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件文物包括三件写经与一件麻布画
据黄寿成回忆
他父亲黄永年当时就认出这是敦煌文物
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敦煌壁画”,这消息怎么能不令人好奇。
2023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沙武田得知,工作人员在整理图书馆善本库房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敦煌壁画”。沙武田是研究敦煌超过二十年的知名学者,有关敦煌的任何信息都会引起他的兴趣。
他到了库房,看到“壁画”是卷起来的,打开来发现其实并不是壁画,而是麻布画。由于年代久远,麻布已经破碎了不少,但依然可以清晰见到画面正中是菩萨像。
沙武田与敦煌麻布画
沙武田见过国内外不少敦煌文物,从麻布的制作工艺和整体绘画风格来说,眼前的麻布画与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收藏的麻布画非常相似,凭经验他第一眼就知道这是真的敦煌文物。
他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绝大部分的敦煌绢画、麻布画、纸本画现在都在国外收藏,国内收藏不足十件,即使敦煌所在甘肃省的收藏目前知道的也就是三件。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工作的图书馆里会出现一件敦煌麻布画。
但问题随之而来,这件如此珍贵却严重损伤的麻布画,该怎么办?
而这时,沙武田了解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正好有一个“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在项目一期时支持修复完成了104册(件)珍贵古籍,2024年正是项目二期的申请阶段。
这件麻布画的命运也许会因此迎来转机。
多位专家鉴定为真
这件敦煌珍宝的全称是“唐代敦煌麻布画·写经”,长91厘米,宽51.3厘米。
正面的中心绘有菩萨立像,上有伞盖,有头光,头戴菩萨冠,项戴连珠璎珞,人像及服饰用白、红、蓝、绿四色绘制。菩萨的左右侧下方是善恶二童子,也有头光,用白、红、绿三色。
麻布画左上方的榜题框内有“大唐开国武德囗年……”墨书题记一行(应是陕师大收藏之前作假书写上去的),但绘画整体风格最大的可能是晚唐五代宋初归义军时期作品。
敦煌麻布画的正面
麻布画背面用唐代抄写的佛经做了加固装裱,共4纸,分为上下两部分,各53行,行17字,内容分别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十四、第十五品残卷。
为了确定麻布画是否真品,沙武田首先想到请方广锠老先生来鉴定,他是国内最权威的敦煌写经专家之一。但遗憾的是方先生由于身体原因,好几次想来都没来成。
2023年5月,沙武田听说国家图书馆敦煌学、古文献学专家李际宁来到西安,便邀请他来陕师大图书馆鉴定麻布画。沙武田知道,李际宁曾经和方广锠一起,把国图所有敦煌卷子看过一遍,也是国内最权威的敦煌专家之一。
李际宁没有推辞,第二天便如约而至,还带了一种特制的圆筒形放大镜,仔细观察麻布画。“你看墨吃纸和吃麻布的程度,肯定是老墨,不是仿的也不是新的”,李际宁对沙武田说,加上整体的古旧程度,他肯定这是敦煌的真文物。
敦煌麻布画的细节
第二年的5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原会长郝春文、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马德也应沙武田邀请,来到陕师大图书馆鉴定麻布画。他们看后也一致认为,这是件真品。
“真的要相信缘分,麻布画从琉璃厂买回来后,因它品相差无人过问放了40年,直到我来当馆长”,沙武田说,“谁都没想过,国内还能再多发现一件敦煌绘画出来,而且我就是搞敦煌图像研究的,这个就在我手里出来了,太有意思了。”
50元1件,买了4件
这件敦煌麻布画能出现在陕西师范大学,背后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9年,55岁的黄永年先生恢复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学衔后,接到一项任务,为学校唐史研究室去北京收一些古籍。黄永年是位历史研究者、是版本目录学的专家,他先后师从吕思勉、顾颉刚、童书业等史学大家,又是龙榆生、吕贞白两位精于版本目录学老先生的弟子,后来成为了陕师大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和著名的古籍版本目录学专家。
黄永年先生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记载,来到北京后,他见了老师顾颉刚和一些朋友,然后去了位于琉璃厂的中国书店。这是专门收售古旧书籍的国营书店,黄永年先生在那里看到了意外的惊喜。
黄先生的儿子黄寿成教授回忆道,“他在北京琉璃厂买到了敦煌卷子,一共给陕师大买了4个,每个卷子50块钱。他跟我说得很明确,两个长一点,两个短一点。”唐代没有线装书,当时书籍的装帧形式多为卷轴装,和字画类似,只不过两头没有轴。
这四件敦煌卷子包括三件保存较好的写经,和一件受损严重的麻布画·写经。据黄寿成教授回忆,父亲认出了这是敦煌文物,还开玩笑地说,“你看我多大公无私,给公家买就是给公家买,没说自己掏上100块钱留两个,我不干这事。”
不过,正是因为看到有麻布画,黄永年将这四卷敦煌文物交给学校图书馆后,归类为书画而非古籍文献,所以一直没有出现在图书馆善本书目里。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三件保存较好的写经还会被拿出展览,但麻布画却被遗忘了。
沙武田介绍,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新的图书馆建成后,整个古籍特藏全部搬到了新馆,但依然没有人特别注意到麻布画。它被一卷报纸和宣纸包着,躺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外面写了四个字:敦煌壁画。
2021年10月,沙武田被任命为学校图书馆馆长。两年后陕师大图书馆整理库房,这卷“敦煌壁画”才终于被打开。
病害严重,急需修复
麻布画是陕师大四件敦煌文物中最珍贵但破损情况最严重的。由于年代久远,麻布画在收入图书馆之前已经受到了损害。
根据现状判断,正面画心和背面写经并不是同一时间装裱在一起的,画心在托裱前已有较为严重的损伤,包括缺损、变形、变色、颜料脱落等。而背面写经同样存在缺损、折痕、断裂、起翘、变色、污渍等病害。
而且入馆之前,前人曾试图修复过写经,存在粘贴白色纸条等明显修复痕迹。
沙武田发现,现在这件文献已经到了动一动可能就有麻布碎屑掉落的程度。他找到了学校文物保护的老师,但是老师看了也觉得修复有难度,只能建议展平后再也不要卷回去,用宣纸在正反两面保护一下,再放进特制的樟木箱子里,“谁要看的话我们就整体用托纸抬给他,不能再卷来卷去了”。
破损的敦煌麻布画
