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它一起煮,越喝肺气越足!补足一整个冬天的能量,补气不上火!

文摘   2025-01-05 09:01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女儿,今年冬天我总觉得冷得透骨,稍微吹点风就咳嗽不止,嗓子像是被火烤了一样,连水都喝不进去。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沙哑又疲惫,我握着手机,心里一阵紧缩。


这是母亲的第一个冬天没有去南方过冬,北方的干燥和寒冷让她显得格外无助。


《黄帝内经》。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季,是养精蓄锐的季节,但对许多人而言,寒冷的侵袭和干燥的空气,却让身体的“气”变得越来越虚。


肺主气,全国的冬季门诊里,最多的就是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的患者。


如何补足肺气,在这个冬天不再感到寒冷与虚弱,成了我们每个人绕不开的话题。


于是,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一个冬天里最简单又最有效的食材—— 黄芪 。



为什么冬天需要补肺气?

你常常咳嗽、怕风、浑身没劲?可能是肺气虚了!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既怕寒又怕燥,一旦肺气不足,身体的“卫气”(相当于免疫力)就会减弱,外邪便容易趁虚而入。


咳嗽、感冒、气喘、鼻炎……这些都是肺气虚的表现。


你可能还会发现自己特别怕冷,稍微走两步就出汗,甚至连嗓音都变得低哑无力。


《黄帝内经》有言:“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充足,才能温润全身,保护肌表,抵御风寒。



黄芪:补肺气的“圣手”!


黄芪,被称为“补气之首”,是中医里最经典的补气药。它的最大特点是温和且全身巡行,能补肺、健脾、益肾。


对于那些“气虚体质”的人来说,黄芪就像一位温暖而可靠的老友,帮你把身体的气机调动起来。



但很多人一用黄芪就容易上火,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黄芪本身带有温燥的属性,如果单独使用,的确可能让气虚的人“补过头”。


黄芪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百搭”——搭配不同的药材,既能增强补气的效果,又能中和燥性,达到不上火的平衡状态。



黄芪和它一起煮,肺气越喝越足!

1. 黄芪 + 枸杞:

你是否总觉得嗓子干、咳嗽不止,身体虚得像是被抽空了?


黄芪和枸杞的组合,就是你的救星!黄芪补肺气,枸杞滋补肝肾,润肺燥。


两者搭配,既能温阳固表,又能防止干燥上火。


做法:黄芪枸杞水


  • 材料:黄芪15克,枸杞10克,清水500毫升。

  • 方法:将黄芪和枸杞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30分钟即可。

  • 功效:缓解咳嗽、嗓子干痛、怕风出汗等症状。


贴士:每天喝一杯,尤其适合那些冬天怕冷、常年咳嗽的人。



2. 黄芪 + 知母:

如果你喝黄芪水容易口干、喉咙痛,甚至长痘,那很可能是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补气过程中火气上扬。


这时,加入“知母”就能完美解决问题。知母性凉,善于滋阴泻火,与黄芪搭配,既补气又降火。


做法:黄芪知母茶


  • 材料:黄芪15克,知母10克,冰糖适量。

  • 方法:将黄芪和知母一起煮水20分钟,最后加入少许冰糖调味。

  • 功效:缓解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大便干结、口腔溃疡等问题。



3. 黄芪 + 山药:

很多人冬天容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稍微吃点东西就觉得肚子胀。


这是脾气虚的表现,而脾为肺之母,只有脾胃强健了,肺气才能充足。


黄芪和山药的组合,专治脾虚引起的肺气不足。


做法:黄芪山药粥


  • 材料:黄芪10克,山药50克,大米100克。

  • 方法: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黄芪、山药一起煮粥,至粥稠软烂即可。

  •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乏力等问题。



4. 黄芪 + 沙苑子: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腰酸腿软、耳鸣脱发,甚至连精力都大不如前,那可能是肾气虚了。


黄芪补气,沙苑子补肾,两者搭配,能让肾气充盈起来,帮你找回年轻的活力。


做法:黄芪沙苑子茶


  • 材料:黄芪15克,沙苑子10克。

  • 方法:两者洗净后直接用开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饮用。

  • 功效: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等症状。


愿这个冬天,你能用黄芪的温暖,驱散寒冷和虚弱,让肺气充盈,元气满满。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