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歙(shè)县,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

政务   2024-11-12 14:21   安徽  

《新安志》记载:“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


歙(shè)县,因山水得名。“歙”字,指的就是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的歙县,宋代在此设立徽州府,歙县正是徽州府治所在,也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安徽省名,“安”取自安庆,“徽”则取自徽州,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构建起歙县的城市空间,因此歙县被誉为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



一座城

徽州古城


歙县有一座古城,名叫徽州古城。


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城里的古街、古巷、古桥、古民居、古牌坊,星罗棋布、蔚为壮观。矗立老街的许国石坊,历经500年的风雨依旧岿然屹立,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八脚牌坊”;横卧练江的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守护一方千年安澜,也见证了无数徽商从这里扬帆起航;古城内的代表性建筑——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2009年,当地在原址上按照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建筑规制,对徽州府衙进行修复,为徽派建筑的扛鼎之作。

渔梁晚歌


行走徽州古城,每处雕梁画栋、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现实与历史交融,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条江

新安江


歙县有一条江,名叫新安江。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有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作为徽州最大的河流,新安江是新安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文明灿烂的徽文化,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也成就了歙县乃至黄山这座可以随手触摸、亲近对话、没有屋顶的博物馆。


新安江江水绵延,流淌着无尽风情,它如一条美丽的彩带,描绘出中国最美的山水画廊。


它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文明之江,也是歙县人的根与魂。



一商帮


歙县有一个商帮,叫做徽商。


“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历史上,歙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风貌,让徽州人几乎无法以传统农业为生,他们背井离乡,翻山越岭,下苏杭,驻扬州,驰骋江南,通达京城,他们发扬“徽骆驼”的精神,含辛茹苦、开拓创业,成就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辉煌。


徽商靠抢抓商机开拓经商领域,靠诚实守信建立良好经商环境,靠贾而好儒扩大事业影响,徽商辉煌明清400多年,为创造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阳产秋色


歙县姬公尖村摘柿子



一部徽州群英谱


歙县有一个群体,他们的名字在中国科技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徽州自古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歙县大好的天然山水、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得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百花齐放、群英荟萃。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毕昇、明代杂剧作家汪道昆、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许国、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汪士慎、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经济学家王茂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皆出自于此。


一部徽州文化史,就是一部徽州群英谱。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支撑起中国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



一张世界名片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


歙县有一张驰名世界的名片,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之乡。


歙砚始于汉,驰名于唐,因“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天下之冠”。一块块乌黑锃亮的砚石,被工匠刀砍斧劈,再经精雕细刻,最终成一方方砚台,这大大小小的砚台,既是舞文弄墨的工具,亦是案头清供的艺术品,着实令人爱不释手。 

徽墨制作


歙砚制作


歙县制墨的历史始于唐末,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可谓是千锤百炼,才能做成一块好墨,成就了徽墨“落纸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至今仍可见传统制墨技艺,一方徽墨,包含了匠人的非凡匠心,千年传承,独具魅力。


这里是歙县

中国徽文化之乡是它

中国徽墨之都是它

中国歙砚之乡是它

中国牌坊之乡是它

中国枇杷之乡也是它


这就是歙县

一半是山水

一半是文化

它以其独特的山水人文魅力

吸引越来越多向往徽州的人们

奔赴这座没有屋顶的文化艺术馆

共同探寻徽州之美




责编| 皖   皖

审核徽雨田

来源 徽风皖韵研究所

往期回顾


Review

百日百景大黄山

大黄山百家网红摄影点&乡村摄影基地

安徽金牌民宿大赏

安徽金牌民宿大赏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信息不错过


一起去“村”游丨在安徽大口“森”呼吸




发现我们


Contacts


安徽文旅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