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杯竞赛历届一等奖作品解读与回访,精彩!

文摘   2024-09-16 12:15   重庆  

2024,霍普杯已经走到了第十二年!过去十年,霍普杯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作品的诞生;十二年,霍普杯见证了一位又一位参赛者的成长。时至今日已有四万名国内外院校同学参与霍普杯,累计提交一万余份。
值此十周年之际,对历年霍普杯头奖获得者进行了回访。怎样的作品能够摘得头奖?头奖背后又怎样的故事?本文带你回顾2012年至2023年一等奖作品!

2012

文化综合体

Cultural Complex

  迈克尔 · 霍普金斯,2012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霍普金斯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演变中的建筑——霍普杯2012 国际大学生竞赛”的目标是:

第一,在愈加分离的城市和无序的村庄中探寻和构建具有场地感的人类空间;

第二,在信息化时代探索环保和可持续理念;

第三,将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和实际的基础技能有效融合在建筑教育中。

——博格丹 · 莱辛贝格

2012 UIA-霍普杯评委

斯洛文尼亚莱辛贝格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织墙衔城
Patching The City Wall 
孟杰 张志哲/天津大学

古城墙在古代为城市的边界,分割内外,建筑为实体,承担防御功能。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墙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并且由作为“城外墙”的边界,转变为“城中墙”的城市肌理以及历史印记。
该设计着眼于讨论现在与过去的关系,力求在当代的建筑语言下寻求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既然是“演变中的建筑”,就要求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既不应该过分沉溺于过去,做一些“修旧如旧”的建筑,也不应该完全不顾历史与文化,忽略文化记忆的传承。因此,设计者选择用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来进行城墙修补的工作,即遵循历史发展的过程,同时根据当下需求做适当的改变,注入当代人的智慧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文物的城墙如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在的需求,但是人们愿意近距离接触这承载着他们无限回忆与生活习惯的地方,但同时这种愿望有时又会对城墙造成破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设计者以此为契机,希望通过修补城墙建造文化综合体,作为旅游性文物的节点,既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又能让人们在最自然的状况下感受历史的气息,同时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又能在未来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现代的印记。

基于这个想法,本设计的基地选在广东省肇庆市,该城现存的老城墙整体完整但有局部被破坏,城内为特色鲜明的广府民居,城外为现代化发展的新兴城市。本设计着眼于恢复城墙肌理,加强新老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以织补城墙断口的形式结合当地民居的肌理以及人们在城墙周围的行为方式,建设文化综合体,以达到设计目的。

2013
建筑必须消失
The Disappearance of Architectures


  多米尼克 · 佩罗,2013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法国著名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我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消融”这个概念的感受,从关注建筑的角度延伸到关注景观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的角度。

——多米尼克 · 佩罗



时间-印记

IMPRINT - LIFE

邢腾、刘晓阳/清华大学

本设计是一个博物馆设计,它的选址位于北京市宣武门的一处拆迁片区。城市中的人们对历史的怀念经常是在一片街区被拆迁完成之后便消失殆尽。设计者首先想到的是能否运用建筑的手法,通过一种隐喻,让历史的痕迹依然延续。与此同时,此次竞赛的主题——消失的建筑——也让设计者重新思考关于建筑的定义。
因此,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建筑的实体部分将不会独立抽身于环境,而是更加注重其对于社区的价值,以及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在对场地进行分析之后,设计者希望将它隐藏于地形之下,从而使得景观价值变成了设计的首要要素。周围的居民首先注意到的将是一个富含着历史价值的景观公园,随着人们在公园中的探索,最终将会到达与历史遗址相互衬托的博物馆主体。

在具体的建筑生成之中,设计者进行了四点考虑。首先是不同人群的共同使用,设计者期望博物馆能够面向周围社区中的各个人群开放。其次是建筑的使用方式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一天当中,博物馆内的景观在四季之间的变化也会给建筑带来不同的氛围。第三是功能的并置,设计者将多种面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功能并置到景观公园之中,使得博物馆承载更多的功能。第四是独特的回忆,博物馆最值得回忆的部分就是原场地的树木,设计者将为每一棵(或组)树木设置独特的回忆空间,让人们在整个公园之中也能够随时感受到时光的变迁以及历史的积淀。


