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往事|八旬老矿工的大发往事

政务   2025-01-07 15:26   内蒙古  







  今年84岁的李亮,最近喜上眉梢、心情愉悦,不时还会哼哼小曲,这都是因为他听说了一件大好事,石拐区的大发老矿区成为了网红打卡新街区。作为一代老矿工,大发承载了老人六十载的回忆,恍惚间,在这里挥洒智慧与汗水的激情岁月仿佛又回到了李亮的眼前。

  1958年,刚刚18岁的李亮通过招工,从乌兰察布市来到石拐区,成为了矿务局长汉沟煤矿的一名矿工。

  “长汉沟煤矿是1958年8月投产,我去的时候刚刚建厂两个多月,长汉沟煤矿在全国来说,设备算是比较先进的,不需要人工背煤,有皮带运输机,由人工用铁锹和煤攉子将煤倒到溜子上、矿车上,往出拉煤,已经实现了部分机械化开采。”李亮刚来长汉沟煤矿的情景,他至今印象深刻。

  从农村走出来的李亮,格外珍惜这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多久,好运降临在了李亮身上。当时,单位要从一百多名矿工中挑选出一名通讯员,精气神十足又上进的李亮成为了那个百里挑一的“幸运儿。”

  收发传送文件资料、上传下达协调沟通……通讯员工作不仅需要一股机灵劲儿,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细心。工作中,他总是事事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干在前面,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然而,两年后,李亮左思右想,却要放弃这份矿工们羡慕的“办公室”工作。

  “我们的工资是按照工种以及级别来划分的,当时,通讯员一个月只有32块钱,井下矿工能挣40、50块钱,为了补贴家用,我提出了申请,要下井当矿工。”李亮说,那个时候家里穷,他就想着多挣点钱,帮衬帮衬父母和兄弟姐妹。

  60年代,李亮走进了矿井,成为了一名煤矿井下维修电工,这份工作不仅担负着矿井运行系统的安全,更涉及到成百上千个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一向严谨、认真地李亮,深知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早日具备独立处理故障的能力,他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留心观察师傅的一言一行,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用电巡查,业余时间,他还积极查找相关设备资料,学习摸索设备性能原理,钻研检修维护技巧,努力把每次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熟记于心。日积月累,李亮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渐渐成长为了矿井的维修“大拿”。

  “苦、脏、累”是矿工们的代名词,李亮和工友们每天在井下工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饿了就啃些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点凉水……一个班儿下来,又闷又潮湿的环境常常把衣服浸个透心凉。然而,比起工作条件的艰苦,更可怕的是,矿井下还会不时遇到危险。

  “有一天正在干活的时候,一块大石头砸下来,砸中了我的双腿,顿时整个人都麻木了,还好,不是很严重,静养了一段时间,慢慢恢复了健康。”李亮说,小磕小碰是井下矿工的日常,他们只能小心再小心去防范每一个危险的发生。

  矿工们一年到头的工作是辛苦而忙碌的,可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富足,李亮说,那个时候他们居住的大发街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地方,电影院、新华书店、供销社……小小的大发街热闹非凡,要啥有啥,留给了他们无数幸福和温暖的回忆。

  李亮不仅在工作上求精,他还努力在思想上求进、在守纪上求严。24岁那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借着过硬的政治素质,70年代,他又先后担任了煤矿厂区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无论走到哪里,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始终是李亮的座右铭。

  李亮老人在大发街道工作、居住了60年,大发老街早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也一路见证了老街的辉煌与萧条。2008年,李亮和家人搬迁到了东河区,但大发永远是他心中最美的地方……如今,这位拥有60年党龄的耄耋老人,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每日都要读书看报,家里厚厚的几个大笔记本,记录着他学习的心得,他也继续用优良的作风诠释着老一代大发人根植于内心的矿山精神。








文字:梁瑞芳

一审:李 慧

二审:吕艳娜

三审:董树雄




盖连玉调研“大发1913”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
致敬芳华 赓续荣光 石拐区举行2024年退休干部荣退仪式
内蒙古能源集团2024年冬季重大能源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在石拐区举行
这10个变化 值得让你们爱上石拐
事关旅游厕所建设!石拐拟新增1个国家级优秀案例
新春绘新象 文墨绽芳华——石拐区图书馆开馆啦~

魅力喜桂图
中共包头市石拐区委员会宣传部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