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态势,以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如何才能“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向前?关键在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坚定不移扛牢当好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既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有基础有能力,也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2024年,滨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关键一招”,坚持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用重点领域改革突围推动发展能级之变,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开放活力,以先行先试的魄力创造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制定全国首个中介超市项目选取服务规范市级标准、成为全国地市级唯一通过验收的政务领域IPv6融合应用试点、全省率先推出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这一年,滨州持续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主动改革、精准改革、集成改革,全面承接39条85项省委深改委2024年工作要点重点改革任务,部署117项市级自主创新改革任务,深入实施改革“破零”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的滨州,正迸发出一种磅礴力量,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不断突破,一批顺应群众期盼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滨州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紧盯“急难愁盼”问题,高效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擦亮叫响“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图为滨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交易登记服务区。
改革赋能,以系统思维推进制度创新
2024年5月,滨州市赴上海、深圳、苏州等地的第一批“体悟实训”队员到岗报到。实训期间,选派干部将学习先进发展经验,为品质滨州建设赋能助力。
打破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创新改革思维、强化系统谋划是前提。2024年初,滨州确定了“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并接续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思维训练全员计划”,全年选派10批次727名干部赴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学习创新理念、改革思维推动滨州发展。
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绘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滨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滨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勇争先的意见》,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勇做排头兵,努力改出发展新高地、改出群众满意度、改出干部精气神。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滨州坚持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探索体系化推进管党治党,创新构建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思想方法训练机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督考评用融合机制“四项机制”,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好。
聚焦中央和省委改革工作要求,滨州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推动发展,全面提升改革的科学性、精细度。
任务体系更加系统集成,对标省委年度改革要点要求,连续3年建立“全面承接+自主创新+基层首创”改革任务落实体系,2024年,市委主要领导对全市改革工作作出批示27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加强。
改革谋划更加突出重点,聚焦上级要求、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抓改革,狠抓科技研发、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等关键领域改革,塑造发展新优势。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已获批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等2个国家级、7个省级资质称号。
机制保障更加健全有力,2024年创新实施套餐式改革赋能工程,以系统思维推进制度创新、政策集成,以机制优化推进治理创新、要素集成,以服务供给推进实践创新、力量集成,最大限度聚拢集成优势、释放叠加效应。目前,首批“部门点餐、改革配餐”的16项重点改革事项全力推进实施,撬动46个部门全面发力“啃最硬的骨头”,多项改革举措成效凸显。
靶向发力,为持续向上向好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转型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战场。
滨州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成,拥有营收过百亿元企业23家、过50亿元企业45家、过10亿元企业162家,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100强。
长期以来,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流失率高的问题一直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为破解这一瓶颈,滨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制度,以编制资源带动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已为26家企业的109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面对产能转移、产业转型“双转”巨大压力,滨州坚持有解思维、先立后破,突出“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以“有解”思维开路、以“求解”思维突围、以“优解”思维落实,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进一步“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全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滨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深化“双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主抓、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五主并举”的科创生态建设,不断完善“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累计孵化企业81家,魏桥国科研究院7个研发中心全链条运营。
滨州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组建数据发展公司、农发投资集团,滨达集团通过海关AEO最高信用等级认证,财金集团成功获评AAA(3A)主体信用评级,AA+以上信用评级市属国企达到9家。
发展所需,改革所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工程建设项目从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到完成审查、审批,再到开工建设、投产,往往需要二三年时间,但市场瞬息万变,建设周期太长不利于企业抓住“风口”、实现最大效益。为助力企业更好发展,2024年5月,滨州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企业在办理用地手续期间,可以对后续相关事项提前提出审查申请,实现“拿地就开工”。借助这一政策,滨农科技投资8.6亿元建设的年产10万吨绿色农药制剂及10万吨特种肥料项目提前10个月投产。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便利,提前抢占市场。
从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到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再到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滨州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改革。聚力推进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对办事流程进行革命性重塑,以“数据跑腿”推动数据共享,通过流程再造、环节精简和模式创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验。
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滨企创世界等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十大行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5.0,探索实施一批首创性改革创新举措,集中推出50条“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累计争取省级资金奖补31.0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缓费37.61亿元,深入实施“心安民营”工程,“滨周到”营商环境强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连续4年入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滨州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连续两年荣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智能纺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无人机产业园列入全省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成立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14个项目集中开工,“北鲲计划”正式启动,全市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963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7家,5家企业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市53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加速转变为新质生产力。
集成跃升,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024年3月,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滨州召开,同年11月,以“创新社会工作,建设‘心安城市’,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24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暨“心安城市”建设交流会在滨州召开。两次大会接续召开,是滨州“心安城市”建设的全面展示。
从在全国首次提出“心源性”矛盾纠纷概念,到出台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条例——《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到发布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再到明确五大领域20方面136项具体措施,滨州的改革实践蹄疾步稳,赢得广泛关注和认可。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探索传统公交改革转型,构建起“布局完善、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公交出行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推出“宝宝巴士”“动态巴士”出行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客货邮融合发展村级全覆盖。
建设智能化实体化运营中心,搭建滨州公安政务服务“全量数据舱”,255项服务事项“打包上网”;实施市县级“一窗通办”和派出所“户籍+”模式,统筹推进以“一窗通办”为重点的公安“放管服”改革,涵盖警种业务116项……滨州创新构建起“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变多头排队为一窗办理、多次跑路为全程网办。
租房押金“难退还”、宾馆押金“乱扣费”……滨州从企业、群众的“第一视角”出发,以机构改革破局开路,将全市所有押金事项重新梳理,推动“无押金”服务集成改革,“住院就医”“宾馆住宿”“企业招标”等押金事项实现“信用承诺”替代,全市104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取消住院押金,100余家酒店宾馆加入“信用免押金住宿”试点名单。
这一年,滨州坚持在改革中找办法,破除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情况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前列,跃居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第29位,广大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欢乐笑容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的“最美风景线”。
改革潮涌,奋楫者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变化的滨州,已然站在蝶变跃升的发展风口,更需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始终保持“走在前、勇争先”的冲锋姿态,既破解好现实中“发展的堵点”,又化解好新的“成长的烦恼”,全力推动品质滨州建设各项工作争先向前,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