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再度升级。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致力于依据巴黎协定将全球气温上升有效控制,推动能源转型、甲烷减排、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等合作。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
2024年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COP29“循环经济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外实践”主题边会上表示,从国家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到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从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从城市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以“取—制—取—制”的循环生产模式替代传统的“取—制—废”线性增长模式,从价值链的整体视角出发建立价值回收系统,最大化提升产品及资产的变现效率,并获得持续收益的一种新增长模式。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企业耕耘创新增长的新天地。
时下,全球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阶段,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
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
“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左右;
“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 2030 年达到35%;
Circle Economy估算循环经济模式可为全球贡献约39%的碳减排。
循环经济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和商业潜能,能够真正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携手并进。
埃森哲发布的专题著述《循环经济之道:通向可持续发展》预测,全球循环经济市场的整体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5万亿美元,且基于基准情景估计,整体市场将以10.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个人出行、电力,以及机械和工业设备等多个行业有望通过循环经济解锁千亿美元级别的商业价值。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过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流程优化:通过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缩短工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过回收利用余热余能、产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产品循环:通过再制造、翻新、延寿等技术手段,大幅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 产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生产轻质节能免煅烧绿色建材替代传统烧结类建材等。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多种形式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轻工业生物质固体废物等生 物质废弃物的清洁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回收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的余热余能,提高系统能效。
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导产业与静脉产业循环链接、强化园区物质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旧产品再制造:通过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部分零部件价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以10R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施路径
《循环经济三重奏:助力中国落实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在COP29期间发布,该报告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联合研究撰写。
报告指出,循环经济作为全新的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开采―生产―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为了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报告在传统3R原则基础上将循环经济的概念升级至10R,并深入阐释了以10R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施路径,提出循环经济助力中国实现气候目标的“三重奏”解决方案。
循环经济的10R路径
在报告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对10R的内涵做了详细解读:“10R策略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生产阶段,加强智能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重新思考产品设计、价值链构成和商业模式。在使用阶段,通过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的循环使用来延长产品及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其过早地进入末端处置环节。在废弃阶段,若上述循环策略仍未能实现零废弃目标,可依赖回收和再生处理废弃物,属于最后的解决方案。”
循环经济在推动中国气候行动中
发挥的三重效益
(1)助力降低难减排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随着中国“扩内需,促消费”战略的推进,衣食住行用等消费行为引发的消费端碳排放将持续攀升并带来新的减排压力。当前,民用建筑、交通出行和塑料制品与包装领域的碳排放总量每年约为48亿吨。循环经济在降低消费端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措施,预估年均可带来18亿吨的减排潜力,占总排放的三分之一以上。
(2)保障能源转型中关键原材料供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中国风电和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新型废弃物管理的双重挑战。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00吉瓦。随着风电和光伏设备退役潮的来临,中国预计到2050年将累计产生高达2300万吨废弃风机叶片和8800万吨废弃太阳能光伏板。实施循环经济策略,如延长风电和光伏的使用寿命,回收利用退役设备中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对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增强关键原材料的供应,推动可再生能源价值链向低碳和零废弃转型。
(3)增强价值链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不利影响不断加剧,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升风险防范与抵御能力已成为全球共识。研究证实,循环经济在气候适应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效益。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多渠道获取和循环利用资源,扩大了原材料供应的地理分布和来源多样性,从而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通过促进自然再生的方法,提高了社会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文章整理自:弘慕科技,埃森哲中国《循环经济之道:通向可持续发展》,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日报网等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会秘书处
电话:010-63839809
邮箱:cnc@cecaweb.org.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旭国际中心C座703室
联系人:
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13552070628(微信)
副秘书长王挺15210302808(微信)
陈军13911360850(会议活动及培训咨询)
张京良18618188220(会员及项目合作咨询)
柴玉文13521619697(零碳工厂创建及奖项咨询)
服务领域
认证评价
碳中和认证(区域、企业、产品、活动)
零碳工厂评价、产品碳足迹、零碳示范项目
绿色低碳产业相关评价、评定,碳中和奖项推荐评选
专业咨询
双碳规划方案及课题研究、地方碳达峰试点技术支撑
标准研制、双碳能力培训、碳市场(配额、CCER、VCS)
碳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