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旅工作交流第66期

政务   2024-11-09 08:30   安徽  

近年来,马鞍山市围绕打造“诗仙终老地 浪漫山水都”城市文化名片,深入挖掘李白文化资源,加强研究阐释,推动活化利用,让李白文化在彰显时代价值中绽放绚丽光彩。


多措并举,提升李白文化时代支撑力 

强化学术研究。自1987年起,连续举办21次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发行《中国李白研究》学会会刊28辑、刊发学术论文1000余篇,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李白研究领域最新学术成果。出版《太白仙踪》《中国李白研究集萃》等研究著作20余部,其中《皖南方志李白资料汇编》入选教育部古籍委员会项目文献,《谪仙诗象——历代李白诗意书画》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推动遗址保护。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李白墓园、太白草堂等遗迹展陈进行保护修缮,提档升级李白文化代表性景区、建筑。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李白文化园获评“安徽省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完善资源收录。建立国际李白资料中心和中国李白网站,收藏《李白文集》《中国李白研究集萃》等文史类著作2万余册,书画、工艺品200余件,收集整理全国公开发表的李白研究论文近5000篇,实现李白资料线上可查、线下可阅,年均访问量近3万人次。


多向发力,提升李白文化时代引领力 

搭建合作平台。携手山东济宁、重庆奉节、安徽池州等10个省内外李白重要游踪地城市,成立李白文化城市联盟,推动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策划推出“诗心归处——李白在皖南主题文化展”,入选全省精品展览项目库,并在全国巡展。


升级重点项目。加强地域文化标识建设,将太白楼保护升级项目、李白文化园综合提升项目纳入文化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库,整修改造三公祠(李白纪念馆)、李白墓等建筑,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投资3.2亿谋划建设李白文化博物馆,通过复原、模拟、展示等科技手段重现诗仙诗路盛景。


打造文艺精品设立“太白文学艺术奖”,先后资助200余人、奖励资金200多万元。创排话剧《李白·饮月歌》、黄梅戏《姑溪谣》、歌曲《一诺千年》等近400件优秀文艺作品,其中黄梅戏《太白醉》、儿童剧《少年行》、舞剧《李白》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获得资助金额500余万元。


多管齐下,提升李白文化时代影响力 

注重培育引导。争取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址落户马鞍山,打造全国权威的李白文化研究机构。扶持建设本地李白研究社团,培育太白诗社、青莲诗社等6个学术团体,发展会员近800人,发表诗歌作品1500余首。马鞍山市成为全国第二个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的城市。


注重品牌带动。连续36年举办“李白诗歌节”节庆活动。来自韩国昌源市国际友人、港澳台学生、全国11个省市、国内外50多位专家诗人等共聚2024年诗歌节。成功举办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长江文化带(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系列活动,发布长江文化安徽十大标识等研究成果,丰富李白诗歌节活动内涵。


注重产品开发。依托自然风光、文物遗存、美食民宿等优质资源,推出“跟着李白游皖南”等5条李白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年均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设计推出“太白醉”袋泡茶、李白动漫卫衣、“太白楼”纸雕灯等10余款文创产品,年均销售额达30万元。


多策并用,提升李白文化时代传播力 

融入城市空间。推动李白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推出太白大道等城市街道,打造“创客+”等5个文旅特色休闲街区,新建太白游园等20座“文化+”口袋公园、52处个性化主题城市悦书房,让李白文化融入城市生活。


推动传承教育。组织《李白与马鞍山》《李白与马鞍山诗文赏评》等宣讲进公共文化场馆、社区、高等院校,年均受众超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诗歌诵读活动,每年吸引近2万名学生参与。李白文化园等39家研学基地年均接待长三角地区研学游客20万人次。


讲好李白故事。联合央视拍摄人文纪录片《山水诗城——马鞍山》,谋划拍摄李白主题电影《再见李白》,深度挖掘李白人文胜迹,弘扬诗歌文化。每年李白诗歌节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3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程集中报道,发布推介诗歌节和李白文化稿件,推动李白文化国际化传播,升级打造国际李白IP。




责编| 皖   皖

审核徽雨田

来源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

往期回顾


Review

百日百景大黄山

大黄山百家网红摄影点&乡村摄影基地

安徽金牌民宿大赏

安徽金牌民宿大赏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信息不错过


一起去“村”游丨在安徽大口“森”呼吸




发现我们


Contacts


安徽文旅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