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重彩绘画”,筑梦重彩,复兴当代!
今天,重小彩为大家推荐【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工笔画创作高级课程研修班】专家团导师王申勇。王申勇是四川省诗书画院(省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东方艺术学院欧洲中心名誉高级研究员。
课程时间为
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3月30日
地点在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
(北京市顺义区裕民大街1号)
我们即将开设
【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
工笔画创作高级课程研修班】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跟随王申勇老师
一同探索工笔画艺术!
👇👇
课程速览
Curriculum
01
招生简章 | 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工笔画创作高级课程研修班
👆点击上方文字一键跳转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导师简介
Mentor Introduction
02
王申勇(生勈)
Wang Shenyong
四川省诗书画院(省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长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东方艺术学院欧洲中心名誉高级研究员
(向左滑动观看更多精美作品)
导师作品欣赏
Mentor's works
03
“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采访、撰文/张敏
“身即山川”宋代绘画是个大课题,如果要从这个大课题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个点还是要绕回到宋徽宗身上。
“宣和画院”的分量在美术史上不可被忽视,虽然画院制度五代就已经创设,但北宋时期的画院体系一度发展更为活跃,究其原因,这与宋徽宗本人有直接关系。
王申勇作品
关于宋徽宗选拔绘画选手的故事不少,邓椿《画继》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徽宗有一次选拔宣和画院的高手,来绘制龙德宫的墙壁和屏风,但选拔结果似乎让他不太满意。偶然一瞥之间,他发现了一位新手画家画在门柱上的《斜枝月季》,于是大加赞赏。赞赏的原因是月季的花蕊、花叶在四季、晨昏各有其变化,而这位新手所画的月季花正是春天中午花开放时的状态。
对描绘对象的细致观察,对法度的严格讲究是宋代主流绘画的特点,也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宋代美术一跃站到了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端。然而,宋代美术得此殊荣并非是因为他们仅仅只强调“物”,他们在强调“物”的同时,还强调“我”,这种“物”与“我”的关系体现为曾云巢所说的“草虫与我合一”,是郭熙“身即山川”的感悟。
宋画的写实,从来都是精神性做主导。
王申勇《三阳开泰》180cm×85cm 2019年
王申勇认为,宋代绘画多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重视“形似”与“格法”,这种对客观存在事物的细致观察,是了解其本质规律的主要手段。
只有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规律,画家才能更好地在画面整体布局上有所取舍,能在细节里增添几笔动人心弦之处。“有所触动”是评价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准,这种触动对于创作者来说,则必然是要达到“以形写神”的绘画要求。
若探寻本质只是一种手段,那么“工笔”又何尝不是体现“形”的方式之一。“无论‘笔工’与否,中国画的目的始终是表现‘意象’,即我们心中的‘象’,这种意象当然可以是逸笔草草的,也可以是工整细腻的,但这些表面的差异并不影响对画面本质的追求。”王申勇说。
王申勇《夫诸·老鸹》180cm×85cm
◎ “格物”的精神
但凡认识到“中国画都是写意性的”,那么在采用怎样的手段去体现这种写意性的问题上,便会少有偏执。从王申勇作品来看,其通过大量观察客观事物寻求核心成分,继而以工整细腻的写实凸显精神性的创作方法,的确更接近宋画一些。
宋代主导画坛的除了山水画,另外最为重要的便是花鸟画。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宋之前的五代时期,花鸟画就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黄徐体异”,由此出发,花鸟发展出“院体工笔花鸟画”和“文人写意花鸟画”两大主流。
王申勇《幽谷》240cm×160cm
技法上,王申勇上追传统,在大量临摹学习历代花鸟大师作品之后,又将自身对于花鸟创作的理解融入其中,有学者曾用十二字概言他工笔动物画的技法,“渲染有序、细描入微、干湿精画”。
“画面效果纤毫毕现、精细入微,细腻之处的逼真感大可近观乾坤。”即使除却绘画精神性的问题,仅仅以技法创造美的角度来看,王申勇的创作已经称得上“难能可贵”。这份“难能可贵”有点类似他所说的那种“工笔的优势”。他说 :“这种工笔设色的方法在历史中全然已成为一种美的典范,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更需要这种‘格物’的创作精神,一种通过反复推敲司空见惯的熟悉事物,从而获得新知的精神。”
技法可以进行归纳总结,精神性却各有所指。以走兽、动物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王申勇敏感捕捉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相通的点,在画面上,他将这个点聚焦到了动物的“眼睛”里,那眼睛中藏着他对自然生灵人性化的关注,也因此,人们由动物身上同时感受到某种情绪的隐隐流动。且王申勇并未将这种情绪局限在物象上,又或者说,物象之上的情绪已然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逐渐溢出画面之外。那更是一种“气”的弥漫,氛围的呈现。
