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时代年轻的我
❃ ❃ ❃电视上常有人抒发哀伤但美好的乡愁,现实中也常听人说起乡愁。年龄大一点的海外游子,回忆着家乡的海棠树,感慨去国怀乡的心情。我想起家乡,除了灰蒙蒙的天空,也偶尔会有夏日的河水与穿过树叶缝隙的阳光。但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记忆,其实与家乡无关。我回忆的是自己的童年,而非家乡。长大后去南方游玩,看着江浙和皖南的美丽村镇,我给自己找到了理由:是我的家乡太没特色了,如果也有这种气质,大概我也会有乡愁。我们从小被潜移默化地教育,要热爱出生的地方,要对这个地方怀有感情和眷恋。所以,乡愁似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是人必须拥有的情感。人是感性动物,对生活的地方产生感情,是正常现象。那么,如果没有产生感情,是不正常吗?最近有首歌爆火,里面有一句词:我没有热爱这里,我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想不到吧,中年女人还是个嘻哈音乐爱好者。从2017年就开始追那档说唱综艺。尤其今年,我最喜欢的rapper法老搭档我最喜欢的大张伟,那能不追嘛。《工厂》这首歌出现在法老与大老师的海选现场,演唱者为“河南说唱之神”。这位神拿到了晋级链子,惹很多人不满。讲实话,这首说唱作品的现场演绎,确实一言难尽。但说唱比的不仅仅是唱功,也有创作能力。海选版被剪辑,歌词也被修改。即便如此,rapper也把歌曲的气质传达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恶意剪辑,居然有个选手对该作品批评的点是:太负能量。嘻哈是街头的音乐,早期的嘻哈也的确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underground。随着嘻哈的热度增加,更多有能力搞音乐的“好家庭”的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可能他们认为的正经嘻哈就是看起来很酷、讲起话超凶,可以很燃很热血,但不应该是负能量的萎靡样子。我们早就没有了真正的摇滚,也注定不会有真正的嘻哈。但如果音乐人愿意在边缘尝试,努力做贴近自己内心的东西。无论摇滚还是嘻哈,其精神内核都不会消失。我出生长大在一个工业城市。我的家乡距离首都很近。但我们稍比河南说唱之神的兄弟姐妹们幸运,人们还过得下去,并不想离开这个地方。
他们是被工厂改变了生活,我们是工厂被消失后,生活改变了。大多数虽然一直在沉默,但并非没有情绪。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首爆红的歌曲。然而....我刚写完保存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发文,就收获了这张截图:
所以,大家自行去搜索吧。《工厂》,演唱者为“河南说唱之神”,MV超赞!
最后想说一句,大河南真是继承了大中华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节目里呈现出来的河南rapper都在卖力强调中国风,发扬中国精神。他们不了解圈外人士大张伟也就罢了,难道没听过前辈法老的作品吗?两位导师说的是不要单纯模仿欧美的选手,这并不等于他们会欣赏靠嘶吼爱国来上升精神的“rapper”。爱国没有错,但嘻哈和摇滚一样,都不是一种赞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