多米尼克 · 佩罗点评

概念营造出一种地面之上的景观—“大自然的一部分”,将些许“碎片或者建筑”嵌入地面。设计作品是完整的,因为它通过不同街区的连接和明亮、通风良好绿色空间的开启给予了一个良好的城市解决方案。建筑独具匠心、灵活多变,犹如树木的根系系统一般铺展开来。项目在城市、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2014

出乎意料的城市

Unexpected City

  丹尼尔 · 里伯斯金,2014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国际著名建筑大师,Daniel Libeskind事务所创始人


“出乎意料的城市”是一座奇妙之城。在这里,想像力、创造性与新生事物大胆地取代现有的一切。“出乎意料的城市”将在古老传统、现代性和技术之间找到一种全新的联系,它也将通过具体的建筑或城市项目,为居住的空间、自然以及对每个人的尊重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毕竟,家不是“心之所系”,而是真实的住宅与邻里之所在。我期待远大的智慧抱负、高度的艺术原创性与广阔的思维自由,并期待它们进而影响建造世界、踏上此征途的人们。
——丹尼尔 · 里伯斯金


久旱不雨 天降甘霖
The Unexpected STORM in Nicosia, Cyprus 
Biel Susanna Viladot, Stefanos Theodorou/Aalto University

“我和我的搭档Stefanos意识到,方案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找到正确的问题,而不是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绝对是让这个竞赛如此有趣、充满挑战并且独树一帜的原因。我们选择把尼科西亚作为焦点,它是欧洲最后一个分裂和被占领的首都城市,在20世纪经历了许多由持续性的社会政治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
由于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亟需一个暴雨装置来收集、储存、供应淡水以维持民众生计。通过暴雨生成装置将该地区的人民维系在一起该方案包含五个主要装置:

1. 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用于自身运转并向城市供电;

2. 一个海水淡化装置用于将咸水淡化;

3. 一个用于储存淡水的蓄水池;

4. 一个城市公园;

5. 一个纪念之门,分裂的历史在此结束,和平统一自此开始。

丹尼尔 · 里伯斯金点评

该作品不同于传统设计,它试图解决很多城市问题,而不仅仅是设计一个漂亮的房子或漂亮的城市,而是整个区域的冲突。在一个被墙、被政治分隔开的国家,你能做什么积极的事情去融合并标记历史?设计者基于一个被战争分裂的国家为背景,试图以积极的方式,如新型的水系统,超前的城市设计以及连接旧城市结构的方式,重新将分裂的民族和历史联系起来,确实令人“出乎意料”,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超乎寻常的设计理念超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强烈的呼应了“不可预见的城市”这个主题。



2015

演变——多样统一性中的地域、传统与现代

Transformation: Place, Tradition and Modernism in Conceptual Unity and Diversity



 曼哈德 · 冯 · 格康,2015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著名建筑大师,gmp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本竞赛所要求的不是披着本土和传统的外衣、却将所有现代技术手段一概拿来的高科技建筑。评委们希望学生从扎根于建筑文化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出发,呈现出更具深度的分析与思考。


涉谷之景
SHIBUYASCAPE-A Campus as an Extension of the City
Yuta Sano/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涩谷是一个不断给人惊喜的地方。许多原本平常的景致—也许是一个从涩谷都市环境中自然生长出的空间,也许是常人接触不到的隐秘场所—到了涩谷会忽然变得独特起来。尽管这些次级元素可能是碎片化的,人们却能从中觉察到一种完整性。平日里隐而不见的微小城市碎片在我的方案里汇聚到一处,成为一座校园。我深入挖掘涩谷中“现代主义”元素的表现力,使之转化为一个基于涩谷本地文化与亚文化、多元人群与城市的新型建筑,一座校园渐渐形成。”

这座校园可以看作涩谷街巷的一部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它是城市中的“奥”空间。(日语中的“奥”意为穿透多层的空间,代表着抽象、深邃、向内收、极难到达、极深的事物。在日本建筑传统中,“奥”指的是隐藏在建筑内部最深处的空间。)

