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学工作坊”系列活动之“经验分享”——共话“项目式教学”成功举办

文摘   2025-01-07 15:50   天津  

随着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深入,项目式教学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们的广泛欢迎。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能力,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党支部于2024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2024年度第三期“教学工作坊”系列活动之“经验分享”——共话“项目式教学”。

活动由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晓龙主持,吕伟杰、任尚杰、任群、冀浩然四位教师先后分享了其在项目式教学探索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吕伟杰老师以所讲授的《创新工程实践1》课程为例,深入剖析了项目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通过生动的项目实例介绍,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吕伟杰强调,项目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任尚杰老师以“《电路与电子》项目式教学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在《电路与电子》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经验。通过设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并详细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





任群老师以“‘智汇’《电磁场》”为主题,展示了工程案例驱动的《电磁场》教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工程案例,加深了学生对电磁场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磁场教学的多个环节中,通过智能化的设计手段,提升了学生对电磁场的理性认识。





冀浩然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智能配电系统概论》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尝试。在介绍课程发展历程和改革目标后,介绍了智能配电系统运行基础理论学习、智能配电系统网架设计与模型搭建、含高比例新能源的配电系统分析与计算、仿真结果平台展示的进阶式教学设计,并将真实学术研究经验、工程实际问题进入课堂,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四个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项目式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交流会受益匪浅,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肖谧:


吕伟杰老师的分享让我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任尚杰老师在跨专业平台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任群老师关于课程中AI的引入让我看到了科技与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而冀浩然老师介绍的科研反哺教学则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大学教育以本为本,需要教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盆海波: 
吕伟杰老师的项目式教学定义和寻迹小车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任尚杰老师从教学设计全过程视角给出的学生团队项目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任群老师利用AI助力抽象电磁场理论教学的创新做法让我眼前一亮,冀浩然老师从项目反哺教学视角介绍的新形态下配电网教学过程则让我对未来教学充满了期待。四位教师的分享为后续开展项目式教学提供了生动且可行的实施方案。


余晓丹:


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讲的角色,而是围绕项目动手协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依据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又要拿捏好“放手”与“帮扶”的分寸。项目设计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要兼顾学校现有资源和学生知识水平,让项目既“够得着”又“有价值”。同时,团队组建、时间安排、评价体系构建等环节也需要精细打磨,以确保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学工作坊”系列活动作为学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助力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项目,未来将持续开展卓越教学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院发表海上风电保护与故障穿越领域重要综述论文

我院学者助力成功打造高效神经调控芯片,助推脑机接口新时代

喜报!我院博士生首次获批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回顾2024——自动化学院年度大事记

//


❤SEIE❤

供稿 | 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党支部

编辑 | 吴润华

审核 | 张秀娟

投稿邮箱:zdhxyh@tju.edu.cn

天大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33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电机系,素以严谨治学、务实求真而闻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