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文:雪沫 编辑:贾方方
2024年7月8日,央视著名导演袁德旺因病离世,享年77岁。
这个消息仿佛一个惊雷,让大半个演艺圈陷入了悲恸。赵本山、倪萍、韩乔生、朱时茂、陈佩斯、韦唯……纷纷发文表示哀悼。
赵本山说:“袁德旺大哥是一位很有艺术才华的央视导演……当年,他执导央视国庆晚会,也是他第一次邀请我上央视舞台表演喜剧小品《1+1=?》……我对袁导的去世表示沉重哀悼。”
倪萍更是在微博上发长文,声泪俱下地回忆过往,句句皆是袁导对自己的提携与帮助,和对袁导离世的不舍与悲痛:“今天一天,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都是老朋友,都是关于袁德旺导演的事。夜里12点过了,电话不响了,我却难以平静……”
作为一代名导,袁德旺老先生这些年的成就确实斐然。不仅创办了《文化观点》《朋友》等名牌栏目,执导过1984年、1986年、1987年春晚,还担任过1997年、2004年春晚总导演,挖掘了一众大腕儿明星,对春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无论是挖到赵本山这个“宝”,让无数老百姓欢度新年;还是促成周杰伦登台献唱,让青年人叫好,无一不是袁导一直以来做节目的初心。
01
一双“慧眼”,让无数人一鸣惊人
1947年,袁德旺出生于北京一户工人之家。
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成了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跳舞、演话剧、唱歌剧……样样都拿得出手。
1983年,袁德旺转业,被分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担任导演。
彼时的央视,工作人员满打满算不足500人。别看袁德旺初到央视就是导演,实际上各种打杂的事都得亲自来。
那一年,还是春晚开启的元年,有幸担任副导演的袁德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所有的努力,每一步皆算数。
有了第一届春晚的经验,第二届春晚可谓一鸣惊人。
1984年,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在这样的大事件下,央视推陈出新,打算邀请港台演员来表演。
但那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港台有什么演员,流行什么歌曲。
作为副导演的袁德旺便亲自跑去考察。然而,没有目标地瞎逛,犹如大海捞针。辗转几天,袁德旺都一无所获。
有一天,他坐在车里,突然听到歌声传来:“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歌词、这旋律、这情感,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绕梁余音吗?
袁德旺和司机商量能否把磁带转给他,好心的司机帮忙转录了一盘。后来,在导演组的努力下,这首由张明敏所唱的《我的中国心》顺利获批登台表演。
说到这儿,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那时大家对流行音乐都不熟悉,袁德旺只能凭声音去感应。他觉得演唱者应该是个40多岁的人,哪承想,对方才26岁,是香港九龙做电子表的一名工人。误将小伙儿认成大叔,导致他接机的时候没接着人!
不过,这样的小插曲并不妨碍张明敏凭一首《我的中国心》响彻大江南北。
更有意义的是,这次创新开创了好几个第一:“第一次有港台演员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并且从那以后每年都有;第一次确立了流行歌曲在春节晚会当中的地位。”
如果说1984年春晚,张明敏唱哭了每一颗爱国心,那么陈佩斯和朱时茂则让人笑出了眼泪。
在两人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中,尽管没有实物,但幽默的话语、好玩儿的动作,却让人感受到了嗦面的香。
和《我的中国心》一样,《吃面条》也创造了好几个第一:第一次使喜剧小品成为春节晚会的主干节目;第一次由两个男演员主演的节目获得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效果;第一次形成喜剧小品对相声的威胁。
而“小品王”赵本山之所以能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也和袁德旺有关。
1988年,袁德旺担任国庆晚会导演,当时,赵本山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是袁德旺大胆启用了他,这才让他有机会被央视注意到,并凭借实力成为春晚的“常青树”。
与此同时,春晚副导演袁德旺也很快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02
表面光鲜的总导演,是背地里的“总碎催”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
在这个历史性节点,春晚的意义不言而喻。那时,春晚总导演的人选已经要靠竞标了。原本袁德旺并不想参与,但领导觉得他稳重、堪当大任,劝他去参加。
最后,袁德旺不仅成功中标。在他的运筹帷幄下,1997年的春晚还特别出彩,尤其是语言类节目。
无论是姜昆、戴志诚的相声《送您一首歌》,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宇宙体操选拔赛》,黄宏和巩汉林的小品《鞋钉》,还是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都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致敬劳动者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可谓经典至极。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没有农民,你吃啥?没有农民你穿啥?吃的、穿的都没了,你臭美个啥?”笑料百出,不乏讽刺,却是老百姓喜爱的那个味儿。
能达到这个效果,离不开赵本山和范伟的精彩演绎,也离不开袁德旺的坚持与努力。用甲丁的话说就是,袁导在语言节目上很有办法,而且人缘好、包装能力强。
只不过,袁导的包装不靠剪辑,不靠拼凑,靠的是实力和初心。
