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城东中学举行建校五十五周年庆祝大会!附校庆专辑一,二,三章

文摘   2024-11-18 17:33   福建  

11月16日,泉州市城东中学举办建校五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广大校友及师生齐聚一堂,一同回顾学校不平凡的办学历程,共同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丰泽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清伏,丰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烨明,泉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蔡玉霖,丰泽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郑燕然,丰泽区委常委叶春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会上,林清伏、刘烨明、蔡玉霖、郑燕然、叶春泉为厦门延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林诗展先生、泉州豪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玲玲女士、泉州力天远航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培连先生、城东街道(社区)以及泉州市教育基金会颁牌,感谢各单位、企业家、社会贤达、校友的爱心捐赠。


  受区委书记高金全、区政府区长林清伏委托,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燕然上台致辞,她首先向城东中学建校五十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丰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广大师生们表示深切的祝福和问候。


  郑燕然表示,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区之力办好教育,先后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等省部级荣誉称号,教育总体水平走在省、市前列,教育知名度、影响力持续增强。


  城东中学在应对挑战中锐意进取,在攻坚克难中跨越发展,在创先争优中勇攀高峰。全校师生踔厉奋发、勠力同心、团结协作、勤学乐教,推动学校快速发展。五十五年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诠释了全区“科教兴区、教育强区”的教育发展方略,为全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领先发展,致力于办大教育、办高质量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典型的实践“样板”。


  郑燕然希望,城东中学以五十五周年华诞为新起点,大力践行“创优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在“党建引领、科创特色、校园文化、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更加优质、更具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更多办学成果,加快推进学校发展成为全省素质教育的典范、教科研的引领者、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行者;希望广大教职工践行“教育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膺担当,争做“大先生”;希望同学们力行“励志、争时、敦品、笃学”的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热忱期望广大校友、各界贤达一如既往地关心学校的建设,为学校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会现场,城东中学党委书记戴小彬宣读各级领导和友好单位贺信;校长黄山作“创优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演讲;高校代表、东南大学吾爱吾师十佳教师、福建招生组负责人顾成军教授为城东中学颁授“东南大学生源共建基地”牌,并作发言祝贺。


  随后,学校合唱队同学上台精彩献唱“校歌新唱”,纯净无瑕的歌声编织了一幅幅关于梦想与成长的故事;在欢快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舞龙舞狮表演队伍精彩亮相,灵动的狮身、恢弘的气势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校友林琦杰先生独唱《当我们相聚的时候》,为母校生日献上祝福,高亢嘹亮的歌声为整场庆祝大会画上完美句号。


围绕五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学校还组织了打卡签章、校史和教育教学成果展、校友及师生书画展、科学教育主题讲座、篮球赛、社团表演、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以及诗展体育馆、培连图书馆冠名揭牌仪式,运动场改造、东篱劳动基地竣工落成揭幕仪式,击剑馆、党建智慧中心、科创中心揭牌仪式。

【校庆专辑】泉州市城东中学校史展播——第一章《艰辛创业篇》





泉州市城东中学创建于1969年,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东部,东邻泉州海峡体育中心,西望国立华侨大学,北临城东中心大街,南接浔美高科技工业园区。现占地面积133亩,有教职工322名、学生4145名、80个教学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艰辛创业(1969-1976)

1969年8月,学校由原泉州三中筹备,抽调市区公办中学教师39名到城东开办。是时,泉州市教革组、城东公社联合派魏瑞基、黄高升、高元梅负责筹建工作。建校后, 魏瑞基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学校工作。设总校和新生(杏宅)、霞美两分校,共开设初中12个班(当时称排),学生来自城东片区(含现城东、华大、万安街道)和福建医科大学(华侨大学)子女计六百余人,总校借福建医科大学行李房和仓库为教室。

1970年5月,学校 “布点下伸”到原城东公社十所小学“戴帽”办学。1971年缩成六个办学点,1972年再缩为原先三个点。1972年,总校建成八间教室,从此才有自己的校舍。1973年增建厨房及南面教室。
1971年初,学校发展第一批团员。1972年2月成立党支部。1972年,上级委任黄攸植为学校负责人。不久后又任命张顺发为革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1972年2月开始招收高中生。1974年培养出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一个特殊时期,汇聚一批特别优秀的老师。如:曾锦章、陈耀国、许怡德、黄健生、陈元英、李荣华、徐鸿辉、王炳坤、郑景章、蔡长溪、陈伯禹等,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富有才华、有责任心教师的相继调入,对学生成长和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创校艰辛,含辛茹苦。那时,学校的校舍和设备都非常简陋,但却记载着学子们勤读好学的求知历程,一颗颗年轻的心得以放飞,从“豁然开朗“到“竿头直上”,奠定了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学校文体活动也十分活跃,经常组织文宣队、篮球队下乡演出、比赛,深得社员群众欢迎;1970年,城东公社组织围海造田、建设海堤大会战,学校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1973年10月,组织72、73级(即74、75届)全体师生到山美水库大坝参观(当时山美水库刚建成不久)来往行程五天。考验、锻炼了全体师生的意志和耐力。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1974年,泉州市组织开挖北渠,学校每个高中班级都承担20米的开挖任务并努力按时间按质量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这些劳动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


【校庆特辑】城东中学校史展播——第二章《初露锋芒篇》


 初露锋芒(1977-1988年)



