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翎
婚姻乃人生大事,有人借助婚恋平台的服务,希望借此脱单。然而,一些婚恋平台婚托、骗子出没,让人不知不觉踏进陷阱。据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频道报道,唐先生今年28岁,身高1.78米,目前在宁波做程序员,不久前被人软磨硬泡,在某婚恋相亲平台交了3万元会员费,可每次都是见面聊完就没有然后了,他希望退费。后经协商,该平台退费1.8万元。
唐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消费者针对网络婚恋平台的各项投诉日益增多。按理说,婚恋平台承担的是“网络红娘”的角色,收钱办事,就应该牵好红线、当好“喜鹊”,为会员成功脱单尽心竭力服务。然而,不少婚恋平台却“一切向钱看”,为了诱使会员花钱购买昂贵的婚介服务,不惜资料造假、让婚托假冒相亲对象,甚至有意无意制造相亲“杀猪盘”,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几大婚恋网站就因“网络红娘”利用消费者情感焦虑,大肆收割用户费用的行为再次被曝光。时隔半年多,这些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高价购买的婚恋服务却得不到平台承诺的结果,而在要求退款时,更多人遭遇到了层层阻碍。消费者填了资料交了钱,满怀希望来相亲,却不仅没能牵手成功,还蒙受巨大损失。吃亏上当,谁能咽下这口气?婚恋平台鱼龙混杂的乱象不仅让消费者蒙受损失,也让网络婚恋平台遭到质疑。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些乱象伤害了人们对婚恋平台的信任感,增加了年轻人脱单乃至步入婚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婚育,与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可谓背道而驰。
网络婚恋平台所面临的问题,其根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累积与演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9年至今,多款婚恋交友APP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通报要求整改,多地多家婚恋平台因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被约谈、处罚。时至今日,婚恋平台乱象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改的地步。婚恋交友平台有责任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严厉打击婚托、婚骗。但事实证明,一些婚恋平台并没有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要让从业者清晰认识到,平台和企业只有把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甚至违规跨越红线的“害群之马”,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被消费者大量投诉后仍屡教不改的婚恋平台,应当实行“一票否决制”,责令其停业整顿甚至关停平台,提高其违规违法成本,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要鼓励年轻人恋爱脱单、步入婚姻殿堂,离不开健康的婚恋市场。整治乱象,还给大家一个干净优质的网络婚恋平台,让大家在真诚互信的基础上轻松交友,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来源| 防城港新闻+客户端-防城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