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背后折射出的无奈与悲哀丨芳华青年

文摘   2024-05-16 14:51   广东  
文 文心一言
首发 | 公众号·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个有独特视野、有感情有温度的青年朋友。说真相,传真情,品百态人生,看芳华青年。欢迎关注我们,写文不易,请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孟子·离娄上》写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在传统的婚育家庭观里面,多子多福、早生贵子是非常浓厚的理念。
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子嗣家族的。
小时候,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门前门后热闹不已,这时候家长里短就开始多起来。
人们关上门议论最多的就是,谁家的结婚了,谁家的有几个娃,谁家的孩子在做什么。
家族兴旺、子嗣繁多是最光荣的一件事。团年的时候,几桌子都坐不下,热热闹闹的样子,不仅是长辈们喜闻乐见的,也是村子里各家各户都羡慕的。
所以,孩子大了如果没有成家,那一定会成为村里热议的对象,倘若是打光棍,会被一辈子嘲笑,没地位,更不会被尊重。
倘若结婚没有子嗣,那就要求佛拜菩萨。每个月正月初一和十五,都要去寺庙或者有佛像的地方祭拜,祈求老天爷赐子。
前阵子回家,遇到我婶子,她说起自己的小儿子的事情滔滔不绝。
婶子的小儿子是我四哥,他们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上面两个儿子我喊大哥、二哥,都算是有出息的人家。不仅早早结婚了,而且都是有儿子的,所以我婶子脸上也有光。
但唯独小儿子长期以来成了他的心病,三是老几了一直没有对象。前些年,经人介绍,找了一个陕西的老婆,带着一个前夫的儿子。
刚开始老大和老二还有我婶子都不答应,毕竟男方是头婚,女方却是二婚。但后来经过权衡利弊和盘算,还是妥协了。
二婚总比不婚好,况且婚后也可以再生一个自己的孩子,所以就简单办理一下结婚了。结婚以后我四哥就暂时定居在女方那边,逢年过节回我们这边老家看看,平常外出打工。
日子也算过的不错,渐渐的我婶子也就看开了。
这次回家他向我说,说起自己的那个小儿子,当初自己操了好多心,每个月正月十五去敬老爷。那时候有个岩洞有一个老爷像,别人都是在岩洞下边祭拜,我为了表示心诚,硬是爬上去祭拜。那么陡峭的岩洞,也就我爬上去了。
没想到他那么大年纪,还能娶回一个大学生(我那个二婚的嫂子说是大学没毕业,因为生病,还有半年就大学毕业了),现在想想也是值了。
在农村,家里有儿子的,哪怕家境稍微差一点,也是不会有人欺负的。平时在村里办事,别人都会想着他名下有人,是不好糊弄的。
如果家里有女儿,那就稍微差一点。毕竟女儿结婚会出嫁,也就不算本村的人,平时有什么事,要么没办法回来,要么女儿出嫁以后都是以男方自己的小家为中心。
倘若女儿就嫁在同村,那就稍微好点。总归是身边有人,别人都会看菜下锅,至少是不会被欺负。
所以,传统观念里,子嗣观念非常浓厚。大户人家说的就是人口兴旺。如果仅仅是有钱却没有人,就说明家族要败落了。
人丁兴旺胜过一切。
要是两个人吵架,如果一个人骂另一个人“绝户”或者“断子绝孙”,被骂的人非得跟你拼命撞的头破血流不成。
可是如今,风气却在悄悄变化。
不仅大家变得不那么在乎后代了,就连结婚这件事,也慢慢变得冷淡、漠视,仿佛这些事都和自己无关。
年轻人开始选择不婚、丁克这样看似“断绝香火”的行为,从城市蔓延开来,这些年农村三十好几、四十岁不婚的,大有人在,而人们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在背后议论了。
好像这已经变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其实,这种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各种现实情况下的无奈与悲哀。
首先是人口政策的变化。
建国初期,或者更早时候,人们对政策号召的响应力是非常大的,对政府的呼唤也是积极配合的。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生育政策是提倡鼓励多生多育。原因是因为经过了常年的战争,因为劳动力严重的缩减,当时我国的人口总数为四亿多。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为了振兴市场,所以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争当英雄母亲”。
所以你会看到,我婶子家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种“大户人家”非常多,还有很多一家生了十几个娃子的。
十几个娃子还是存活下来的,如果加上小时候因病或者因为照顾不周夭折的,或许更多。
人们多生孩子,不仅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也是劳动力的补给。要知道,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旧时期,孩子多就代表生产力富足,就可以产生更多的粮食和财富。
这放到现在就相当于你拥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制造更多的财富,这样去理解,就能够明白为何五六十年代物资那么匮乏,老百姓还会剩那么多孩子。
当然,政策的影响远不止此。
正因为五六十年代的生育狂欢,导致粮食危机和资源紧张,社会原有的分配制度面临崩溃,于是提出了计划生育。
80年代开始,是计划生育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好。”如果想生更多,那就要接受巨额的罚款,甚至丢饭碗、封门闭户。
经历过计划生育时期的人应该都有印象,那种雷霆手段,到如今想想都令人害怕。
自此,独生子女的时代开始了,而且这个时期持续的最久,有三十余年,是的,终究是八零后,扛下了所有。
这个“少生优生,快步奔小康”的政策延续到了2016年, 由于人口的增加速度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逐渐严重,因此开始提倡生二胎。
可是,习惯既然已经养成再要在短时期内更改,哪有那么容呢?
况且,最喜欢生的那一代人,基本上已经老了,过了生育期。而能生的90后、00后却不愿意生了。
