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标签化的上海女人

文摘   2024-10-25 10:01   上海  

导读    

现在谈及上海女人,总是充满标签化:娇滴滴、精致利己者。上海女人,可以说被严重标签化了。尽管上海影视剧、明星都大放异彩,不过这些文化输出非但没能吹散刻板印象,反而加深了对上海女人的标签化。    

刻板印象

上海女人娇滴滴,不做家务,精致利己者。

这样的评价,是大部分网民对上海女人的臆想。    

尽管很多人可能从未到过上海,更没有接触过上海女人。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上海女人的刻板印象。

对上海女人的刻板印象,来自于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    

从小品,到影视作品,总是对上海人进行标签化。

而近年来网络发展,推波助澜了对上海女人的刻板印象。    

在《繁花》,要么像马伊琍那样,前一秒信誓旦旦,后一秒死要钱。    

要么像范湉湉那样,被认为是十三点、大喇叭。

人们并不想看到全面信息,人们只想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某个片段。    

所以《繁花》电视剧热播,非但不能吹散偏见,反而让很多人加深了刻板印象。

标签对象    

在欧洲,存在这样鄙视链:北意大利人嘲笑西西里人,法国人嘲笑比利时人,英格兰人嘲笑爱尔兰人。

上海女人,总能引起话题,引起众人的讨论。

总拿极端例子来代表整个上海女性群体。

总认为上海女人,就是小资。    

虽然很多人都没接触过上海女人,但都会编造一些关于上海女人的故事。

当年篱笆网,一个外地女性竟然编造,上海女友连夜逃离,只为一顿饭。    

虽然事后被证实为谣言,但那些看热闹人,依然认为上海女人就是这种品性,非常符合“精致利己者”的印象。

   

左右互搏

当年篱笆网那篇谣言,说的是上海女人连夜逃离。    

很多吃瓜群众一边嘲笑上海女人,一边吹嘘自己很有实力,如果自己有上海女友,肯定会敲定婚事的。

   

一方面,他们对上海女人完全是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也对上海女人产生了无限遐想。

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其实非常现实。    

在一个想象空间里,那些陌生网友,集体描绘了对上海女人的臆想。任何人添砖加瓦,都是这个集体臆想一部分。    

但在个体层面,拥有一个上海女友,上海妻子,则是作为男性成功的表现。

精神层面如此,财富层面更如此。

股票市场,有个术语叫打压吸筹。    

喜欢一个女人,却求而不得,于是成为了这个女人最大的黑粉。    

从这个层面上,也就不难理解,那些人的矛盾之处了。

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到底该怎么评价?    

可以说,上海女人独立,有自己的思想,不会人云亦云。

上海女人,乃至上海人,有非常显著特征,就是人际交往的边际感。    

上海人不会主动套近乎,也不会主动索取。相对应的,也不会让别人对自己索取。    

不欠别人的,也不希望别人欠自己的,是上海人际交往重要一环。    

上海人看似冷漠,但背后是明显的边际感与产权意识。

不会因为大家都是朋友,就产生稀里糊涂的经济账。    

也不会因为陌生人,而去侵占别人应得的利益。

上海女人正是这种有产权意识、有独立思维、有边际感的女性。    

上海女人并没有太特殊,她们只是接触到各种信息,看的太多了,所以对一些小儿科的画饼,自然免疫了。    

上海女人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她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在特殊的互联网氛围下,被渲染成为了一个整体标签。    

或许谁都可以来构造这个想象中的上海女人。

但这并不妨碍,真正上海女人,享受自己美好生活。    

毕竟对于互联网的这种编造臆想,大部分上海女人都不屑一顾。    

唐山路小开
上海人说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