王申勇《清溪晨牧》108cm×164.3cm
◎ 要“动情”才行
世界范围内,虽然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不总是一致的,但也有被誉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这样的历史节点值得被深度研究。事实上,如果将各地区的文明发展脉络梳理出来并互相对比参照,人们会发现不少看似非常“巧合”的时间点。
王申勇《四条屏.马》1
公元十一世纪,当宋代绘画呈现出一种直观的从“技巧”到“意境”的创造过程时,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紫式部创作出了可与《红楼梦》媲美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的文学地位不言而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篇小说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体现出了“物哀”的思想。川端康成曾认为 :“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这种日本独有的审美意识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自然也包括文学、绘画、艺术。
王申勇《四条屏.马》2
“物哀”强调的是人对“物之心”“事之心”的感情生成,主要表现为哀伤、怜悯的情绪,但又不仅限于这些情绪。且情绪与氛围生成的来源,首先是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观照。这与中国美学核心范畴“意象”的生成有异曲同工之妙。
曾与吴昌硕、王一亭等结为至交的日本画家桥本关雪,就有不少涉及动物题材的作品,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的影响,他不仅在形体上注重真实感的塑造,从色调和整体氛围营造上来看,还体现出明显受日本“物哀”审美影响的痕迹。
王申勇《四条屏.马》3
“物哀”与“意象”“意境”的内涵并非完全对等,也各有其特点在其中,但由于了解中国绘画审美特性的人都理解所谓的“写意性”是什么,所以他们明白画面最终所要达到的是一种自然景象与生命情调的相互交融、渗化的境界。
而对于达到这种境界途径的区分,王申勇仍然认为,“手段”并不重要,只要兼顾“意象”的生成过程,对观者传达出这种“意象”即可。以走兽、动物题材创作来说,首先还是要“动情”才行。
王申勇《四条屏.马》4
Q&A
Q=艺术品鉴 A=王申勇
Q:您如何看待大家对您作品是“笔工意写”的评价?您个人如何解读“笔工意写”?
A:无论工笔还是写意只是表现技法或者是风格的区别而已,判断中国画高下的终极标准始终是南朝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以及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等对“气”和“神”的要求。无论“笔工”与否,中国画的目的始终是表现“意象”,即我们心中的“象”,这种意象当然可以是意笔草草的,也可以是工整细腻的,但这些表面的差异并不影响对画面本质的追求,所以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其目的都是“写意”的,这里的“写意”指的是对“意象”的传达。宋代众多画论中都以“生意”评估画品高下,比如《宣和画谱》评图像院祗侯葛守昌画“跗萼枝干与夫飞鸣态度,率有生意”,可见能够达到“意写”的程度,我认为是中国画家们的普遍追求,如果有人这样评价我的画作,我会感到十分欣慰。
王申勇《怡然自得》126cm×44cm
Q:您认为,相比写意,工笔绘画形式是否会在画家创作时的主观情绪流露上有所“打折扣”?
A:事实上将中国画按照表现技法的不同,而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是非常晚才出现的,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分法。工笔技法在宋代被称作“细笔画”,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宋代绘画作品,花竹翎毛、畜兽虫鱼类以及一些人物画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非常细腻且写实的,当时绘画多受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重视“形似”与“格法”,提倡对外物的观审,从而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北宋时期的《圣朝名画评》描述五代画家黄筌笔下的禽鸟因细腻生动,被苍鹰误以为真而袭击 :“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还有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这些都是高度写实的经典作品,我想今天没有人怀疑这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在主观情绪流露方面会“打折扣”。
王申勇作品
工笔相对写意来说更为细腻严谨,这只是表现风格的区别而已,好比李白的诗豪放浪漫,而杜甫的诗歌相对更为工整,这两位诗人同样是伟大的,在感情流露方面更不会因为风格或者技法的区别而有所折损。相反,工笔的方式在表达上更有其独到的优势,比如初期工笔花鸟画的大家黄筌,《梦溪笔谈》讲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这种工笔设色的方法在历史中全然已成为一种美的典范,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更需要这种“格物”的创作精神,一种通过反复推敲司空见惯的熟悉事物,从而获得新知的精神。
王申勇作品
Q:您如何解读中国绘画所强调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境界?在技法上较为写实的作品,怎样才能更好地“以形传韵”,而不被绘画技法所束缚?