这座城市同时也是校园中的一个“奥”空间。

刚刚我们回顾了2012-2014年优秀作品,精彩继续!我们接着进行2016至2023的头奖解读,并且本次回访,我们也在知乎等平台搜集了许多专业伙伴对往届霍普杯主题或是对一等奖作品的评价和讨论,在此我们一起回顾与探讨!
(本文所收录的知乎回答,我们已经尽全力去争取每一位作者同意,但有些尚未得到回复。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16
概念与标示
Concept and Notation


伯纳德 · 屈米,2016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著名建筑大师,伯纳德 · 屈米事务所创始人


建筑是概念的实体化,使建筑与一般的房屋区别开来的是概念,而不是形式。竞赛者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标示模式,它不仅包含空间中的人体的运动,还将引出一种建筑概念,作为一个主导思路来指导方案计划的发展。希望提交方案能成为城市活动的生成器,可以培育、鼓励和探索未知的生活模式。


爱之聚落
Love Village
邱雨新、赵熠萌/天津大学

爱情旅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有着自己固有的形制(或说是本身固有的情节剧本,行为活动的设置)。通常,它是一个排遣欲望与需求的场所。作为建筑的爱情旅馆亟需解构并重构。理想中的爱情旅馆应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它能为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提供可能。
后现代的生活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恋爱模式。爱的力量触发了多样化的需求,而未来的爱情旅馆将要满足所有这些人可能的需求。因此,我们设想将办公建筑改造为爱情旅馆,许多的事件、运动、故事及计划将会在这样一个方案中发酵。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将成为一个爱之聚落,是一个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共享短暂的群体生活以及普遍化的爱欲所带来的快乐的理想空间。

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在标示系统之下展开的对建筑概念的实体化。这就意味着也许不存在单纯的形式操作,而只有概念的分步骤表达。我们试图以一系列的操作手段来诠释上述过程并探究它所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空间、事件与运动在建筑中的不确定关系所能够在爱欲的刺激之下释放出无穷创造力

1. 针对一个典型的办公建筑,拆除辅助性结构(非承重的结构支撑以及垂直交通)。

2. 在其中嵌入住宿单元和作为标示系统的厨房单元,满足爱情旅馆的最基本的功能。

3. 利用改造中所得到的剩余材料在剩余空间建构一个创造和游乐的场所。


伯纳德 · 屈米点评:

将建筑网格与爱情旅馆功能的感官性相碰撞,赋予网格理念一个绝妙的全新角度。


Q



知乎问题:如何理解2016霍普杯的题目?

A



知乎作者木 易心观点:


1.做好一个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员付出精力、时间、思考还要大量物资材料的付出这些都是人类的知识的结晶。
2.下面三句都是说明概念很重要 概念很重要 概念很重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老师说过一段话印象很深(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它的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自己理解的意思。你要先想好你的目的,你目的质量决定你设计的质量,因为你的目的一旦定下来剩下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去一一解决一一协调的。当然你的目的要实用最好高大上一些。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等等......
3.第五句你的建筑本身要有故事可以讲
4.第六句我的理解就是 功能比造型重要 但是两个你都要做好
5.最后一句人与空间的互动感和交流

2017
改变与重塑(夺回)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quest


让 · 努维尔,2017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200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重新审视城市,考虑与土地相关的时间概念——工作和交通的时间、闲暇的时间,从而可以从人文主义角度设计城市,而不是从功能性和基础性出发。在今天的城市演变过程中,最缺乏的专家就是人文主义者,是诗人。”



隐于世
Always an Escape

陈译民、张诗瑶、毕雪皎/天津大学

随着城市向四周穷尽其能地延伸,田野和森林早已被高楼大厦覆盖,有时甚至城市的边界就是另一座城市,于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定义城市与自然的界线——界线非城市的边缘,在城市内部也可以创造出与城市隔绝的边界,即使在无限扩张的城市中也可以存在无数个与城市隔离的自然

我们希望以园林的思想为原型来塑造城市中的“边界”。不过,当今城市中高楼林立,传统的造园形式显然已经不能完成隔离的任务,因此我们只保留了园林“隔绝城市与自然”的核心,转而寻求一种更加纯粹的方式来对“隐”进行表达。我们剔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最单纯、我们祖先最崇拜的天地和山石,借此将内外隔绝,阻止了城市对“自然”的侵入。营造出了一个纯粹甚至神圣的内部空间。

