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名单公布,上林+1
政务
2025-01-21 14:21
广西
近日,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公告,上林县南陔革命旧址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上林县南陔革命旧址位于巷贤镇卢柱村大卢庄,景区内有南陔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馆内的图文、实物等是研究当地革命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宁市党史教育基地,景区还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集党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资源景区。上林南陔革命旧址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将进一步丰富上林旅游产品体系,对深化文旅融合、赓续红色血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上林南陔革命旧址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周边群众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产生积极带动作用。随着景区的知名度提升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巷贤镇卢柱村副支书李峰秀说。景区将不断完善革命历史陈列、强化爱国教育功能等,探索生态旅游项目,并加强与周边合作,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化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成为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为上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南陔革命旧址位于上林县巷贤镇卢柱村大卢庄,原系卢氏宗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几经修葺扩建,历史悠久。南陔革命旧址为四合院布局,二层为土木结构,占地2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上林县2005年开始陆续进行修缮,2021年11月对南陔革命旧址再次进行修缮提升,于2024年3月底竣工,4月3日正式启用。卢氏宗堂在五四运动时期更名为南陔学校,并发展成上林县最早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活动中心。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曾屡办屡停。1942年春天,当地进步人士卢玉瑚从南宁返乡,成立“南陔读书会”并恢复学校。次年,学校更名为南陔补习学校,卢玉瑚首任校长,邀请到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生卢建荣等一批思想进步的人士来任教,同期学校学员数达200多名。1942年至1949年间,中共地下党员以南陔学校为据点,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和解放战争活动。1944年冬天,曾在南陔学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卢哲、陈衷组织成立巷贤青年抗日自卫大队,带领群众抗击日军,守卫家园。1947年初春,中共宾阳支部书记张宝鲜和进步青年朱炳甘来到南陔学校,与卢哲、陈衷相见,了解上林开展革命斗争情况,随即决定派朱炳甘与卢哲到上林北区开展革命活动。1948年11月8日,中共党员周可传回到上林县南区组建南区武工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明山支队”),南陔学校师生纷纷参军投入解放战争。大明山支队于1949年1月攻打反动武装经营的黄华山金矿,解放了黄华山金矿,打响了上林县南区解放革命战争的第一枪。1949年6月,大明山支队改编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第三营;11月,独立第五团第三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第二十二团第三营,队员多为南陔学校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陔学校一直延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立了南陔中学,设高中部、初中部。后高中部取消,变成南陔初中,1998年,南陔初中学生并到巷贤中学读书,该学校教学活动停止。1999年12月,为了弘扬南陔学校的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文化,上林县人民政府把南陔学校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颁发“南陔革命旧址”牌匾,由卢柱村委会管理维护。2005年,县文物部门对旧址进行了修缮。2014年,中共上林县委宣传部将南陔革命旧址命名为上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县政府将同在院内的卢柱村委会迁离。2015年—2020年间,县政府陆续对南陔革命旧址进行修缮改造提升。2021年上林县利用南宁市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对南陔革命旧址修缮提升,完成旧址的修缮,完成新建展馆的主体建设和外墙建设,完成新建厕所、院内空地透水砖、停车场及南陔革命旧址与村级主干道的连接道路。2023年对新建展馆展陈进行设计、装修建设。
南陔革命旧址于2017年12月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9年6月被命名为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12月被命名为南宁市党史教育基地,于2025年1月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上林县利用南陔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成效明显。全县各机关单位、学校、医院、村委等相继组织干部职工到南陔革命旧址参观考察,开展入党、入团宣誓等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周边县区乃至深圳市、南宁市、玉林市等相关单位也组织干部、职工到南陔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复审 | 石磊
上林发布由中共上林县委宣传部主管,上林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爆料热线:
0771-5211090
爆料邮箱:slrm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