A: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老先生的画语,但我们反观白石老人的经典作品,无论是他的工笔草虫还是水墨虾蟹,写实程度都是相当高的,我想不会有人认为他的这些作品是没有神韵的,就像上面说的,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大批的优秀写实绘画,这些绘画并不会因为表面的写实而在主观情绪流露方面打折扣。事实上不光是中国画讲究“以形传神”,西方绘画一样也讲究神韵,我想今天不会有人认为伦勃朗、委拉斯贵兹这些写实画家的作品是没有神韵、没有灵魂的。如果有人被这些所谓的写实技法所束缚,只能是观看者只看得到“写实”的层面,而读不懂作品的内涵。就好比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样,“写实”与“写意”其本质上都是“写意”的,都是作者的主观创造,无论是多么逼近现实的“写实”,又或者是多么漫无边际的“写意”,“现实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罢,归根结底只是作品形式风格的不同,虽然受众必然会对某一种风格有所偏爱,但是形式本身是没有优劣好坏的,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也不能成为用来评判艺术作品水平高低的标准。
王申勇作品
苏东坡有句诗经常被画家引用:“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我认为这句话经常会被误读为是反对“形似”的。事实上,“不似”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偏见。这首诗的下一句“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很好地说明了我的观点,就如佛家所说的“非法非非法”,以苏东坡的禅学修养,是绝不可能堕入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想的,“似”也好,“不似”也罢,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申勇《暖日》绢本设色 100×44cm 2022年
Q:您认为对您影响较大的绘画方式是什么?或者说有没有对您影响较大的艺术家?
A:前面提到宋代绘画,我想宋代绘画是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两宋的优秀画家,更成为历代模仿的偶像,所以宋画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的。笔墨语言方面,我还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就临摹过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郭熙、文同等。当然中国画是一脉相承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非常优秀的画家值得学习,比如明代的林良、吕纪等,他们的用笔是非常潇洒的。到了近代又有许多名家辈出,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岭南大家黎雄才,他的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又有非常好的造型基础。以上提到的这些画家,在我的画面里可以看得到他们对我的影响,尤其是在笔墨语言方面。当然,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都有非常多的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中国画讲究“传移模写”,学习前人的长处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拾人牙慧,拘泥于传统而固步自封。
王申勇《子夜》280cm×140cm 1999年
Q:您在动物、走兽题材上有非常深厚的绘画经验,想了解您为什么会钟情于此类绘画题材?最初是否有什么契机?
A: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动物,我记得在我十四岁学画的时候,就喜欢临摹很多动物画作品,比如我临摹过北京一位老画家曹克家的猫,后来还临摹过张善孖、刘奎龄、刘继卣等人的走兽作品。我认为动物是充满灵性的,动物画更能够贴合我的内心,更容易表达我的情感。比如我 98 年左右在杭州学习时创作的作品《忆秋》,我记得是在美院时一个冬天的清晨,我发现门口趴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狼狗,我看它可怜喂它,喂完后我便去上课了,下课后它竟然在学校门口等我,我很受感动,决定收养它。我创作的《忆秋》便是以它为原型来表达我的思乡之情。
王申勇作品
Q:您笔下的动物、走兽都非常具有“人性”,您在创作时是如何体现出这种“人性”,或者说是“灵性”?
