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广州研究院组织师生赴江西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文摘   2024-08-05 14:31   陕西  
为进一步赓续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引导师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7月30日-8月2日,广州研究院组织师生前往江西开展暑期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实境红色现场教育”,追溯西电红色校史,追寻红色记忆,秉承苏区精神,引领师生坚守科技报国初心,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广州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丰雷、党委副书记陈大明、副院长陈睿、辅导员和学生代表一行参加了此次教育实践活动。

寻根溯源苏区,追溯辉煌之始

7月31日,广州研究院实践队一行抵达宁都县小布镇。这个镇子不仅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诞生地,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通讯队的创立,更作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实践队首先踏入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的旧址。这里曾召开过万人大会,红军在此誓师反围剿,广场上栩栩如生的雕塑和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游击战十六字诀”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革命斗士们震天动地的口号声。

随后一行人来到龚氏宗祠,这里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之地。毛泽东、朱德曾在这里会见并勉励了第一次反“围剿”中加入红军的无线电台技术人员王诤、刘寅等人,希望他们运用技术为人民服务。

紧接着,实践队走进了龚氏家庙,这里曾存放着中国工农红军获得的“半部电台”。正是从这半部电台开始,红军逐渐组建了第一支无线电队,并在此开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小布也因此成为了通信人才培养的摇篮。

“1931年1月28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与总政委毛泽东在小布总部联合签发了“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紧接着,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在小布镇的陈家土楼正式拉开了序幕。这个训练班不仅标志着人民军队通信教育史的开端,也成为了后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重要发源地。讲解员指向陈列着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关于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向在场的师生深情地讲述着红色通信的起源故事。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注视着陈列在祠堂里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文物,师生们近距离的感受了那段艰辛的革命岁月,以更深刻和直观的方式重温了那段党史和校史。
最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叶坪坪山岗的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这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的红军第一所综合性通信学校,为保障红军作战指挥和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培养了大批通信骨干,为新时代的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旧址内陈列了大量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学校坚持政治坚定、技术精明、体格健壮的办学指导方针,成为了红色通信战士成长进步的摇篮和革命的熔炉,铸就了不朽的红色通校精神。

踏寻红色故里,重温革命记忆

8月1日,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被誉为“红色故都”和“共和国的摇篮”的江西瑞金,这是一座由革命激情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城市。

第一站,实践队来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正面造型犹如旗帜迎风飘扬,在阳光的映照下,“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十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博物馆以“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为基本陈列,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深刻诠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传承关系。在博物馆内,通过油画、场景、多媒体、幻影成像、超现实仿真雕像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初那一段血与火的辉煌历史,师生不时驻足凝视,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温度。在这里,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中央印刷厂石印机、一苏大会会场钟表、二苏大会代表证等珍贵文物,还深入了解了这些文物背后那些令人动容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深植于我们记忆中的话语,正是出自小学三年级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天,我们实践队的学生成员朱帅满怀激动之情地说道,我们终于亲眼见到了教科书中所描绘的那口“红井”。

在红井革命旧址群,这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静静地诉说着历史。它不仅是1933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带领战士和当地群众共同挖掘的成果,更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见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深厚的鱼水情深。这口井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难题,更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中党群一心的温暖与力量。

师生们还参观了红井革命旧址群内的其他重要景点,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师生们详细了解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情怀。

8月2日,实践队一行人抵达了叶坪革命旧址。在这里,他们的首站是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会址——一座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谢氏宗祠。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详细讲述了大会的筹备过程、召开的盛况,以及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历史性瞬间,让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随后,师生们还参观了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等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每一处旧址都保留着历史的痕迹,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会址。这座建筑形似一顶红军八角帽,可称为苏区时期的人民大会堂。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座大礼堂隆重开幕。大会期间,确立了体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标志的国徽、国旗、军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发表了《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深刻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为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回溯往昔,瞩望未来。此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涤荡与精神擢升的双重体验。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师生们共同追忆了学校在炮火硝烟中艰难诞生、在枪林弹雨下英勇奋战的辉煌发展历史,回望了革命先辈们进行伟大实践和探索的峥嵘岁月。在与发生在苏区的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的对话中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和追溯校史,让师生汲取革命先辈精神的力量;在历史回望和眺望中,激发师生“红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责任与担当,增强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文案| 教育中心

责编 | 吉  祥

审核 | 陈大明

西电广州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