建筑路径被隐匿于岩石内部,并设置了三个依次递进的序列,描述了一个关于逃离城市的梦境。三个阶段代表着人们从城市到建筑里的三种不同心理感受,并以人工—自然的演进为向导。第一个序列代表着“遗忘”,逃离城市的人们进入建筑,随着人在建筑中进程的推进,城市和自然反复交替地出现,建筑空间也交错起伏。第二个序列代表着“冥想”,由一系列无法触及的抽象元素和纯净的空间要素组成。第三个序列代表着“豁然”,也是建筑空间的核心部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让 · 努维尔点评:

这个作品不是可以马上可以落实的方案,但这是一个对城市变迁有高度意义的方案。这个作品展示了普遍的看法,就是变异。如果你进到里面,不会知道尽头,这是个神秘的作品,觉得这个作品有意思,它展现了一种城市布局的可能的态度。


Q



如何理解2017霍普杯主题?

A



Carvel观点:

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必然是要扩张的,但同时扩张也会带来各种问题。虽然我们建筑师或许可以想到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来扩张,但是人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吗?如果不愿意,那就会引发一场革命,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那能不能说,城市它爱怎么扩张就怎么扩张。然后我们这些有梦想的建筑师也不把扩张和建设看的那么重要,而是慎重的思考如何让空间的使用者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考虑如何从城市从空间里去除那些限制我行动及思想自由的东西,让人们能在这里跟随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带来的结果是城市的扩张由一部分人完成,城市的发展与完善则由另一部分建筑师来思考。
......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因为空间的使用者更自由了,所以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这种突变时,就会为各种空间创造出新的使用方法,这些使用方法会经历大自然的评判,要么淘汰,要么遗传下去,最终一种新的更合理的更实在的生活方式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这样一来,建筑师是通过提供建筑物和空间来使当地的生活方式发生突变。生活方式的突变则会反过来作用到城市和空间,使当地的情况发生改变、重塑或是夺回


2018
城市共生:定制化社区模块
Customizing Modules for Community


帕特里克 · 舒马赫,2018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扎哈 · 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总裁


“‘共生’这个概念就是要创造一个真正的社区,而不是基于居住集合体内的包容性和随机人群聚集的社区......共享社区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城市中心承载了许多人的生活诉求和压力,地价在不断攀升,解决这个困境的手段之一就是减小生活单元的组成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伴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个手段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埃乌特洛比亚
Eutrobia

马杰茜、陈芳冰、褚剑飞、杨楠/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联盟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

城市社区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功能,它还要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功能。提案必须是非常规的,它应具有前瞻性,但又要有现实的技术作为支撑。基地需要拥有大量创客资源,充满活力,包罗万象,我们选择了深圳作为实验土壤。一、二线城市的相似性使得地域特色被适当弱化,转而强调对居住模式母体的研究,设计最好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现代社会是高速运作的,它冲击着秩序的生成萌芽,因此必须以一种相匹配的高效率的手段来重塑秩序:
· 对于年轻的创客,首先要削弱住宅的资本属性,强调居住的实质;

· 并且,住宅将被设计成一种更为日常、更为易得的商品,降低入住、搬迁、改造的成本,更多关注于创造出用户自定义的空间。

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完善自己的个人属性,比如职业习惯、功能需求、兴趣爱好等。收集了大量数据的系统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匹配筛选,为用户挑选最佳居住位置。然后住户继续在网络平台上挑选居所中的功能组合,并通过模拟器来拟定材质和装饰。建筑工厂会根据用户完成支付后的订单信息来制造建筑部件(建筑部件在设计中是指建筑外壳和家具的模块化组合),并通过物流送货上门,在选中的位置进行安装。


帕特里克 · 舒马赫点评:

这个作品是一个模块式城市共生理念的有力说明。‘定制化’和社区住房的核心思想通过一个创意在线交互实现。这个方案中的模块本身是可变化的,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巧妙地织入城市肌理中,看起来就像多孔材料的剖面一样。


Q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 UIA-霍普杯 2018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A



知乎作者GlintonLiao对于一等奖观点:

