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诊合参” 突出“三因制宜” 党建为业务发展“蓄势增能”
——全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中医学院教工第七党支部建设纪实中医学院教工第七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6名,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平均年龄41岁,党员中现有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人等。2023年获批山东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支部书记为中医诊断学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及数智中医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支部党员先后获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国家创新教学奖等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京鲁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赛案例奖等奖励,支部五个教研室承担两门山东省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引领为重点,全力打造支部建设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发展有力的党支部,形成以党建业务一体化建设为保障的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支部组织功能,“四诊合参”精准提升党建水平
围绕加强党员思想和细化工作环节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教育,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改进,通过“教研整合、专业融合、产学结合”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四诊合参”的精准党建工作特色。
“望”精神面貌,设立专项学习议题及实践活动,在“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义诊暖心”“健康惠民”等实践活动及临沂孟良崮、威海刘公岛甲午抗日战争博物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活动中,多次优化活动内容,逐渐形成“注重表现、及时调整、突出实效”的工作风格。
“闻”民声民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在日常党建及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分析不同问题,在党建促育人、促科研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教风、学风的同步提升。
“问”疑点难点,紧抓积极性、主动性等“小问题”,深入剖析、把握思想抓党建,每月结合时政热点开展学术性研讨会、思想文化交流会、思政学习会等活动,促进支部党员思想及理论水平的提高。
“切”问题根源,找准“病因”、辨证用“药”,通过主动调整工作重点、细化工作环节以“标本兼治、强基固本”,将党建工作覆盖到教学一线、科研一线、临床一线,聚焦短板弱项,加快问题整改,持续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突出党建业务一体,“三因制宜”打造“党建+”育人新范式
结合中医专业教育教学特点,用活“三因制宜”,因师、因生、因课程而宜,推进“党建+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中医药文化、社会服务及健康产业紧密结合,实施“中医课堂思政一三五”活动。
因教师而宜。在本支部的五个教研室承担的课程中,分批开展课程思政提升工程。根据每位党员教师“医教研专长及开课时段”的不同,在一个全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分3种(理论、临床、科研)进行特色课程思政设计,包含5类课程思政要素(道德文化、家国情怀、伟人故事、时政热点、大医精诚)。
因学生而宜。紧密结合中医成才规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循序从医古文、医史、中诊、全科、各家学说等课程中逐层将思政、专业等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各课程围绕学生设计、思政内容贯穿,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因课程而宜。立项建设“基于信息融合的中医学专业‘双向三段四阶’学习发展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打造2门山东省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从思想、思维入手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构建“引、学、释、展”四元化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在线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医德医风、学术渊源、学科前沿知识,实现了思维传承与价值引领;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学科前沿诊断研究成果。《中国医学史》课程充分发挥医史学科优势,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整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紧密联系古史今事,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医史思政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医古文》课程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突出医德培养。在课内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经典赏析(《论语》《大学》《易经》等)让学生在文化经典的查找与赏析过程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服务高质量发展,“三领三化三联”激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领示范”提升发展综合实力。支部采取“思想引领,示范扶教助研”“党建引领,示范产教融合”“专业引领,彰显教书育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注重思想引领,主动承担“传、帮、带”的帮扶任务,当好青年教师和困难群众的领路人,通过定期研讨、跟班听课等方式进行思想引领,帮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牵线搭桥串联学科专业与科创企业、医疗机构,力推科创转型升级、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党建业务工作合力、校内校外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支部中优秀的老党员、老教授带头上示范课、观摩课,带头进基层医疗、进产创平台,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始终站在前列,争做专业领先的教书育人楷模。
“三化协同”提升服务效能。支部采取“基础工作规范化”“支部成员专业化”“服务发展常态化”的协同发展,支部成员积极参与黄河流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调研、山东省基层医疗调研等工作,不断提升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及专业能力,增强了党员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三联推进”提升工作质效。支部采取“组织联建,推进支部发展”“教学联动,推进党员提升”“医教联合,推进服务提质”。支部与其他支部施行组织联建常态化,实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同时针对支部党员全部为一线教师的特点,将教与学联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党员作为“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银发医疗服务队”“万名医护进乡村”“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义诊、教育活动,利用自身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
技术|王金宜、苏鑫健
责编|郭立伟
编审|李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