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清风润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家庭和党员干部传承清廉家风、厚植家国情怀,以清廉家风助推“清廉白河”建设。即日起,县妇联将在“白河巾帼”微信公众号开设“清风润家”诵读专栏,以音频、图文形式分享古今清廉家风故事,传颂清廉之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第五期清廉家风故事诵读作品:《李坚真的家风故事》。
西营镇党委委员
宣传统战委员
妇联主席
05
李坚真的家风故事
李坚真(1907年—1992年),广东梅州丰顺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她接受工农革命的宣传教育,在彭湃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32位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女战士之一。她是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等职。
这样的钱出不得
李坚真于1907年出生在梅州市丰顺县小胜镇,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广州看望她却是在1969年。平时,李坚真对家乡亲属要求很严格,写信或者捎来的话总是:“我很好,你们不用挂念,不要浪费时间、金钱,不要专门到广州来,你们在家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
这一回,弟弟终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广州。他首先感觉就是惊奇:这就是经过长征的姐姐家吗?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也常能看见的茶几桌,实在与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远太远了。
一天,永良小声地说:“姐姐,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我们住的还是你出生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打算盖一座新的。”同时,提出要大姐帮助盖房子的要求。李坚真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
此后,弟弟听从姐姐嘱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这样的字签不得
李坚真的弟弟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当时,他的儿子想“顶替”退休的父亲,办理“农转非”。
但是,那年他已经41岁,不符合“农转非”的40岁以下的年龄条件,他认为只是“一岁之差”而已,找姑姑李坚真说说情,就能让有关部门照顾照顾自己。
李坚真了解了侄子的来意,沉默片刻后,认真地说:“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
李坚真一生廉政为民,在她的影响下,侄子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姑姑。
这样的“好意”领不得
1973年,亲属得知李坚真将择时回家乡的消息后,决定修缮被烧毁的房子。当地领导得知后,便在她回乡前,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房屋。
李坚真回到后,公社领导如实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
她还专门就这件事向侄儿等亲属作了一番解释:“救灾款是救命钱,是党和政府关心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特殊经费,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照顾、关心的原则性问题。公社领导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灾款给我们家修房子,这样的‘好意’,伯母领不得,你们也领不得啊!”
后来,这笔已拨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来。
李坚真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她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李坚真用“廉”字写下了浩然正气的一生。
END
扫码关注
爱心公益 让爱传递
点滴爱心 汇聚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