作品引用《看不见的城市》中这一段个人觉得主要是想表达一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可能性。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不再会去抢着要某种东西,住房或者食物都如同空气一样,你想要多少,你就有多少,生活的重心从赚钱养家转变为自我实现,这显然与当下创客空间的模式,或者说创客对空间的需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除此之外,埃乌特洛比亚这个城市群的重点在于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不是指志同道合的伙伴入住这一过程,而是入住一次、换个地方再入住一次,最终不断循环的搬家过程。之所以转换环境,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就厌恶千篇一律的事物,如果每一天起床窗外都是不同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又怎么会无聊呢
......
最后多说两句。可拆卸的装配式建筑从黑川纪章那一代就开始构想,直到今天都没有广泛应用,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致命的是排水问题。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排水系统实在是太不可靠了,模块化管道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很容易出现瑕疵,节点暴露在外会加剧构造老化的速度。等到能真正解决这点的时候,我想才是可拆卸装配式建筑脱离概念走进日常生活的日子吧。


2019
乐活空间-融合建筑和环境
Happy Spaces – Integrat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贝娜蒂塔 · 塔格利亚布,2019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普里兹克奖评委,EMBT事务所创始人


作为建筑师,我们其实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真的可以去研究,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参透: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是最优质的建筑?什么样的建筑能给人带来最棒的生活?什么样的建筑能令人心向往之?什么样的建筑能让人更乐活?
雾隐潇湘
Living in Fog

吴若愚、张小可、刘瑶佳、辛志远/大连理工大学

对于“乐活”的解答,首先我们认为应该根植于人心中的情感,不仅仅是快乐,更应该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

湖南安化县是一个以黑茶闻名的县城,这里气候湿润,在镇边常能欣赏到烟雨朦胧的景象,房屋三三两两散落在山下水边,这也是潇湘地区典型的景象。镇上保留为数不多的传统穿斗式木构建筑,这些曾经给安化带来辉煌的茶行,却经受不住自然的洗礼,湿气侵蚀了这些曾经坚固木构架,它们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一方面当地传统木构建筑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防潮防腐、自身生存不得已表达自身对自然不利条件的“抵触性” ;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画中的世界),又表达了自然景观(烟雨)对人、建筑强烈的介入与融合

选取网作为主要的设计出发点,因为网可以成为一种在空间中形式很弱的建筑结构,一方面网在现实世界中允许烟雨、植物、光线的大量介入,另一方面网层层叠叠所塑造的空间,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世界中烟雨朦胧、建筑和自然没有界限的潜意识。“横平竖直”的东西都是人工创造出来的,于是透过这面简单的网,我们希望感受到的是纯粹的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把网格的肌理设计出倾斜的交织关系。
在屋顶组合方式设计上做了趋向画中世界的演变,让这些坡屋顶在相对位置上发生交错、叠合,让现实生活趋于情感化表达。同时这样参差的屋顶群又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雨水顺着层层叠叠的屋顶流下,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


贝娜蒂塔 · 塔格利亚布点评:

《雾隐潇湘》致力于将连接人与自然环境的全新纽带象征化。(这个建筑)由一系列非常富有诗意和创意的构造网,支撑古法样式的坡屋顶,从而获得全新的公共空间。


Q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 2019 年霍普杯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雾隐潇湘》 Living in Fog?

A



知乎作者白砂糖糖糖观点节选:

我个人不苟同建筑学的设计手法和理念的生成在于突发奇想,它必须满足可以推导的需求理论和逻辑关系。由此,作为设计者思想表达渠道的图纸就必然有清晰且能让人能信服的逻辑路线。换句话说,其实建筑设计概念并非创造出来的,它更是被发现而“得出来”的,这是建筑设计作为工科区别于其他艺术类设计的不同之处。

针对本次竞赛而言,主题就在于设计者如何定义“城市边缘地带”的“乐活空间”,以及“可持续性、社会性和历史角度”的附加条件,这是原题目的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信息量需要解释。



2020

城市之谜 & 迷之城市城市之谜 & 迷之城市
City Puzzle & Puzzle City


   

