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态之美⑤ | 植物“国宝”

文摘   2025-01-26 19:51   内蒙古  



地球上有恐龙时,就已经有四合木了。


四合木,起源于1.4亿年前的古地中海植物区系,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乌海市及周边部分地区。


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境内,成片四合木簇簇密布、紧紧扎根,堪称生命奇迹。


“四合木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强干旱地区生存的植物,它凭借独特的生命密码,与时光中不断变换的恶劣环境顽强抗争,深深融入当地生态拼图中。”内蒙古农业大学讲师徐军介绍,四合木在地表的冠径最大可达2米多,主根在地下则能够深扎4至5米。它的根系会在沙土层下结成一张巨大的固沙网,还能神奇地“撵着水走”,奋力汲取生长所需的水分。


科研人员在对四合木根部剖面进行研究时发现,其根系可扎进好几米深的石头和沙砾质土壤中,遇到坚硬的砾石,还能伸展出复根,在石缝中窜行。地壳运动带来的一次次浩劫,让四合木的“伙伴”相继灭绝,这一植物界的“孤儿”,脉络中流淌着古老的基因。


“四合木为研究生物起源、发展、演变及植物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难得的‘活’资料,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乌海市搭建了市林草生态保护智慧感知体系框架,针对四合木等植物构建可感知、可互联、可管理、可分析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四合木保护工作更加现代化和高效便捷。”乌海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长瑜说。


1995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2个行政区,四合木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对四合木保护区实施围栏封育并常态化巡护,还在四合木核心区、千钢实验区安装多组智能监控设备,实现四合木保护工作从全人工巡护到‘监控+人工’巡护的现代化转变。”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管理局巡护员张战勇说。

科学管理现有四合木就够了吗?实则,让生命更好地延续才是更长远的保护策略——

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及自治区科研院所专家及技术人员持续开展四合木移植研究工作;

在乌海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育苗基地,一株株四合木扦插成功,长势正好;

在海勃湾区库布其—毛乌素沙化地综合治理区,四合木持续为荒漠化治理贡献力量;

在海南区广纳集团矿山,四合木深深扎根,成为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尖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修复功能;
……

由于四合木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移植成活十分困难。多年来,乌海市不断攻克难关,对于四合木的研究、移植、培育、扩繁等的探索实践从未止步。


“四合木的果实败育率高达98%,传播能力和自然繁殖能力极其有限,只有‘保护+延续’,才能让四合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徐军说。

曾经,四合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院校科研范畴。近年来,乌海市通过有序移植、培育、扩繁,逐步将四合木研究工作从实验室扩展到生态建设应用中,在植物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寻求平衡之道。


乌海市通过邀请技术专家、设立育苗基地、运用智能化手段等方式研究四合木的移栽、繁殖技术,并为被移栽的四合木挂上电子“身份证”,建立专属档案牌,用科学方法积累、观察四合木生长数据。

如今,或人工培育、或异地移植的四合木被栽植在乌海市荒漠化治理区、绿色矿山等处,这些四合木“宝宝”和它们的祖先一样,继续守护着世世代代生长、生存的家园。


“原生植物对本地荒漠化修复具有很高的价值,它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起到有效的荒漠化治理作用。有序的移植、扩繁也为四合木种群的维持和更新复壮提供了有力支撑。”王长瑜说。

不仅是生态价值,如今,乌海市不断挖掘四合木潜藏的人文价值,亮出四合木“文旅名片”。原创舞蹈诗剧《山高水长》以极具特色的歌舞表演为亮点,融入黄河、四合木、岩羊等元素,形象展示乌海市从古至今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地方特色歌曲《四合木》和以四合木为主要元素设计的雪糕、帽子等特色文创产品,推动乌海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乌海,四合木这一从远古走来的“遗世精灵”,仍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光彩。





记者:曹艺

编辑:杨爽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郭利强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