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速递|《地球科学》中文版2024年第10期目录

学术   科学   2024-11-16 16:00   湖北  

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

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基底结构与演化

◼  陈利新, 贾承造, 邬光辉, 黄少英, 杨率, 陈永权, 苏洲

◼  沉积盆地基底结构与演化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变质基底与裂谷盆地成因机制问题,综合新元古代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其基底结构、构造环境与演化。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W16构造热流体活动对储层改造作用

◼  杜晓峰, 张尚锋, 官大勇, 王雅宁, 宿雯, 苏奥

◼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组混积岩发育的优质储层的成因机理尚不明确。采用流体包裹体测温、镜质体反射率以及岩石学观察,结合实测物性,研究了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火山岩所构成的复杂混积背景下的热流体活动对储层改造作用。

南海陆缘中南-礼乐断裂带的发育与构造活动

◼  邱燕, 聂鑫, 阎贫, 黄文凯, 杜文波, 鞠东

◼  南海南、北陆缘是否发育与目前中央海盆中存在的中南-礼乐断裂有关的S-N向走滑断裂带,一直是从事南海构造演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皆因资料缺乏等原因而没有定论。通过分析南海陆缘残余中生界的分布特征与精细解释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破解这一难题。

幔源CO2对中非裂谷系油气成藏的影响:以Palogue油田为例

◼  李威, 窦立荣, 文志刚, 程顶胜

◼  Melut盆地Palogue油田的发现打开了中非裂谷系古近系勘探新方向,证实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Palogue油田以下白垩统为主力烃源岩,古近系为主力油藏的成藏组合,幔源CO2气体对油气的聚集和改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CO2气体、原油特征、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构造和烃源岩演化,分析CO2气体与Palogue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


昌宁-孟连缝合带泥盆系温泉组沉积物源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限定

◼  甘正勤, 冯庆来, 孟龙龙, 聂小妹

◼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传统观点认为它形成于泥盆纪,近期有学者提出它形成于早古生代,目前学术界对其形成时间与过程认识不一。研究的样品采自昌宁-孟连缝合带西亚带温泉组,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结果显示出相似的特征,表现为一个~440 Ma的主要峰值和~960 Ma的次要峰值,同时发育~600 Ma、~780 Ma、~1 100 Ma、~2 500 Ma的弱峰值。

流量变化控制的辫状河心滩演化过程

◼  刘警阳, 李伟, 赵文智, 岳大力, 束青林, 王武荣, 高建, 侯秀林, 吴胜和

◼  流量变化控制辫状河心滩形成演化进而影响心滩内部结构和叠置样式,但目前流量变化控制的辫状河心滩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尚不明确。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发育辫状河沉积的13个河段,并在全球径流数据中心(GRDC)中查询整理所选河段的流量数据,通过峰值流量变异系数(CVQp)对心滩演化过程进行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预测

◼  刘刚, 李建忠, 朱明, 齐雪峰, 冯有良, 袁波, 庞志超

◼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深入认识控藏要素与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及实践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单井相分析、油藏解剖、地层水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高泉构造清水河组砂体成因、关键控藏要素及有利区带,丰富了复杂构造带沉积-成储-成藏理论认识。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乐东区莺歌海组超压成因及相对贡献定量化评价

◼  张旭友, 范彩伟, 郭小文, 吴云鹏, 刘爱群, 高英博, 黄亚浩

◼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莺歌海组广泛发育超压,超压泥岩表现为异常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和低密度特征.在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莺歌海组超压成因机制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定量化评价不同成因类型超压贡献率。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早新生代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分析

◼  沈梦蓉, 单玄龙, 郝国丽, 刘培, 贾培蒙, 徐川, 张志伟, 汪晓萌

◼  为探究珠三坳陷阳江东凹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了该凹陷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并分析了其活动性,识别并总结了岩浆底辟的分布特征,系统地研究了阳江东凹早新生代不同洼陷的构造差异性。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深层优质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带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

◼  司学强, 庞志超, 郭华军, 彭博, 冀冬生, 陈希光, 王心强, 李亚哲

◼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探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砂砾岩储集层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该套砂砾岩为优质储集层.利用岩心、岩石薄片等资料和储集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测试手段,系统讨论了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带清水河组砂砾岩岩石矿物、储集物性、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模式,并分析了优质砂砾岩储层的主控因素。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赛汉组上段赋铀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启示

