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生之时如火花般炽烈燃烧,死之际如雪花般飘然落地。"
这是琼瑶生前留下的一句话,如今她真的像雪花一样,悄然离世了。
2024年12月4日,这位被誉为"爱情教母"的作家在新北市淡水区的家中离世,享年86岁。她的离去,不仅让无数读者和观众感到惋惜,更让人不禁回望她传奇又充满争议的一生。一生创作了66部小说,其中55部被改编成了电影,34部被改编成电视剧,整个华语圈长达30多年都刮着一股"琼瑶热"。
说起琼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这些经典作品。但在这些浪漫故事的背后,琼瑶本人的情感经历却比她笔下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她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每一页都写满了情与爱的纠葛。
战乱年代里,一个名叫陈喆的女孩,在四川成都出生。这个后来以琼瑶为笔名的女孩,从小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在东安河畔,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白牙镇上,她的两个弟弟一度失散;在桂林城内,一家人终于重逢团圆。她的父亲陈致平是历史学家,母亲袁行恕是大家闺秀,他们的相识本身就是一段师生恋,或许这也影响了琼瑶后来的情感取向。
这些看似遥远的往事,却在她的心底埋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渴望与理解。在她的笔下,爱情总是可以跨越年龄、身份、地位的鸿沟,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人生就那么现实。当你有四个孩子,你绝不会去爱那个懦弱无能的,你一定会去爱那个光芒四射的!"这是琼瑶在自传中的一段话,字里行间透露着她童年时期所感受到的不被偏爱的痛楚。这种情感的缺失,让她在后来的人生中不断地追寻爱的温暖。
17岁那年,琼瑶陷入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她的国文老师蒋仁,比她大整整25岁。这段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感情,最终以悲剧收场。蒋仁身败名裂,而琼瑶,则被父母逼着嫁给了一个叫庆筠的男人。临行前,蒋仁给琼瑶写了一封信,说要找个地方"舔平他的伤口"。这句话后来被琼瑶用在了很多小说里,成为她作品中的经典台词。
然而,这段被安排的婚姻并没有给琼瑶带来幸福。庆筠不仅看不起琼瑶的创作,还公开贬低她的作品"没有深度"。最讽刺的是,正是这些被丈夫嘲笑的作品,成就了琼瑶的文学地位。在这段婚姻中,琼瑶生下了儿子陈中维,但即便如此,这段关系仍然难以维系。
在与庆筠的婚姻走向终点时,琼瑶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平鑫涛。这个比她大13岁的男人,不仅是她的伯乐,更成为了她后半生的挚爱。他们的相遇堪称传奇,第一次见面时,平鑫涛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了琼瑶,他说:"我在《烟雨蒙蒙》中见过你;我在《窗外》认识你,一般的女性不可能有你一样的气质。"
但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因为当时的平鑫涛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林婉珍。林婉珍不仅是大家闺秀,还是一位画家,《皇冠出版社》最初就是她一手创立的。
"你不给他机会,我也不会给他机会。"这是琼瑶对林婉珍说过的话。然而,感情这种事,又岂是说不给机会就能不给的?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这段婚外情成为了文坛佳话,也成为了一些人口中的"丑闻"。
十几年的婚外情,最终以平鑫涛和林婉珍离婚告终。1979年,琼瑶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平鑫涛。但这个"结局",却让她背负上了"小三"的骂名。结婚那天,琼瑶没有穿婚纱,只在胸口别了一朵兰花,希望两人能一直相伴到晚年。
有人说琼瑶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但也有人说她只是在追求真爱。在她的作品中,爱情总是可以突破世俗的樊篱,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选择往往要付出代价。关于这段三角恋情,三位当事人都各自出书讲述过属于自己的版本,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2016年,年迈的平鑫涛病重,琼瑶和平鑫涛的子女们因为是否要给平鑫涛插管而产生了激烈的争执。琼瑶认为应该让丈夫体面地离开,而子女们则坚持要救治父亲。这场争执不仅暴露了这个家庭长期积压的矛盾,也让琼瑶在晚年饱受争议。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此呼吁"善终权"立法。
2022年3月,琼瑶离开了与平鑫涛共同生活多年的可园,搬去了淡水豪宅双映楼居住。她说:"搬离可园是一种放下,离开可园,对我也好。我对我的期望就是放下和快乐,快乐是最重要的,不是那些金钱和地位。"
如今,琼瑶已经离开人世,但关于她的争议仍未平息。她的遗产归属问题成为新的焦点,版权费可能超过44亿新台币的消息更是引发各方关注。她的儿媳何琇琼表示,琼瑶生前就已经委托她管理版权事务,而平鑫涛的子女则在公开信中首次称呼琼瑶为"琼瑶妈妈",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回望琼瑶的一生,她既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也是备受争议的"小三";她既创造了荧幕上的浪漫传奇,也经历了现实中的情感纠葛。在她去世前6天,她还在脸书发文《忆亡夫》,讲述与平鑫涛56年的情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深信着爱情的力量。
这一生,她确实过得足够炽烈,也足够精彩。正如她所说:"活一天,就要维持炽热的心。死的时候,要保持没被污染的灵魂,像雪花般飘然落地,化为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