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于一切,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好吃的东西首先留给孩子吃;家里所有人生日都可以不过,但孩子生日必须得过,而且都要给孩子买礼物,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是所有人目中的“小太阳”。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第二,轻易满足
孩子想要的任何东西,随时随地的,只要他想要,家长就去满足。
老一辈带着孩子也是这样,对孩子所有的想法都提供一定的满足。
这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能够轻易的得到,可不劳而获。那么他也一定会失去努力的动力,从而摆烂和躺平。
反正最后总有人替我都顶着。
第三;央求其告,
什么意思呢?今天你哄他睡觉,明天你哄他吃饭。
孩子在看电视,喊半天不吃饭。我们有的家长就把饭端到了他那个电视机前面,尤其家里有长辈的,一边喂着他一边吃。
尤其是年龄比较小一点的孩子,觉得这个时候孩子还小,这种习惯不会养成。
我告诉你,手机不是一瞬间没电了,太阳也不是一瞬间下山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习惯是突然养成的,一定是日积月累后的一种惯性。
孩子今天坐在那个地方不想吃饭,在那个地方看电视,你就吃完了之后把饭收了,就饿一顿。
第四,生活懒散。
很多家长喜欢在生活中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对所有事情大包大揽。
在学习中,比如笔丢了或者是少了,他也不会想着自己去买,反正父母总会帮我看看。或者帮我做检查,慢慢的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个孩子一定不会突然之间没有自律,一定是家长在后面帮他养成了不自律的习惯和行为。
比如,袜子丢在那个地方,不要管他,每天只是告诉他,你的袜子在那个地方还没有动,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直到他哪一天会想起来,然后把它捡到了脏衣篓里。这种习惯应养成了,孩子就会慢慢修正这个错误的行为,不要怕时间久,教育本身就是一件漫长工作。
第五,包办替代
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去替他完成。
父母是树根,孩子是果实,如果根都出了问题,那这个果一定会结不好。你把所有孩子的事情都给他干了,他还能干啥,
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完成,比如做家务。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父母只需要做三个角色。
成功时给予祝贺,失败时给予鼓励,遇到问题时给予陪伴,
陪着他去面对就好了,不要去帮他解决问题,你会剥夺他解决问题的成长体验。
第六,当面庇护
孩子犯错了,要让孩子学会去面对错误,承担错误,勇敢的去承认,而不是爸爸妈妈觉得孩子还小,就把他给大包大揽的包庇过去。导致孩子觉得我反正没有错,就算我错了,也有人会帮我解决问题。长此下去,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犯下严重错误。
第七,害怕哭闹,
有的父母很怕孩子哭闹,孩子一哭一闹,马上就会顺从。
比如说孩子在超市想要一个玩具,不给就放声大哭,
父母一看,周围这么多人在看,孩子又哭成这个样子。
好好好,不哭了,我们买了就是了嘛!
父母认为一个玩具而已!
但是这会让孩子认为,哭可以达成他的目的。
相反孩子只要发现,哭闹这个行为无效,这个行为就会停止。
而惯用哭闹来解决问题的孩子,
长大后,容易情绪不稳定。自我管理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