◼  刘华健, 徐增连, 汤超, 金若时, 段明, 魏佳林, 曾辉, 张超

◼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南缘陆海、准达赖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开展物源分析对丰富该地区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及找矿指示作用。对赋矿砂体进行了岩石学、重矿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工作。


藏南然巴晚中新世矽卡岩型钨矿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  任春萌, 郑远川, 李鑫, 高雷, 徐培言, 吴昌炟, 杨竹森

◼  然巴岩体位于北喜马拉雅带东段,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花岗岩,与之接触的斜长角闪岩普遍发生矽卡岩化,并伴随有白钨矿化.为限定成岩成矿年龄和成矿流体性质,采用锆石U-Pb定年、云母Ar-Ar定年、矿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开展研究。


地球生物学与地球化学

上海横沙岛第四纪孢粉组合、古气候演化序列及区域对比

◼  柯学, 唐婷婷, 张宗言, 谢建磊, 邹亚锐, 徐亚东

◼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植被与气候演化历史,通过对上海横沙岛LZK1钻孔第四纪沉积地层和孢粉的分析,揭示出该地区第四纪孢粉组合代表的植被面貌自下而上表现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针叶林-灌丛草甸→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摩洛哥泥盆系调查与研究现状

◼  王志宏, 曾雄伟, 危凯, 吴发富, 姚华舟, RalphThomas Becker

◼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调研和系统梳理,回顾了摩洛哥地质调查的历史,分析了泥盆纪研究的3个主要阶段,近年来以多学科综合、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发展趋势,在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新发现新认识,充分利用好这座化石宝库,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应对当今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和环境问题。

华南寒武纪早期海水氧化还原状态对动物演化的影响

◼  金承胜, 崔豪, 程猛, 张子虎, 常华进, 张弢, 曹正琦

◼  寒武纪早期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经常被用来解释早期动物的辐射和灭绝,但该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晰。对华南盆地相渣拉沟剖面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铁组分、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将渣拉沟剖面的海水氧化还原状态与华南和西伯利亚其他剖面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甲烷代谢菌的垂直分布与生态网络

◼  王月环, 王九妹, 葛继稳, 王璐雯, 刘紫薇

◼  为了探讨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随土壤深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甲烷代谢菌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于2019年4个季度采集大九湖泥炭地0 cm、10 cm、30 cm和50 cm的土壤样品。通过功能基因高通量测序获得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组成并构建分子生态网络。


黔西晚二叠世煤系自然伽马高异常岩层周期性及地质意义

◼  杨天洋, 沈玉林, 金军, 黄文, 慕熙玮, 张云飞, 胡江晨

◼  黔西上二叠统发育的自然伽马(GR)高异常岩层的成分变化和韵律性分布的原因尚不清楚。分析了自然伽马高异常层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自然伽马高异常层的周期性。Al2O3/TiO2、REE配分模式、REE-La/Yb、La/Sc-Co/Th、Zr/TiO2-Al2O3/TiO2及Nb/Ta-Zr/Hf图解表明GR高异常岩层的物质来源包括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衰退期火山灰及华南火山灰。


氮周期供给时潜流带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动力学

◼  丁吾举, 陆菲雨, 赵博, 李民敬

◼  河流潜流带最显著的特征是河水和地下水周期性交替导致的水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且周期间的间隔长短不一;潜流带是脱氮热区,其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对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响应规律决定着潜流带脱氮效率。据此,时间间隔不同多次供给不同氮素、DO等,研究多周期内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规律。第1周期的硝化、反硝化速率较慢,有明显迟滞期。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确定复杂裂隙含水层中泉点的捕集区域

◼  徐梓矿, 徐世光, 张世涛

◼  出于精度考量,研究场地尺度水文地质特征时,采用随机模拟技术建立多个满足场地有限地质信息的情景模型,可以较为有效地表征含(隔)水层结构,并描述目标泉点的捕集区域。但通常受条件限制,场地中的实际钻孔数量可能难以满足随机建模的数据密度要求.基于地面地质分析和一定量的实际钻孔资料,同时借助详实的瞬变电磁物探数据,在物探测点处构建虚拟钻孔,进而建立若干关于地层结构的随机模型(情景模型)。