沃尔夫·德·普瑞克斯,2020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奥地利建筑设计大师,蓝天组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西安正作为现代化城市急速发展,但西安古城却被其“历史保护区”身份限制而止步不前。无法实现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居民陆续搬迁,逐渐丧失生活气息的古城沦落为单一的旅游景点,同样被历史保护法令限制的还有西安古城内原本充满潜力与可能性的城市空间。

古城起搏器
黄路遥、王居鹏、刘骥鑫、郑晓琪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缺乏对城市居民个体意志的考量与尊重,但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可以通过对大量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并行计算以达到大量个体“自主共生”的可能。

通过类型学分析得到的建筑单体众多且要求不同,同时,各个单体间的组合关系独立但整体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在本设计中是具有较大局限性的。

借助计算机算法,对已经归类的建筑单体进行大量的组合尝试,总结出单体组合的逻辑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组合的“语汇”以指导计算机进行空间组织,同时基于“蚁群算法”的整体流线结果对计算机空间生成进行控制。


沃尔夫·狄·普瑞克斯点评:

设计方案对城市规划的思考是传统的,但它提出了在城市中将高密度和低密度结构结合起来的构想。方案展示了未来城市的设计可能,即对于常规的单一功能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植入和增加多样性的可能。更有趣的是,方案在某种程度上还反应了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在城市规划上的乌托邦思想。



2021

乡村困境——新乡村规划城市之谜 & 迷之城市
COUNTRYSIDE DILEMMAS—— NEW RURAL PLANNING


   

雷姆·库哈斯,2021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及AMO创始人


本方案将“教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旨在以“自然教育”作为乡村的第四产业,将教育植入乡村,在自然环境中建立新型乡村课堂,使学校的功能散布于大地各处,来自城市和乡村的人群相互学习。教育产业同时为村民带来收入,激活乡村,传承文化,保护自然。并且针对乡村的多样性,团队提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应对策略——特色课程表。首先对乡村的人文、自然、产业条件及发展潜力等条件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设计十门可以表征乡村特点的特色课程原型,沿用乡村量化体系对这十门课程进行评估。将两部分量化结果比对便可以得出一套最适合乡村特点的特色课程表。最后,融入乡村地域性的思考,对原型进行地域性改造。这些课堂不但服务当地留守儿童,也吸引城市儿童。两种孩子在课堂中相遇,而乡村与城市得以用一种和谐的方式相互补足、共同发展。 


花枝弥漫

Civilization to the years

赵辰辰、马琪芮、郑祺





方案选取了中国江西的一个普通乡村进行实例说明。根据该乡村的民俗文化和田林湖草等自然资源,详细设计了五种课程及其建筑形式,并采用竹、木、石等乡土材料建构。在田埂上,树林间,小溪旁......孩子们以自然为师,以乡村为课堂。无形之中,乡村不再是城市的补给者,在自身恢复活力的同时,也成为自然教育的特有场所。乡村,与教育一样,得以薪火相传。


雷姆·库哈斯点评:

该方案以创意的构思和细腻的感知,将乡村复兴与教育改革相结合,这个想法十分巧妙。当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融合变得尤为困难,缺乏积极的互动与交流,而通过学校之间多种形式的“思维碰撞” 则为此“乡村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解答视角。



2022
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
Folding Landscapes: Prototypes for an Urban-Rural Union

汤姆 · 梅恩,2022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200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Morphosi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兼主持建筑师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创始人之一
UCLA建筑城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

城市是多维结构集聚的人工系统,物质、能量、信息在不同的维度高效传输,单向的物质、能量输入输出是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机械联系。
乡村是自然系统的一环,其顺应生物学逻辑有机的融入生物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中,低下的生产效率与匮乏的技术创新使其陷入单向哺育城市的困境。
如何利用弹性有机的乡村重新链接城市与自然环境?
如何利用积聚高效的城市带动掉队的乡村生产模式?
乡村弹性有机的优势与城市集聚高效的特点是城乡空间结合的接口。
自然界中固有的生物学逻辑提供统筹城市-乡村物质循环与能量利用的答案。热带雨林露生层-树冠层-幼树层-灌木层-地面层植被对太阳能逐级利用,海洋中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物种的多样分布:竖向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多级利用是复杂生态系统的特点之一。

