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星标⭐️,关注我们不迷路
①打开华人服务社公众号主页👆
②点右上角三个点,选「设为星标」
冯老师聊音乐
冯海云老师同大家聊一聊,80年代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的插曲《驼铃》的创作故事。
▲ 点击以上视频,进入微信Channel 华人服务社CASS,关注我们的短视频内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产电影
1980年的某一天,表演艺术家于洋给作曲家王立平打来了电话:“小王,听说你还没为故事片写过音乐。故事片可是很重要的电影类型,你愿不愿意和我合作,为一部电影写音乐呢?”这部电影正是由于洋自导自演的《戴手铐的旅客》。
影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某科研单位发生命案,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被杀,A—1号燃料失窃。侦察员刘杰(于洋饰演)被怀疑为凶手,在逃亡途中遇到了追捕他的苏哲和助手张强。张强不相信刘杰是罪犯,后来发现真正的凶手是苏哲。刘杰在火车上被打昏,苏醒后成功逃脱,并最终在边境与苏哲展开搏斗,成功追回了A—1号燃料,但刘杰却仍然被捕。
王立平第一次为电影创作插曲
当时的王立平从未为电影创作过音乐。于洋对他说:“这首歌曲写好了,你就能开启故事片音乐创作的大门,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成仁。”虽然是句玩笑话,但王立平能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压力。然而,当他读完剧本后,却感到有些困惑。那时,影视音乐正流行“洋腔洋调”,但这部电影的故事和人物设定却要求音乐不能随波逐流,必须深沉、内敛。
在创作的纠结中,王立平登上了开往云南昆明的火车,与于洋会合。火车在摇摇晃晃中走了五天,而就在这段旅程中,王立平完成了《驼铃》的词曲创作。他运用了传统的琵琶和二胡,融合了革命情怀。他回忆道:“到昆明后,我唱起了这首歌,并分享了我对歌曲的理解,感动得大家都热泪盈眶。”
让王立平没想到的是,电影播出后,这首歌迅速走红,传遍了大江南北。
往期节目回顾
【冯老师聊音乐】儿童的节奏感训练(视频)
【冯老师聊音乐】海顿“告别交响曲”的传奇故事(视频)
喜欢就点个赞👍+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