帕米尔高原东北缘中高温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  赵钵渊, 王帅, 陈锋, 贺根义, 黄学莲, 王思佳, 祁士华

◼  帕米尔构造结东北缘中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前人的研究多限于研究单个地热田,缺乏区域的系统性研究。基于帕米尔高原东北缘的地热地质特征,以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研究作为认识地热资源的有效手段,根据研究区8个温泉水、1个冷泉水、11个热井水以及6个地表水的理化数据,进行了水化学成因、特征及同位素分析,揭示帕米尔北东侧区域性地热流体的热储温度特征及冷却机制的演化模式,为帕米尔北东侧地热资源勘探提供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


晚更新世以来古气候变化对长江中游故道区冲湖积含水层中碘富集的控制作用

◼  薛伟广, 邓娅敏, 薛江凯, 杜尧, 徐雨潇, 范瑞宇

◼  长江中游故道区冲湖积含水层中存在原生高碘地下水,对区域供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含水层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和有机质是碘的主要载体,从宏观地质背景和沉积演化的角度揭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含水层中碘富集的控制机制是科学认识高碘地下水成因和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选取长江中游故道区的第四纪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含水层沉积物中碘赋存的主要载体,揭示古气候变化驱动的化学风化与沉积过程对含水层碘富集的控制机理。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下NH4-N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对N迁移转化的影响

◼  张安广, 梁莹, 马瑞

◼  铵吸附/解吸是控制氮转化的重要反应之一,但其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影响下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以江汉平原东部沙湖监测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位及其水化学指标长期监测数据,结合室内土柱实验和反应迁移数值模型解译,识别了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排泄两种模式下NH4-N的迁移转化过程,探究了水动力驱动下N的迁移转化机制。


高温水热系统中相变时温度和驱动力的变化

◼  叶建桥, 毛绪美

◼  基于重力驱动的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是描述地下水系统渗流特征的主要工具,由水头差产生的重力势是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驱动力。但在水热系统中,存在除大地增温以外的深部热源,会给地下水系统提供额外的能量,产生新的驱动力.对流型水热系统中,地下水在补给段温度较低而在排泄段温度较高,排泄段的高温地下水会产生密度、盐度、粘度等变化,导致地热水的压力水头发生变化,形成地热驱动力。


藏东南地区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时空演化特征

◼  黄海, 龚诚

◼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


黄河上游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边坡稳定性研究

◼  王贤彪, 周怡劼, 陈梁, 顾东明

◼  高山峡谷地区水电工程中的边坡失稳问题十分常见,对工程的建设与水库运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以黄河上游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平硐编录、钻孔电视等方法对岩体结构面进行统计;通过钻孔波速测试,开展边坡岩体卸荷分带;据此,对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进行定性分析。


高山峡谷区MPSIAC侵蚀模型适用性研究

◼  武彬彬, 常鸣, 唐亮亮, 刘沛源, 罗超鹏

◼  地表侵蚀能够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强烈的地表侵蚀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高山峡谷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地表水动力高度发育,区内大范围存在高强度的地表侵蚀。以川西典型高山峡谷区松潘县为研究区,在详细调查区域侵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MPSIAC模型建立了高山峡谷地表侵蚀能力评价体系,对松潘县全域进行地表侵蚀强度评价并利用InSAR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


山火后首次泥石流预警

◼  易伟, 余斌, 胡卸文, 胡建春, 刘烽焰, 王严

◼  选择四川凉山州发生的山火为研究案例,提出等效前期降雨量概念,并通过野外人工降雨实验,建立等效前期降雨量计算模型,结合常规泥石流预警公式建立沟床起动类型的火后首次泥石流的预警模型,在国内凉山、甘孜地区和美国地区的火后首次泥石流案例中,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为火后泥石流的减灾防灾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基于集成学习建模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  邬礼扬, 曾韬睿, 刘谢攀, 郭子正, 刘真意, 殷坤龙

◼  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往往难以满足滑坡易发性制图的需要,为提升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策略的机器学习模型组合优化的方法,以重庆市云阳县西部的12个乡镇为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


封面介绍

新疆安集海大峡谷内的辫状河沉积
(刘警阳提供)


