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教书的茅以升接到了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的邀请,请他去杭州,在钱塘江上建一座跨江大桥。
茅以升顿时兴奋不已。自己多年潜心研究桥梁专业技术,现在终于能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当时的杭州民间有一句俗语: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那是因为钱塘江向来以潮高、多变、惊险著称。钱江潮涌来时,更是势不可当。再加上江底的岩层上覆盖着40多米厚的流沙,桥基建在流沙上是极不稳定的。可若要将桥基打入岩石底下,那这40多米厚的流沙又成了极大的障碍。
不过,茅以升早已调查清楚影响钱塘江上造桥的各种客观条件,他不慌不忙地摊开一幅设计图,讲解起来。他打算设计一座双层大桥,下层为铁路,上层是公路和人行道。
1935年4月6日,大桥正式动工。仿佛是印证了杭州人那句“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俗语,他们在造桥的第一步--桥墩打桩上就卡壳了。茅以升为打桩愁得茶饭不思,这时.他看到邻居小孩提着一把水壶往院子的花坛里冲水,一枝枝花被水冲得弯下了腰,花坛的泥土也被冲出了一个个小洞坑。茅以升看着看着,突然,他把碗一推,摊开图纸,急急地画了起来…
茅以升的“射水法”打木桩创举,就这样在小男孩浇花的启发下诞生了。用这种“射水法”,一天可以打20根甚至30根木桩,成功解决了打桩问题。之后,他们还遇到了沉箱、架梁等一个个难关,然而这些都没有难倒茅以升。眼看大桥竣工在即,不料战争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战火迅速向杭州蔓延。第二天,钱塘江大桥的上空就响起了敌机的轰鸣声。此时,14座桥墩都已完工,只剩下靠近江北的6号桥墩。茅以升就在6号桥墩的位置现场指挥。大家没有被轰炸机吓倒,反而是争分夺秒地抢起了进度。一个多月后,9月26日凌晨4点,第一列火车趁着夜色的掩护,轰隆隆开过了大桥钱塘江大桥完工了!
可还没高兴多久,南京工兵学校的丁教官神色凝重地找到了茅以升。
“战火马上要蔓延到杭州了,如果杭州不保,那么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所以……”丁教官说不下去了。
“所以,要把桥炸了。”茅以升替丁教官说了下去。“炸桥”这两个字,就像是鲠在他喉咙口的一根鱼刺,刺得他疼痛不已。
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语言部部长
梁丽琴
包头市优秀教师
全国校外教育名师
全国故事员
中国歌剧舞剧院朗诵考级高级教师
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供稿:语言部
一审:梁丽琴
二审:周雅君
三审:佟曼丽
编辑:韩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