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专稿:主打“高质感”,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

文摘   2025-01-06 08:21   山东  


发展的落脚点是民生。回望过去一年时光,滨州在民生事业上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城市的温情与力量——这一年,滨州市委、市政府以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的情怀,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态度,一以贯之抓高质感民生,以改革促“民生品质更实”,交出了一份温度与厚度兼具的民生答卷。
从城市设施的更新完善,到道路交通的四通八达;从住房条件的持续改善,到就业保障的坚实有力;从养老设施的优化升级,到托育服务的贴心入微;从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从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便捷温馨……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承载着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一年,滨州究竟有多“卷”?算起来,共完成了12类民生事业的161个“小目标”。每一个目标的指向,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朴素愿望,都在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滨州的民生事业如一幅缓缓铺展的幸福画卷,记录着这座城市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回应着让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的厚重承诺。

中海一角

“12161”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高品质民生不断增添“幸福注解”
2024年12月29日,随着滨州黄河大桥南延工程的顺利贯通,滨州市民经由黄河大桥可直接驶入高速,直达淄博北站时间可缩短20分钟,出行便捷度显著提升。在2024年的末尾,滨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又增添了一笔注解。
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是市民安全出行的有力保障。过去一年来,滨州聚焦城市发展所需和群众生活所盼,不断优化市民出行环境。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延伸,市民的生活圈也在悄然扩大、丰富,市民群众能够更便捷地奔赴“诗和远方”。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向往。一年来,滨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发展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据统计,2024年1-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达38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同比增长10.7%,助力全市“12161”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医疗服务的提升,是滨州民生事业中的又一亮点。在全国433个城市中,滨州医改工作指标运行排名第31位,群众就医负担明显降低,门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4.2%,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同比降低8.9%。每万人拥有合格全科医生数量、基层诊疗量占比均居全省第2位。与此同时,滨州也在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市46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CT等重点设备;“名医基层工作室”实现90家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滨州市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启动一年以来,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现在来村卫生室看病,不仅环境敞亮,服务也体贴,还能提供上门服务,乡亲们都感觉心里很踏实!”里则街道庄科李村村民马吉清由衷感叹。
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更是全市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从优化学校布局,到提升教育质量,滨州致力于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2024年,滨州“强校扩优”行动覆盖率列全省第一,新创建10所“省级乡村温馨校园”,总数超40所,有力促进了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滨州成功获批山东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打造了省级教学改革的“滨州样板”。
让家长倍感贴心的,是滨州在全省率先推出“宝宝巴士”“动态巴士”,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孩子的大难题。在服务助学上,采取“一校一策”“一线一群”等方式,打造“出门即上车、下车进校园”的家校闭环运输服务模式,目前已投入27部车,为13所学校开通“宝宝巴士”线路37条,日均服务学生240余人次,全程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在动态出行上,为群众出行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划定运行区域,增设公交虚拟站点,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一站直达+集约出行”,不仅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也满足了新形势下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兜底线、惠民生、暖民心的“滨州样板”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年,滨州不断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积极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千企万岗·就在滨州”“四季予你·就在滨州”等就业服务活动的举行,满足了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24年1-11月,城镇新增就业4.1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35%,完成情况连续5年位居全省首位。
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化“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好全市近10万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连续5年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受益人群达17.7万,全额资助7.4万余名低保、孤困儿童参加“医惠保”;为4700余名特困、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1.2万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第三方照护服务。累计建成各类养老设施1568处、家庭养老床位14933张、护理型床位达1.6万张。与此同时,创新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开展“一米阳光”民生定向捐助,3年累计募捐超亿元,实施助残、助老、助学、助困四大类13个民生项目,惠及困难群众30余万人次。
“之前老人上下楼都得家人背着,今年能租用到爬楼机,给我们家带来了太大的便利,现在老人方便,家属也省力,太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了。”惠民县失能老人毛大爷的家属由衷地说。2024年8月,滨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居民长护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工作,将三大类55种群众需求较大的辅具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为群众节省购买资金580万元,实现了失能人员辅助器具“用得起”。这是滨州继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职工长护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工作之后,又一项工作全省领先。
  全市共覆盖169万人,其中职工80万人全覆盖,居民89万人参保。全市累计9020人享受待遇,减轻群众经济负担2.01亿元。随着滨州长护险政策不断优化、门槛逐步放宽,更多失能人员得到更大的实惠,切实减轻了参保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2024年9月,全国高质量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培训班在滨州举办,长护险“滨州模式”为全国相关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颜值、涵养城市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过去一年来,滨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新升级,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科创、南部、老城、康养、高铁五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山河海乐居品质城市。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26个。过去的一年,滨州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按下了加速键,让城市环境更“适小”——完成了32处儿童友好公园评选,为儿童打造舒适、安全的游玩环境;建成了92处“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公益性亲子活动和儿童早教服务;第七届家长大会在滨州圆满落幕,探讨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人生出彩;把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打造成孩子的校外课堂,让儿童拥有更多收获快乐和知识的空间和舞台。2024年“六一”建成开园的黄河植物园儿童乐园,是这座城市献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仅彰显了现代城市文明理念,更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城市的颜值更加靓丽——这一年,滨州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更多市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越来越多,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绿满城市·花漾滨州”建设更是让城市春色满园,新建口袋公园24处,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三,城市面貌换新颜。
城市的底蕴不断丰厚——文化是助推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和持久推动力。京剧《孙武》、渔鼓戏《煮海》等一批文艺精品接连上演,创造历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滨州最好成绩,全国美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两个国家级活动长期落户滨州,是滨州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两创”的生动体现。“书香滨州”建设三年行动在2024年圆满收官,新建城市书房、乡村书房、智能书柜63处,累计建设新型公共阅读空间145处,“15分钟阅读服务圈”持续扩大;全市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千余场,接待读者超200万人次,读书看报逐步成为全民习惯,“书香气”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底气”,真正让城市成为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回望过去一年,滨州在民生事业上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智慧与力量。那些细处落笔、精雕细琢的“小事”,汇聚成了关乎民众福祉与社会发展的“大篇章”,成为衡量城市文明进程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尺。
这座城市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招牌,连续5年平安建设考核列全省第一档,是市民最可信赖的“保护伞”;
这里有“滨周到”营商服务品牌,连续4年入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让企业家和老百姓可以舒舒服服地投资兴业、干事创业;
这里有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环境,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德大铁路汇聚滨州站,四海通达指日可待;
山东航空学院在校人数超2万,创历史新高;滨州医学院更名山东医药大学,滨州职业学院升格滨州职业技术大学,已经省教育厅公示,滨州迈入高等教育发展“快车道”;
这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省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三大中心”齐聚,2024全国康养城市百强榜位列第29,看病就医放心踏实。
如此多的“名片”和“招牌”,足可见这座城市大有可为、未来可期。滨州将坚定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的奋斗目标,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奋进,让广大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让欢声笑语成为城市的“最美风景线”。

▌来源:滨州网
▌编辑:孙贝

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