这为陕北地区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站在南沟村生态示范园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满目苍翠、流水潺潺,乡道干净整洁,民宿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的游乐设施装点着黄土高原。
“2023年,南沟村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张润生自豪地说,“很多游客来了后都惊叹山沟沟里竟然还有我们村这样养眼的好去处!”
来源:人民网
投稿邮箱
3506736781@qq.com
微信公众号
党建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