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观丨高位推进 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时事   2025-01-20 12:11   甘肃  


202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完成7万人目标任务……

10个“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示范机构、4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3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全部建成……

一项项惠民举措加快实施,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桩桩民生实事温暖人心,站在新的节点回望,民生愿景已然加速成为广大兰州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过去一年,兰州市政府始终将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上心事”,坚持高位推进、坚决兑现承诺,我市承担的9件省上为民实事和市上人大代表首次票决出的10件为民实事项目办理办结,交出一份写满成果、群众满意的民生“成绩单”。

聚焦民生关切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15条昔日的“断头路”全部打通,车辆得以畅行无阻;建兰路兰州中心区域人车分离改造项目完成建设,交通秩序更加井然;城关黄河桥北人行过街设施改造项目投入使用,静宁路和庆阳路十字过街天桥4部电梯完成加装,行人通行便捷安全;公共停车泊位新增1万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新建12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道路,一头连接着民生所盼,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2024年,兰州市实施城区交通治堵疏解工程,通过打通“断头路”、重点拥堵片区节点改造、新增停车泊位等措施,城区交通流畅度持续提升,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收获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马滩片区的2条“断头路”打通后,有效缓解了周边路网交通压力,也方便了居民日常出行。在S186^#路通车的当天,市民陈子阳和周围的住户、商家们一起,拿起手机兴奋地记录着当时的画面。“我家就住在附近,马滩片区有很多住宅小区,人口密集,这条路的打通,实实在在方便了居民的出行。这不,连带着路两边商铺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他说。

皋兰县什川镇依托梨园天然优势,打造精品旅游路线6条,培育露营基地10处,建立高标准休闲度假园36个,实施川堡富隆生态园项目,带动群众不断增收;永登县柳树镇洁净庭院错落、巷陌青绿掩映,沿街分布的花箱在春夏季节绽放动人的美丽……

产业发展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才能得到更好提升。2024年,兰州市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中持续发力,让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亮。一年来,全市新建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和美乡村20个。这些乡村的优势产业集聚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群众生活幸福度,都得到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兰州市还全面完成2024年制定的“四好农村路”养护任务,全市250公里农村公路得到重点养护,累计开展路面清扫、边沟疏通、交通安全设施修复等4轮次重点养护作业,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路基稳定、路面整洁、交通安全设施完善,不仅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通“脉络”。

群众的“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2024年,兰州市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提升居民生活安全保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城市天然气居民用户户内设施更新改造,为40万户天然气居民用户加装户内报警器、自闭阀、金属波纹管,提高了天然气用户末端用气安全性,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这项实事项目,也让广大居民纷纷表示,用气变得更加安心、放心,生活的幸福感随之大幅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优化公共服务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既是百姓期盼,也是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2024年,兰州市63个养老示范服务项目建成运营,探索形成了“机构+老年助餐”“物业+老年助餐”“餐饮企业+老年助餐”的多元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中午时分,安宁区十里店街道黄河家园社区的幸福兰州·长者食堂饭菜飘香,近20种荤素搭配的热炒和特色汤品在选菜区摆放整齐。住在附近的老人陆续来到这里,按照自己的食量,挑选喜欢的菜品称重就餐。在这里,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共同度过属于他们的幸福“食”光。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饭菜,营养也很均衡,来这里吃饭,极大地方便了和我一样的老人。”今年73岁的周奶奶说,她的孩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和老伴长期在家,社区的长者食堂开业前,每天买菜做饭就要占用她大量时间。一旦遇上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吃饭就会变成一道难题。“再也不用愁每天吃什么了。如今,每餐有肉有菜有汤,价格还很实惠,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吃饱吃好。”她说。一粥一饭,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实则民生大事,浸润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和民生福祉。其中,如何让孩子们的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始终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2024年,兰州市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新建投用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1.98万个,聚焦主城区学校承载力超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学位缺口居高不下的紧张局面。同时,也新建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住宿生活条件,让教师能够“安居乐教”。

看病就医也是民生关切。兰州市在2024年继续新建改造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让医疗服务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以前孩子生病,我总是很担心,因为我们离县城比较远,现在好了,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了很多,医生的水平也提高了。老百姓一般的病都是头疼脑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好,我们也放心多了。”皋兰县石洞镇的村民李小花表示。

擦亮民生底色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4年,不少兰州市民惊喜地发现,一系列就业服务站如春笋般在社区周边纷纷涌现,涵盖零工市场和“金城就业360”服务之家等。尽管这些就业服务站规模不大,但内部设施完备,服务细致入微,为求职者营造出温馨惬意的求职环境。

“以前,我们都在马路边揽活,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候着。行情好时,很快就能找到活,但冬天活少,有时得等上一整天。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又寒冷刺骨。”农民工张宏笑着回忆道,“如今可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工作人员还能依据登记的信息给我们安排活儿。”

张宏口中的“遮风挡雨的地方”,正是位于城关区雁滩家具市场旁的零工市场。去年以来,城关区秉持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设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理念,在这片原本露天揽活的区域,建起了城关区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这里不仅为零工人员提供了宽敞、便捷的待工场地,还配备了热水、微波炉、棋牌休闲区、观影区、WiFi等免费服务设施,让他们在等待工作的同时,也能够享受贴心服务。

据了解,城关区零工市场每天还会依据求职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岗位推荐。推荐成功后,再进行引导面试和就业知识培训;务工期间,还会通过电话跟踪回访务工和收益情况。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工作人员也会留存求职者的信息,待有适配的岗位时及时通过电话联系推荐。

就业稳,则民心安。城关区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的建设,只是兰州市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缩影。2024年,兰州市持续实施城镇新增就业项目,聚焦农村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除了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还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额完成去年年初制定的新增就业人数为7万人的目标任务,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降低,民众收入稳定。

同时,全力推进“失独”家庭综合保险投保续保工作,体现党和政府对“失独”家庭的关心和关怀,有效提高“失独”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及保障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也得到全面完成落实。兰州市将这项工作作为服务老年人的重要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及其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因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望来路,民生实事的完成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温度,勾勒出民生改善的清晰脉络。展望前方,相信在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兰州市必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编辑丨马丽

兰州日报
主流声音、权威报道、服务经济、关注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