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养老院,是新风口还是新骗局?

文摘   财经   2024-11-18 09:44   四川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

近期,“青年养老院”火了(尽管名字中含有“养老院”,但这里并非真正的养老场所,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和服务项目,因此名字中的“养老院”被加上了引号。)郑州、云南、重庆、合肥等地都开起了“青年养老院”,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在某社交平台上,关于“青年养老院”的讨论已经累积了超过442.3万次的浏览量。年轻人都渴望入住这样的场所,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释放无处安放的压力。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也开始打着“青年养老院”的幌子,进行欺诈行为,市场乱象频生。

不收45岁以上的客人
“青年养老院”的概念最早是一个叫卢柏克的年轻人提出来的。

2022年年底,卢柏克以每年8万元的租金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曼丢古寨租下了一栋昔日的学校宿舍,该建筑占地约700平米,分为上下两层。经过耗资45万元的改造,最终这里被改造成了拥有12间客房的“问巢·青年养老院”。

卢柏克为这家“青年养老院”设定了两条明确的入住限制:不收45岁以上的客人,也不收从未工作过的人。这两条限制使得“青年养老院”相较于青年旅社或普通民宿,拥有了更多的社交和精神层面的属性。

随着“青年养老院”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复制,这两条限制也成为了这一模式的标志性特征。

然而对于“青年养老院”,网络上则普遍存在着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这只是为了吸引流量的噱头,还认为其宣扬的价值观过于消极,让年轻人在本该奋斗的年纪就想着躺平养老。

对此,《北京青年报》指出,入住“青年养老院”的年轻人并非为了真正的养老,而是将这里视为一个新的“充电站”,用以释放压力、调整心态,甚至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中,有人希望通过这里找回自我,有人则希望在这里进行“乡创”,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来自北京的前国企员工小武表示,“这里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养老院,更像是一个‘医院’。我在这里常住,感觉这里能让我释放天性,充满乐趣,我甚至从内向的人变成了外向的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年轻人会选择入住“青年养老院”呢?根据“问巢”对客户的统计,这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25-30岁以上的中青年人,以90后为主。他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自由职业的摄影师、艺术家、作家、导游等,另一类是在工作中遇到瓶颈的年轻人。

对于很多体验过的人来说,“青年养老院”更像是一个肉体和精神上的充电站。他们来到这里,虽然嘴上说着要摆烂,但实际上是为了排空积蓄的负能量,以便更好地重新出发。卢柏克也表示,绝大部分人回去以后继续过着原本的生活,但是心态调整得更好。“他们懂得更好地去经营自己的社交圈子,在人情世故方面也会处理得比之前更好。”

变味了

随着“青年养老院”概念的迅速流行,众多场所纷纷效仿,然而,短时间内涌现的一两百家小院也伴随着诸多乱象。

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揭露了重庆一家“青年养老院”的实际情况,该机构打着酒店式短租房的旗号,实则对入住者设置了一系列严苛要求,包括禁止工作、限制年龄、禁止恋爱结婚、强制参加活动等,甚至被指利用入住者兼职从事保险业务。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指出,“青年养老院”的套路往往包括吸引无业人员入住,然后诱导他们参与各种兼职活动,包括合法的与不合法的,以此来获取收益。

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青年养老院”面临着客群缺乏的困境,与暑期大部分城市的民宿、酒店相似。有“青年养老院”经营者表示,尽管网上围观“口嗨”者众多,但实际租住的人却寥寥无几。

总体来看,国内进军“青年养老院”的投资者很多仍在摸索中,一些先期尝试失败的民宿房东已将“养老院”恢复成民宿继续营业,而另一些人却开始招商加盟“青年养老院”,试图“轻资产割韭菜”。

那么,“青年养老院”可以怎么发展呢?

《南方周末》认为,首先,可以建立“青年养老院”的线上社交平台,促进“院友”联系与合作,拓展全国交流平台。其次,养老院院长可结合民族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服务,如非遗手工、地方戏剧等。另外,“青年养老院”可与老人养老院合作,让年轻人以义工方式陪伴老人,实现共赢。从前景看,“青年养老院”或成民宿、咖啡厅外的青年短期栖居补充,提供丰富场景、心理安抚和社交价值,优于普通休闲旅游。
上文

大连新机场能否成为振兴东北的新起点?

华博商业评论
观察资本市场,关注商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