1977年,上级任命何家培为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任命黄金算为副校长。当年,新生分校并入总校。为迎接“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义务为历届毕业生举办补习班,外县知青也慕名而来,人数多达五、六百人,效果甚好,影响很大。1977年,74届高中毕业生彭小维参加1977年高考,以理科总分全省第二名,录取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该同学1980年获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985年被选派到联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78年,6名高一年学生超前参加高考有5人被录取。这一年,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奖者甚多,其中化学科获奖人数囊括全市奖项的三分之二。1981年高三毕业生卢进民以93分夺得了泉州市高考历史单科状元、福建省第二名,李秀红获历史单科全省前13名……每一个显著的成绩都给新兴的城东中学带来蓬勃活力。1984年,华侨大学为了解决其子女受教育问题,成立华侨大学附属中学,与城东中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深度融合模式,同时,带来了部分骨干教师和办学经费,客观上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

这阶段,学校增建教室12间和实验楼1座,还增添大量的仪器、教具(不少为华大和医大赠送),确认学校校园面积为27.6亩(18400平方米)。1987年,霞美分校并入总校。





1981年9月,学校成立原泉州市郊区中学第一个团委会。共青团工作进入发展新阶段。1983年11月召开首届教代会,教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参加民主办学。

1984年秋季,上级任命王炳坤为校长、党支部副书记, 林毓莲、曾文通为副校长、1987年又任命郭君山为党支部副书记,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基本齐整。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广大教职工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己任,共同办好学校。1985年,在以老带新、开展青年教师创优评优活动中,有10人分别荣获省、市、区的奖励和表彰。学校荣获区“三优”竞赛优胜单位称号,并被原鲤城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各教研组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十分活跃,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学生。1984年,绿雨文学社成立并出版铅印小报《绿雨》,影响颇大,全国性刊物《中学生》还作专门介绍。文学社成员的习作有不少被多种全国性刊物录用。美术兴趣小组和体育兴趣小组为各级院校培养输送了不少的人才。期间,华侨大学委托我校举办预科班,共办两届,学生100多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学效果颇好。所有预科生全部顺利直升华侨大学。


80年代,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优良成绩。高中85级学生刘玉泉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二等奖(88年考上北京大学);198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我校取得全市第一名,在泉州市引起震动,同年高中数学联赛全市仅13人获奖,学校就有陈冠同、王志腾、林碧洲三人上榜,其中陈冠同名列全市第二;陈丽芬参加国际自行车邀请赛荣获铜牌两枚;初中生刘浩参加省青少年计算机软件交流会并获奖;季文参加演讲比赛获省二等奖、名列全市第一;学校运动队参加每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郊区组)均名列前茅。教职工获得各种荣誉及各级奖励者也为数不少,其中陈元英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王炳坤老师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施阿娜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庄增毓老师被评为省优秀团干,陈飞鹏、林志宏老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等等。

1988年,华大附中从学校正式析出,独立办学。







END

【校庆特辑】泉州市城东中学校史展播——第三章《奋勉蓄势篇》


1988年秋,王炳坤校长调离,上级调入郑镇安任命为校长、党支部书记。1989年,上级任命苏用椿为副校长, 董金华为党支部副书记 。1991年,郑镇安校长调离,苏用椿、董金华临时主持学校校务、党务工作。1992年,上级调入赖辉煌同志为校长、党支部书记 。1996年,上级调入段克文协助校长工作(一年)  。学校虽历经校级领导几度变更、华大附中析出、中年教师断层等困难,但教学质量仍保持稳步发展,学校优良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各项工作有序推进。1989年,学校被评为泉州市教育先进单位,马宜平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郑镇安获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奖,王忠平、万道虹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校均获得良好成绩。如董永达获初中物理竞赛全国联赛二等奖;林扬瀚同学获泉州市高中生作文比赛第一名。在各年份中考综合评估中,学校均名列市区地面中学前茅。


1990年,城东乡党委发动群众集资30万元(后因此命名为“群建楼”),上级政府拨款30万元,当年建成初中教学楼(2250平方米、共24间教室),校园面积借机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1993年,国家规划建设“漳泉肖”铁路穿过学校西南部教工宿舍,学校积极向铁路建设部门索赔,经十几回合艰苦谈判,赔偿款由原来人民币60万元增至72万元,并获政府补偿回拨土地7.5亩,为学校的改造提供重要资金和土地支持、扩大发展空间。学校以此为契机,向西福村民购地7.5亩,校园扩大到45亩(30000平方米)。1994年,动用40多万赔款建成五层学生宿舍楼1932平方米;1995年,集资建成教师宿舍楼两幢(2500平方米);1995年,政府拨款翻建旧高中教学楼,因资金困难,建设工作时断时续,分三次建设。至1997年才建成(共20间教室,1800平方米),后被命名为“三建楼”。1994年,旧大门因铁路通车关闭,因而投入资金建设新大门,大门简而不凡,成为当时师生留影的背景。期间,拆除旧教室27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九十年代初期,普高生员明显下降,高中部面临生源不足危机。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决定创办职业高中。2003年,动用铁路赔款购置286电脑20台(学生机),386电脑1台(教师机),成为泉州市少有的配备学生电脑的学校。当年,招收电脑文秘专业1个班,后与省电大、市职教中心联办电视中专,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建筑施工技术、无线电电子等,共招生5届。其中1995年招收4个班,学生达200多人。1997年省电大授予我校“先进办学单位”称号。



END


泉州城区五格
泉州市区市民最喜爱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提供泉州最新楼盘、泉州资讯 、泉州招聘、泉州教育、泉州房产租售!为生活工作在丰泽,鲤城,洛江等城区的市民提供便民资讯报务!拥有9万多泉州市区市民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