这就是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冷漠背后的无奈:能生的不愿意生,想生的生不了了。
其次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为什么能生的90后、00后甚至以后的10后等新生代,都不愿意生了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更复杂的现实因素,而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因素。
老一辈们,即使是再累再苦,也要使劲儿生孩子,只要有人在,未来充满希望,未来有无限可能。
那时候百废待兴、方兴未艾,一切都充满勃勃生机,祖国的大地,到处都是希望。
可以南下深圳打工,可以东进淘金,也可以走西口、闯关东,甚至沿海地区的人下南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步入新的行情,以往那些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俨然成了割韭菜的刀口。
年轻人机会正在减少,而压力陡增,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与其自己受苦还要连累小孩,干脆及时止损,莫要霍霍下一代。
所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那些推行了几千年的精神图腾,竟然在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不灵了!
年轻人们非但对生二孩三孩没有兴趣,更有甚者,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婚或者丁克。
不仅不想霍霍下一代,连自己同龄人都不忍心霍霍了!
根据《中国网》报道,国家统计局2024年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
2023年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新生人口才902万!新生人口出生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的尾部了。
这些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专家,都在积极呼吁年轻人,多生娃,早结婚,可现实情况是,年轻人好像无动于衷。
要知道,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还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就是经济发展的受阻和社会福利的“断供”等问题。
要说起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娃,可能归结起来无非就是那几种原因。
房子,教育、医疗等问题,当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没有新鲜的东西,但是要解决起来,却又没那么容易。
不仅会损坏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也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关键是我们社会很明显还没做好调整的准备工作,人口断崖式下降却已经到来。
所谓的未富先老。
当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三大压力外,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女性压力的增加,也是经常被忽略的问题。
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女性也由以前家庭主妇逐渐走向社会,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这就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婚育和教育问题的突出。
女性出来工作,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比如女性一旦进入到生育周期,那么她的事业面临断档。无论是坐月子生孩子,还是3岁上幼儿园之前的抚养,都是很花费精力和金钱的,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
总之,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是被迫的一种改变,是合乎生存法则的道理,也是适应新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一种反击。
而仅仅依靠一些不痛不痒的制度或者几句口号,就想唤醒人们对于生育的热情,明显是幼稚了。
只不过,如此断崖式下跌的人口问题,未来诱发的新问题将是难以估量的,而留给我们反应并调整的时间不多了。
窗口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回来了。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人间故事!说真话、传真情,这里是原创号芳华青年,谢谢你的关注!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芳华青年, 一个有独特视野、有感情有温度的青年朋友!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会新闻焦点深度报道者,主要从事企业推广、运营策划、网站建设,如有合作请私聊。推荐公众号:答案如上,点击下方名片或搜索关注。


推荐阅读

女子在海底捞着装暴露拍不雅视频,“火锅媛”原来是她!

西安蓝田副镇长:白天是镇长,晚上是流氓

胖猫之死的背后,为何无人“关心”谭竹

百度公关翻车,又给李彦宏上了一课

从《金瓶梅》的角度,聊聊张津瑜和潘金莲

重现朱令案!湘潭大学室友投毒身亡案,真相令人恐怖丨芳华青年

洞见青年
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洞见青年,明晓事理,读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