A:想要表现出动物那种灵性,离不开大量的观察,只有足够了解动物的结构和习性,才能表现出动物那种生意。就像丢勒说的 :“艺术牢固地扎根在自然中,只有占有自然的人,才能向自然学到东西……艺术作品越是紧紧扎根在生活中,就越是优秀。”我画任何一种现实中的动物,都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和观察基础上的,除了这些,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把主观的情感融入客观的物象中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我在画动物的时候,为了能够表现得更为传神,特别注重眼神的刻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创造一个动物艺术形象的时候眼睛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自己养的宠物,时间长了你就了解它了,它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基本上就知道它想干什么,甚至它的心理变化,喜、怒、哀、乐。动物不会说话,它只能靠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和你交流,我们画动物要想创造出传神的艺术形象,就得深入了解、观察它。
王申勇《相依》绢本设色 136×76.5cm 2013年
Q:据了解,您在绘画创作的同时,还会兼顾理论研究,您认为,艺术家对理论的研究会如何影响其绘画创作?您如何看待理论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关系?
A:理论与创作是分不开的,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句话,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论研究与创作就好比这种关系。实际上,画家的创作往往反映作者的思想内涵,如果一个画家只顾埋头创作而不勤于思考,那么他的创作只会止步不前,更难以谈论深度。相反,如果一味乐于论道而从不躬行,则终归是纸上谈兵,失去理论本身的意义。画家研究理论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与纯粹的理论家不同的是,我们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论道,而不是站在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所以我们对于理论的研究都是基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个优秀的画家,往往都是对理论有贡献的。
王申勇《秋闲》绢本设色 120×83cm 2003年
Q:您于2002年出版《工笔走兽画》一书,您个人对工笔走兽画这一绘画类型未来发展的期望有哪些?
A:当代世界更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多元与过去不同的是更不拘泥于地区限制。甚至是时代的限制。当然,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多少作品上都会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绘画的当代性非常重要,这种当代性是基于多元化风格的,就像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笔墨的当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位画家肩负的使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当代性的特征,不应该是去主动迎合当代人的大众审美,因为审美是有高低之分的,作为艺术家的我们,更应该去引导而不是去迎合。
王申勇《吉祥如意》绢本设色 86×86cm 2011年
Q:您认为画家在寻求自身创作突破点的时候,一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您对自己未来创作的规划是怎样的?在绘画上有没有一些障碍是需要突破的?
A: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家的使命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坚持创新,一方面是要把传统的瑰宝传递下去,另一方面又要在无数先辈的风格之外挤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学习和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能因循传统所带来的束缚,要把规律性的周而复始视为一种体验和发现的历程,这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画家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慢慢攻克。
文章源自:公众号-艺术品鉴杂志
作者:张敏
王申勇《福禄图》绢本设色 183×84cm 2022年
报名方式
Registration
04
报名审核费
150元/人
报名方式
扫描小程序二维码扫码填写报名信息,
并提交相关材料
👆扫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
2024年11月28日
联系电话
吕老师:15010986098
郑老师:18611093997
戚老师:18614285958
学校地址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北京市顺义区裕民大街1号)
报名要求
电子邮件报名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请按各专业要求将电子文件标注清楚后发到指定邮箱)
① 填写完整的专业研修报名表电子版并附个人电子版证件照(请下载专业研修报名表)
👆(扫码下载报名表)
②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要求:jpeg 格式,文件大小不小于 1M。
③ 个人作品高清照片5张。要求: 作品 jpeg 格式,文件大小不小于 5M,要能准确还原作品色彩、细节,且无 PS 合成。
(请将文件标注清楚打包发CAFAICBARE@163.com)
注意事项:
①将报名材料与报名表一起发送,需写清本人联系电话和地址,文件注明“姓名+工笔画创作班”,材料不齐备者不予办理,报名材料一律不退。
②申请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入学后进行复核。如发现学员报名时所交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则予以退学处理,并永久取消其申请我院的资格。
更多研学推荐、线上线下课程咨询微信
欣老师 15010986098
戚老师 18614285958
往期推荐
· 传承中国文化 2023为梦想不见不散(招生简章) | 重彩绘画
· 重彩绘画周末电影|法式幽默下的爱情魔法—《魔力月光》
· 央美国际工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推介 | 方政和
· 不容错过!染谷香理老师分享绘画中布海苔的使用方法!
· 央美国际工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推介 | 赵栗晖
· 央美国际工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推介 | 孙志刚
· 央美国际工笔画创作高研班导师推介 | 庄道静
· 精彩不容错过!揭秘画面中的真与美及形式美规律
筑梦丝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出品
媒体发布 | 影音制作 | 图书出版 | 艺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