复得返自然
Cybernature
于洋、刘宇轩、闫建、赵俊逸/东南大学

方案选址于亚热带气候区城市深圳的南头古城,设计道法自然,将乡村竖向分层与城市多层空间叠合。提炼不同地域城市居民塑造“微自然”的模式,利用模块化方式于城市竖向多层空间之上,构建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共三层,通过各层种植单元的大小疏密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叠合调控下部城市物理环境。其中顶层为高度机械化的农田层,种植低矮透光率更高的水稻等农作物,整体通透率为70.91%,是对降水与太阳能的第一层级利用;将高出农田层的部分室内空间出让给城市农民,方便进行耕种管理;中层为丛林层,生产性乔灌木与景观植被结合种植,整体通透率为91.89%,该层主要根据城市肌理关系与生产需求分散布置,对城市物理环境及视觉效果进行第二级调控;底层为公共活动层,种植景观植被,通透率为81.45%,结合低矮建筑的屋顶组成贴近自然的公共生活系统。此外根据城市空间开敞度以及结构需要布置竖向承重节点,根据功能分为拔风塔、雨水收集塔,农作物管理塔。三层界面与功能塔协同作用,实现城市多层空间与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结合。
将乡村分层叠合进入城市,实现物质循环与能量的多级利用,乡村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同时,兼具调控城市空间物理环境的作用;城市的技术创新反哺乡村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垂直向的城市与水平向的乡村聚合成统一完善的生态系统,在Cybernature中,建筑“山体”成为丛林的依附,阳光穿过郁郁葱葱的农田洒下斑驳桂影,人类最向往的自然抬眼可见;暮色四合,万家灯火如点点繁星透出农田,农民和市民共享“久困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然与喜悦。

汤姆·梅恩点评:

本次竞赛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希望转达给所有参赛学生的一点是,你们通过竞赛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设计和表现能力,图纸中展现出了你们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有未来的无限潜力。请为自己自豪,祝你们前程似锦!



2023
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
Folding Landscapes: Prototypes for an Urban-Rural Union

卡罗琳·博斯,2022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UNStudio联合创始人、主持城市规划师

墨尔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名誉教授

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诺曼·福斯特建筑设计访问教授



在人类视觉系统中,光线是引起事物呈现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光线将物体的存在和形象展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感知和识别物体,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处其中的人们的内心感受。在哲学层面上,光线被认为与世界的本源密切相关,格罗斯特认为:光线是世界最基本的形式,是一切形式之开端的元形式。



雾隐潇湘

The daily routine of the light

朱宇琦 张竞月 侯昭鹏/合肥工业大学



而在高密度城市蔓延的背景下的今天,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决策者与开发者对人居环境的考量趋于范式,对为大部分人提供居住服务的住区的各方面问题的考虑往往只能满足指标的最低限制而缺乏对真实使用感受的考量。我们便聚焦于解决光照对住宅光环境品质造成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了实验性探索。并藉由此点出发,探究其改善的可能性,以对使用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住区的格局已经奠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参照光管的结构,从建筑物顶部引入光线,以解决高密度居住区住宅令人困惑的室内光环境问题。我们在其中置入数条引入光线的通道,在不破坏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这些光线的通道均匀分布至每一住户室内的不同功能单元之内,并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为居住于此的人们定制了满足其家庭一天日常生活的六套“家居系统”和一套“交通核改造方案”,进而将两者相结合以使得功能更加集约,在置入占据一定实体空间面积的光线通道引入光线改造室内光环境品质的同时兼具日常生活的家具使用功能,使得其不至于过多侵占住户的室内实际使用面积。我们将之定义为“家具-光导系统”。在确保与当前研究区域住户实际情况相符的同时,本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其居住品质。

汤姆·梅恩点评:

本次竞赛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希望转达给所有参赛学生的一点是,你们通过竞赛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设计和表现能力,图纸中展现出了你们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有未来的无限潜力。请为自己自豪,祝你们前程似锦!

新一期竞赛营10月即将开课!

甲乙丙设计课堂
12年高端设计教育经验! 5年+设计主创团队(非其他机构学生授课) 全年开设:软件方案,设计竞赛,作品集,手绘快题,专升本,考研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