沙武田想来想去,还是要找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修复。那里藏了大量敦煌文献,在敦煌文献修复方面经验丰富。刚好他和古籍馆副馆长刘波是老朋友。刘波告诉他,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目前正在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字节跳动公益合作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会重点资助古籍修复类项目,可以尝试报名。
与此同时,得到敦煌麻布画发现的消息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非常振奋,表示愿意从技术、项目等角度提供支持,这也是古籍普查的重要发现。2023年4月,在开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过程中,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等,也专程到陕师大图书馆,对这幅麻布画进行了现场调研。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做好古籍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延续中华文脉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存大量亟待修复的古籍,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机构的努力下,通过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及附设传习所等举措,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累计修复古籍数百万叶。但由于技术难度高、行业冷门,而且人才和资金匮乏,古籍修复工作依然迫在眉睫。
2021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在北京正式启动。字节跳动为专项基金首期捐赠1000万元,并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利用等公益项目。在古籍修复方面,首期项目支持了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10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完成了104册(件)珍贵古籍的修复,其中包括《永乐大典》“湖”字册等珍贵古籍。
2024年三方再度联合启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将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面向全国征集古籍修复项目,并得到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的积极响应。除了古籍修复,字节跳动还联合北京大学打造“识典古籍”平台,目前已上线超过1万部古籍,在古籍数字化上做了积极探索。
经过慎重考虑,沙武田决定报名,并希望由国家图书馆对这件破损严重的敦煌文献进行保护性修复。如果申报成功,国家图书馆会对这件敦煌文献进行科学检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商议一个稳妥的修复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将修复“唐代敦煌麻布画·写经”的申请提交后,经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评选,它被纳入了此次修复支持的范围。
从未有过的修复
为了更好修复这件敦煌麻布画,2024年5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组成团队赴陕西师范大学进行现场调研,并专门邀请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杜伟生同行。
杜伟生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在陕师大图书馆观看了敦煌麻布画的保存状况,发现“麻布很稀,眼很大,最早的修复应该是在唐末五代,贴上了后面的写经,磨损了之后民国左右又贴了白纸”。
杜伟生(左一)和沙武田(左二)观看陕西师范大学收藏敦煌写经的保存状况
杜伟生从1990年代起修复过不少敦煌文献,也曾赴英法修复敦煌文献,有大量敦煌文献修复经验,但他也从未修复过麻布画,无经验可谈,非常棘手。
他表示,传统字画是在画心后面涂上浆糊装裱,修复的时候喷水打湿,可以将画心完整揭下,但麻布涂了浆糊之后会变脆,现在不敢确定能不能完好地揭下来,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由于以前的工艺有限,托裱的写经并不是平的,有不少凹凸,如果修复后展平贴回去,必然不会回到原位。
“作为我们来说修复纸是没有问题的,造纸离不开水,所以纸不怕水,但是这件东西不确定,比如说用开水烫一下可能就不行了,还有水大了,画面的颜色能不能固定住,这也是个问题。”杜伟生非常忧虑。
现在具体的修复方案还在研究当中。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目前最优方案是保持原状修复,保留它特殊的原始装裱状态,不对麻布画和写经做分开处理,以保留历史信息、改善保存状态、保证藏品安全不进一步劣化为目标。
修复专家们认为,修复将会严格遵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等修复原则和宗旨,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修复材料,结合现代修复设备进行安全有效的修复。因为藏品情况特殊,用于加固装裱的材料为写经残片,其自身同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修复的过程中不可贸然更换,当予以保存。
在开始修复前,将会举办专家讨论会论证并最终确定合适的方案。
目前,这件敦煌麻布画写经已经从陕西师范大学运到国家图书馆。在经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三方合作开展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支持的修复后,它将焕发新生,并由此进一步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保护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运营编辑: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