E

N

D


更多论文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免费订阅《地球科学》电子刊

订阅电子刊,将定期为您发送每期的全文、虚拟专辑、作者分享会通知和培训会等高质量邮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电子刊

往期回顾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近70年中国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的研究进展

造山带橄榄岩岩石学与构造过程:以松树沟橄榄岩为例

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探讨

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过程

从岩浆岩看青藏高原地壳的生长演化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辽东白云-小佟家堡子矿集区控矿构造及成矿有利区预测

→晶粥储存、侵入体累积组装与花岗岩成因

→交代岩石圈地幔与金成矿作用

实验地球科学的前沿与发展战略

实验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展望

实验岩石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实验矿床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实验流变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温高压装置研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构造地质学

纪念马杏垣先生

关于大陆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考与讨论

秦岭造山带是印支碰撞造山带吗?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增生型造山带结构解析与时空制约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构造热事件时代及演化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新太古代烟庄正长花岗岩年龄及成因:对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制约

→俯冲带结构演变解剖与研究展望


地学与健康

"同一健康"视角下医学地质学的创新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古生物学

地史时期生物对冰室气候形成的作用


沉积和盆地动力学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渤海海域秦南凹陷东南缘沙一段混积岩优质储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双碳”目标下我国油气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陆上未来油气勘探领域探讨与攻关方向


地球物理学

从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看青藏高原软流圈的物质运动

《地球科学》

青年学者论坛回放

→黄康俊|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地球增氧事件

→张   文|激光微区锆石Zr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及参考物质研发

→Marize Muniz da Silva|巴西São Francisco地块 Mineiro带后碰撞岩浆作用

→Dionatan Ferri Padilha|巴西南部Dom Feliciano带后碰撞玄粗质和超钾质岩浆作用

→王选策|地球系统中的挥发分和物质循环——对非俯冲带岩浆的新观点

→陈   印|中国北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及其与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联系

→荣   辉|基性岩侵入对铀储层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兰中伍|南秦岭岩浆作用与浅表环境响应

→余文超|贵州遵义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土矿物源: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岳  汉|从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到松潘-甘孜块体的长期形变模式

→王  墩|2021年Mw7.4青海玛多地震的震级、地震动场及破裂过程

→邓阳凡|华北东南缘综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启示

→谢国治|胶东半岛高Ba-Sr牙山侵入体的成因及其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系

→白江昊|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成因:放射性成因Ca-Nd同位素制约

→李振洪|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控专题

→王   栋|川藏交通廊道冰雪灾害风险评价

→汤高明|青藏高原典型地表地质灾害机理及分类

→崔一飞|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级联调控风险防控原理与方法

→刘金高|金伯利岩与碱性玄武岩的成因联系及深部地幔演化

→丁   兴|富氟流体活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柳保军,雷超,郑金云 | 专题十:南海陆缘盆地动力学及其能源效应

施小清,杨晓帆,戴恒 | 专题十一:地下水环境的刻画与模拟

高晓英,罗涛 |专题十二:微区分析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梁琛岳,刘博 | 专题十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与成矿

Alexander Humphreys ,Johann Hohenegger | 专题十四:热带大型底栖有孔虫

 付伟 ,李登峰,李占轲,等 | 专题十五: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进展

雷宏武,张晓博 | 论坛专题十六:地热能地球科学

李斌 ,张志遥 | 专题十七 :深层油气论坛

李博 ,吴琼,李严严 | 专题十八: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程晓敢,石许华,林秀斌 | 专题十九:盆山过程与动力学

黄发明,张东明,李旭 | 专题二十 :机器学习与灾害风险

郑义,虞鹏鹏 | 专题二十一: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关键金属成矿

黄发明,李为乐,谭道远 | 专题二十二:地质灾害风险智能评价

陈红汉,罗群,李文正,王海学,唐大卿 | 专题二十三:走滑断裂与油气

侯晓坤,贾智杰 | 专题二十四 :工程地质与防灾减灾

王全荣,杜尧 | 专题二十五:地下水系统参数获取与污染成因

董志文,王欢业,蒋宏忱 | 专题二十六: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微生物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地球科学编辑部
《地球科学》(中文版)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英文版)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刊物。中文版被EI 等数据库收录,英文版被SCI收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