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至11日,由天津市声学学会主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的“智能声音感知技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60余位智能声音感知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声音采集、声音增强、声学检测和声音识别等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推动智能声音感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1月11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天津市声学学会理事长穆瑞林介绍了天津市声学学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五新”的发展方向;院长谭超代表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向各位参会人员表示欢迎;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军向天津市声学学会及与会专家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在声学领域协同发展的期望。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张涛主持。
北京理工大学谢湘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天津医科大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的报告。
左右滑动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杨军探讨了“噪声治理中的声学监测及关键技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黄永望分享了“嗓音疾病的评估和康复”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胡文林介绍了“高速度级地铁车辆声振舒适度提升试验研究”,天津大学副教授张涛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低质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学教授魏建国探讨了“面向个性化语音的发音机理观测与建模研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成诗分享了“助听器声信号处理——从传统信号处理到深度学习”的最新进展,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朱嘉星探讨了“声学技术在驾驶行为识别与调节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副教授曲天书介绍了“三维声场录制与双耳重放”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晶分享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音频编码技术”,武汉大学副教授王晓晨探讨了“面向三维声的个性化及音频对象编码技术”,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王俊峰介绍了“水声高谱效通信中经典与现代调制技术”。这些报告全面展示了智能声音感知技术的前沿动态,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发起单位,我院在智能音频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由张涛老师课题组研发的远距离声音采集装备实现了极低信噪比下的声音信号有效增强,为工业物联网中的声学环境采集和分析提供了多套解决方案,为智能声音感知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院也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推动智能声音感知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为我国声学事业和智能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智能声音感知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深入探讨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声音感知技术将在工业检测、医疗健康、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往
期
推
荐
供稿 | 赵 鑫
编辑 | 吴润华
审核 | 张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