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宝”让刘大爷不“猫冬”

时事   2024-11-26 19:28   辽宁  

《葫芦岛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从11月中旬开始,家住建昌县养马甸子乡枣木杠沟村75岁的刘宏图就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早早到邻近回流水村打工。“用剪子将香菇的根和头分离,剪一筐4元钱。我岁数大了,手脚不太麻利,一天剪20筐左右,收入八九十元,挺好的。”

回流水村有一家香菇加工企业,负责人是丹东的姜贵军。6年前,他就相中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及旺盛的香菇产业,投身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共有两个车间,分别从事剪香菇、筛选、装运等工作。几年来,外地客商对养马甸子乡的香菇品质非常满意,纷纷大量预定。”

11月24日,记者在该企业采访时,看到车间内包括刘宏图在内有50余人在紧张地工作着,外面有4辆大货车在装香菇。姜贵军说,目前,该乡的香菇出棚不是旺季,每天收香菇2万斤左右。等12月份的时候,种植户的香菇大量上市,届时,一天能收4万斤至6万斤。

图为刘宏图(前排左一)与其他受灾群众正在剪香菇。


最近一段时间,刘宏图只干半天活儿,能剪10筐左右。“已经不错了,往年这个时候我都‘猫冬’。等香菇大面积下来,就能多挣点。我这岁数,不会啥手艺,动动剪子,一个月就能挣将近3000元,比啥都强。现在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受灾后的沮丧心情完全没有了,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香菇每斤2.4元左右,这几天行情正在悄然上涨。对我们及种植户、务工人员都是好消息。再过一个星期左右,每天得需要100多人干活儿,有的忙了。这些人中,以受灾群众为主。五六天就开资,如果受灾群众有急需,可以做到日结。”想想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姜贵军喜上眉梢。

加工完的优质香菇产品,当天就运往外地,尽量做到即产即销,绝不留存。姜贵军说,香菇是个“金宝宝”,比较娇贵。运到外地后,客商必须妥善保存,然后加工成多种食品。否则,会变质变味。

养马甸子乡共有香菇加工企业近50家,从事香菇行业的工人1万人左右。从今年11月份开始,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妥善处置,让广大受灾群众到上述企业打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让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同时,养马甸子乡党委政府又与沈阳农科院联系,11月27日,对方派来有关专家,为广大种植户授课培训,让香菇的品质更上层楼,让香菇的产量逐步提升。


《葫芦岛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摄


主 编:王 岩 责任编审:崔 迪 杜  张宏静

政务要闻编辑:笑怡      李海洋

综合新闻编辑:焕平   武秋子

编导剪辑制作:薛宇航 视觉美编:李奇伟

视觉审录田 嘉 权威发布、微博编制:孟庆男

葫芦岛日报
打造平面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结合,与网友互动,爆料新闻最新、最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