一直以来,袁德旺都是一个喜欢幽默的人,但他深信:“幽默的动机与实质是善良。”
无论是物质匮乏还是富足的年代,表演形式可以变,内核不能变。也正是在这样的初心下,他的节目总是那么真实、好看。
2004年的春晚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肆虐,老百姓心中不免沉重。春晚又一次成为重要窗口,袁德旺也又一次被领导“推”了出去。
当年,他已经57岁,原本并不打算参与竞标,但在领导的劝说下,不得不“老骥伏枥”。用一周时间准备,用9分钟阐述,很快他接到了任命。
当时,媒体称他为“老黑马”。
可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只不过是自己的竞标方案比较符合当年台里的理念。他那一年春晚的主题是“祝福”。
是啊,经过一场非典,谁不是更加珍惜健康、珍惜生活呢?不得不说,袁德旺的主题十分契合当时大家的心境。
除此之外,在展现方式上,袁德旺也做了大量变革。第一次策划与观众互动环节,在全国范围举办“手机短信征集活动”和“祝福大赛”。一下子,年轻人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在节目上,袁德旺也是煞费苦心。
彼时,周杰伦深受年轻人喜爱。节目组便想着邀请周杰伦登台演唱。然而,有专家却认为他吐词不清。
后来,袁德旺和团队想了一个办法,在央视网上发表签名活动,很快就收到超过200万人的签名支持。
最后,袁德旺促成了周杰伦首登春晚,一首《龙拳》让无数年轻人心潮澎湃。
不过,有成功,也有遗憾。
别看春晚总导演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却承受了很多压力。用袁德旺的话就是,他是“总碎催”,也就是打杂的。
生性幽默的他还总结出自己身为总导演的“三多三少”:会议多、审查多、扯皮多;睡觉少、回家少、朋友越来越少。想想也是,早出晚归的辛苦自不必说,协调关系就够劳心劳力。
那时,春晚已然是“造梦”工厂。很多人上过春晚后,出场费水涨船高。为了名利,各种“关系户”纷至沓来。有些能拒绝,有些拒绝不了,怎么办?
袁导团队便想出了“编筐”的办法,做个集体联唱。尽管无奈,但袁德旺深知,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学会平衡、做到最好,已然是自洽。
03
三年抗癌路,用真心换真情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袁德旺导演的春晚很好看,可他自己却认为不算很成功,只能说表现一般。
至于现在很多人批评春晚不如过去好看,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先尊敬它,再批判它。”
在他看来,人们对春晚的各种批评,表明这个国家民主程度提高了。导演们不但不应该厌恶这些批评,应该欢迎别人批评。有批评,起码说明老百姓还在乎春晚。
不得不说,袁德旺的“直言直语”掷地有声。
其实,很多人敬佩、怀念袁老,不止因为他有一双“慧眼”、一颗“初心”,恰恰是因为他敢于仗义执言。
倪萍就是最好的例子。
倪萍从进台开始就和袁导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两人可谓老搭档了。在自己的主持生涯里,最让倪萍感到满意的晚会里,有两台就是袁导执导的,而这和袁导的理念有关。
一直以来,袁导对主持人的解读都是: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主持,把这三个字倒过来,“人主持”就对了,说人话,充分展示人的魅力。
倪萍记得,自己有几年工作特别满,她感觉自己在原地踏步,便向袁导请教。袁导语重心长地给了她两条建议:
第一,要好好读书,多读书;
第二,袁导认为倪萍身上还有点儿土气,建议她在服装颜色选择上要高级。
正如同倪萍所言,袁老是她的良师益友,而得到袁导点拨、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而那些人也给了他很多安慰。
2021年,袁导因为腿疼去医院检查,结果却检查出已经是肺癌中晚期,并且脑转移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倪萍、陈雨露、甲丁、韩乔生等人自发建了一个群,专门为袁导加油打气。
就在去世前的20多天前,袁导因为化疗吃不下饭,这让大家伙急坏了,纷纷想起办法。
王奇说:“还记得年轻时在倪萍家吃的她姥姥包的大包子吗?你吃得那叫香,让倪萍给你包。”倪萍立刻安排,用姥姥的配方蒸了一大锅包子送去。
看着袁导发的照片,举着包子连说好吃,大家忍不住落泪了。
以真心换真情,可以说,袁导这一生,无愧于朋友、无愧于节目、无愧于初心。若说真有所亏欠,可能就是家人了。
袁德旺的妻子是一位特别善解人意的女性。虽说自己也在上班,但那些年,看丈夫每天工作繁忙,为了做好节目常常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她便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不仅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女儿圆圆教育得特别出色。
袁德旺感念妻子的付出,将所有工资、补贴都上交给妻子。只可惜,好不容易到了晚年。两人还没来得及过几年幸福日子,袁德旺就确诊了肺癌。
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看着丈夫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仍在坚强乐观地与病魔作斗争,妻子便每天给他做4顿饭,就为了他能多吃点儿。
女儿圆圆也常常陪在父亲身边,用亲情帮父亲缓解病痛。
可惜,病魔无情,终究还是夺走了一代名导、一名丈夫、一位父亲的生命。
想起袁导说过的一句话:艺术工作者应该把网友的弹幕甚至吐槽当作未来创作的动力。
愿天堂没有痛苦。愿袁导踏实、认真,敢于批判、不断创新,对为人真诚质朴的精神永存。
参考资料:
中国周刊 袁德旺:春晚导演就是总碎催
《南方都市报》 走时尚路线加大小品力度 袁德旺解密春节晚会
北京青年报 三代总导演开讲18年春节晚会鲜为人知事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作者简介:雪沫,自由独立女性,喜欢用文字温暖心灵。人潮如海,水北山南,愿我们都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编辑、排版:王云峰
三审:赵海旭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