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诵廉韵---“清风润家”诵读第三期作品《周恩来的家风故事》

政务   2024-09-18 16:27   陕西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清风润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家庭和党员干部传承清廉家风、厚植家国情怀,以清廉家风助推“清廉白河”建设。即日起,县妇联将在“白河巾帼”微信公众号开设“清风润家”诵读专栏,以音频、图文形式分享古今清廉家风故事,传颂清廉之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第三期清廉家风故事诵读作品:《周恩来的家风故事》。



谭晓华

白河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白河县总商会副会长



周恩来的家风故事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优良家风。他在家教家风方面堪称典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子女,但是周家是个大家族,亲朋子侄众多,新中国成立后,纷纷来找当总理的周恩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周恩来定下了十条家规,看似无情却有情。周恩来、邓颖超两人工资两成以上都用于资助亲属,邓颖超告诉亲友们:"你们有困难,我们的工资可以帮助你们,毫不吝惜,但我们从来不利用工作职权来帮助你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们也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

周尔辉是周恩来的侄儿,父亲为革命牺牲了。1952年周尔辉被周恩来接到北京抚养,毕业后留在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61年,周尔辉与淮安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结婚,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花厅为他们举办了婚礼,简朴而热闹。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钢铁学院按照程序帮助周尔辉的妻子办理了入京的调动手续。周恩来知道后教育他们说:"这几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你们作为总理亲属,要带头执行,不能搞特殊化。照顾夫妻关系,为什么只能调到北京?而不能调到外地去?"于是,周尔辉和爱人放弃已办好的手续,一起回到了淮安。

周秉建是周恩来的侄女,十五岁那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去内蒙古插队。临行前,周恩来亲切地嘱咐她要扎根大草原。两年后,周秉建通过正常手续在当地应征入伍。当她在北京军区参加完新兵集训后,穿着一身戎装兴高采烈地走进西花厅,周恩来却对她说:"你能不能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内蒙古草原?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天地广阔吗?"周秉建怕伯父以为她是走了后门的,连忙解释。但周恩来却严肃地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也不能搞。"在周恩来的督促下,周秉建离开了部队,重新回到了大草原,住进了蒙古包,后来她还在内蒙安了家,真正在草原扎了根。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中能做的事,不要别人去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正是周恩来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的写照。在世人眼里,周恩来是革命家,而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至孝至亲并有原则有规矩的人。

END

审核:项能菲   |  编辑:阮仕莹 |  供稿:谭晓华

(投稿邮箱:2450808303@qq.com)

扫码关注

爱心公益 让爱传递

点滴爱心 汇聚成海


白河巾帼
白河县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50年6月,是县委、县政府联系各族各界妇女的社会群众团体,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