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创新基金获资助者风采展示材料 | 李姝瑶

文摘   2025-01-03 14:14   黑龙江  

李姝瑶


人物介绍

李姝瑶,女,汉族,2001年3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2019年本科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于材料物理专业;2023年以推免成绩第一名直博至材化学院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师从杨飘萍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自入学以来,持续深入地开展纳米材料肿瘤诊疗方向的研究,其中重点关注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与表面结构问题。目前,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先进事迹


(一)创新驱动,探索科学未来

大家都知道,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位均居世界之首,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我们聚焦于无创,副作用小,靶向性更强的纳米催化肿瘤治疗方式。钙钛矿材料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的和优异的理化性质在光电器件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因其非中心对称性结构赋予的压电性质可以在超声作用下实现很好的压电催化治疗。ZnSnO3由于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在光电子学、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其表面活性差、宽带隙严重限制其发展。在这里我们通过缺陷工程手段制备了一种钙钛矿结构纳米酶,能够在超声作用下实现很好的和缓解肿瘤内部乏氧环境实现肿瘤细胞的消融。具体研究内容和代表性成果如下:

提出了创新的产氧机制,实现催化效率的放大和纳米酶新视角

声敏剂中的本征氧空位可能会充当载流子复合中心,从而限制SDT过程中的ROS(活性氧)产生。在此,通过掺杂Mn能够钝化这些由本征氧空位引起的复合中心,并提供掺杂能级,这些能级可作为有效的电子和空穴捕获点,从而显著提高载流子利用效率和ROS生成。通过将析氧反应(OER)与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结合,使氧气生成过程能够绕过对内源性H2O2的依赖。CAT活性与电化学OER的核心都在于催化剂活性位点与底物之间的电子转移。通过将酶促反应与伏安法相结合,我们精心构建了这两者之间的稳健线性关联,并揭示了在酸性条件下由压电空穴诱导的OER机制。这一突破性方法巧妙地将析氧反应(OER)电催化与模拟酶活性相结合,利用其压电特性巧妙地缓解氧气短缺问题。压电特性与催化效率的和谐融合为压电材料在医学催化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创新路径。

相关成果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类,材料领域顶级期刊)期刊上发表。并被公众号多次报道。


(二)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在科研学习中,除了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拓宽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样至关重要。2024年,我积极参与了两次国内学术论坛会议和一次校内学术年会,并通过演讲和墙报汇报的形式分享了我的研究成果。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接触到了更多领域的前沿动态,同时也显著增强了我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素养。

首先,我参加了2024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纳米酶大会,并以墙报形式展示了我的研究工作。在这一会议中,我与众多领域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入了解了纳米酶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方向。这次机会让我对交叉学科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其次,我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第十七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中,以“钙钛矿纳米材料用于压电催化肿瘤治疗”为题,进行了学术演讲。在这个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上,我不仅向同行们分享了我的研究成果,还与来自材料科学、化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展开了深度讨论。这些跨学科的交流让我得以从全新的视角思考自己的研究,同时也促成了与许多优秀同行的联系,激发了诸多创新性思考。

此外,我还参加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首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并进行了演讲报告。在分享我的研究主题的同时,我还交流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和体会。这不仅使我更加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也让我在学术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通过参与这些学术活动,我不仅扩展了学术视野,更深化了对研究领域的理解。同时,与同行的交流和讨论让我意识到合作与跨学科思考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科研学习历程,也让我在学术道路上更加坚定与自信。


(三)笃志致学,共同进步

在科研与生活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科技攻关的最前线,同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和激励身边的人。在读期间,主动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耐心帮助实验室同学解决科研与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协助组织实验室组会和项目管理,促进团队有序高效运作,并积极参与团队的文体活动,为集体增添活力。



寄语学弟学妹

三、年规划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在读博士,我的科研旅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点阶段性的成果,但深知这些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导和团队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科研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每一次挑战和困难,都蕴藏着成长的契机。也是一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历程。希望你们在科研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始终保持耐心和韧劲,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个个问题。多参加交流活动,用开放的心态与不同领域的学者探讨,这是学习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当初选择科研的热爱与初心,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愿你们都能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有所收获,共同为知识的进步贡献力量!加油!


-END-

编辑:张茗箫

责编:鲁丹丹

审核:苏   屹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问题解答、常用信息查询、发布通知公告、宣传最新文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