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女中豪杰谢长达

时事   2025-01-21 11:39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密斯赵

她是清朝一位翰林的贤妻,亦是民国诸多高知的良母及恩师。在职场,她更是百年一遇的巾帼英雄。她筹办“放足会”,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之先河;她创办的振华女校被誉为才女的摇篮,连慈禧都为她发下“实兴女学”的面谕;她是苏州女子走向社会的一面大旗,前有北伐队,后有公益团;在她的葬礼上,蔡元培作为小辈发表演讲,誓将其精神气度代代相传。她就是中国清末民初杰出的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谢长达。








翰林的贤妻和九名子女的良母


1848年,一名叫谢长达的女婴出生在安徽。父母给她取了字叫“铭才”,她的卓越才华日后也确实铭刻在了中国学界。


谢长达虽然出生在封建保守的晚清,但自幼读书认字,是个博古通今的小才女。22岁那年,小才女已经出落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谢长达南下苏州,嫁给了王颂蔚,此后便随了夫姓,人称“王三太太”。王颂蔚与她同年出生,字芾卿,号蒿隐,初名叔炳,是明朝宰相王鏊的后代,其父曾任浙江按察使。王颂蔚与叶昌炽、袁宝璜合称“苏州三才子”,因此这一对年轻夫妇可谓才子才女的组合。


1880年,33岁的王颂蔚考中庚辰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继续进修。婚后,王颂蔚升任内阁侍读学士,谢长达便与丈夫一起去了北京。


谢长达


那时的北京是一个新旧交替的都城。日渐腐朽的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同时资产阶级的各种新思潮从西方诸国汹涌而来,开始影响年轻一代。作为从小就爱学习的新派女性,谢长达认为女子与男子同样肩负着爱国强邦的责任,女子也必须革除封建陋习,接受当代教育,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所以,她婚后所度过的中青年时光几乎都用在子女教育上。很多王、谢家的第二代都走上了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道路。长大后,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栋梁之材。


1895年,王颂蔚不幸染上流行病,又恰逢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惨败而心情郁闷,不久就在北京去世了。坚强的谢长达化悲痛为力量,立志要成为一名与国家有益的职业女性。于是,48岁的她带着九名子女,回到了江南,定居于苏州市十全街。就这样,知天命之年的才女,终于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








智勇双全,领导苏州放足会一战成名
























谢长达第一件惊世骇俗的作为便是筹办“放足会”。1901年,清政府下达“上谕”,通令各省,劝导妇女不再裹足。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没有因为一道圣旨而改变。非但已经裹足的妇女不肯自我解放,并且还对尚未裹足的幼女依旧沿袭旧习。


谢长达思路清晰,她认为在“自上而下”和平变革的传统社会中,要有带头人才能改变社会风气,而最适合做带头人的就是上流社会的女性群体。她首先以身作则,放开了自己的“小脚”,然后效仿上海的做法,在苏州积极筹办妇女“放足会”(亦称天足会),并自任总理。


可能因为子女众多,谢长达深谙管理学常识。她首先动员苏州一批名门大户中的中老年妇女参加放足会。这些晚清的“老名媛”们大都性格热情,敢作敢为,也能在第一时间理解自由行走对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她们可不是一般的、只满足于跳跳广场舞和聊聊家常的大妈,她们都是想干事并且能干事的精英。于是,71岁的黄季兰、58岁的徐淑英、51岁的蒋振懦、60岁的陈李香、68岁的张丹叔等数十人成为了第一批会员。这些老会员团结在谢长达身边,成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批骨干。


随后,谢长达施行了第二阶段的目标,动员进步男性来帮助“放足会”开展工作。她很明白,要想打破“未嫁从父,嫁后从夫,夫亡从子”的妇人“三从”思想,必须要做通“父亲、丈夫和儿子”这些男性群体的思想工作。中国男权思想由来已久,自打放足会成立后,就一直有一批顽固男子千方百计对进步女性加以耻笑阻挠。于是,“放足总会”在第二年初春召开成立大会时,为了防止守旧专横的男子利用武力,强行阻止与会妻女,谢长达特地派了一些男性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在会外接待男宾。


当时的通知是这么写的:“苏州放足会择于正月十六日午后两点钟,在葑门内十全街王太史第内厅同议会事,敬请贵族女士光教正是盼,本会女同启(会费不派分文),倘贤士大夫光临者,请径至前厅,另有人接待。”这一招以礼克暴,就是以柔克刚之道啊。


于是,“放足会”成立会得以如期召开,会上宣读了由谢长达撰写的苏州放足总会总章程,并推举年龄最大的黄季兰为会长。但大家心知肚明,实际的灵魂人物是谢长达。谢长达真是聪慧,她知道口说无凭,就拿出了自己未放足时穿的小弓鞋和放足后穿的大缎鞋,展示给众人看。这样的话,谁都能很直观地观察到后者的宽大与舒适。然后,谢长达继续说:“路都不能痛快地走,怎么可以做事业呢?”


为了吸引更多相对保守的女性加入组织,谢长达在一条章程中这样写道:“初次入会,仍可穿弓鞋,二次必须改式,若因循如故,始终无放足之意,即行除名,作出会论。”接着,她们讨论了走出苏州,在周边地区设立分会的计划。


说到就要做到。谢长达亲自到苏南各乡镇进行放足宣传,随后远抵苏北,组织分会。她们将放足的方法印成“说帖”,四处散发,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然而,只要是革命,哪怕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会有流血牺牲。


苏北沭阳县的一位年轻妇女胡仿兰,因放足而遭受其阿姑的摧残和凌虐,以致身亡。这一惨痛的消息传到苏州后,放足会会员皆悲愤交加。她们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下毒手的不是男权分子,而是女性同胞。她们一边去苏北调查事实,一边在苏州为胡仿兰举行追悼会。之后,谢长达、潘绍芬等3人再赴沭阳,在当地为胡仿兰又召开了一场追悼会,同时请命官府,追究阿姑的责任。


参加追悼会的人们一起捐银元60余元给放足会作为旅费。谢长达等人离开沭阳后,便至南京,求见两江总督端方,面陈胡仿兰之悲剧,要求依法严惩。端方也知人命关天,马上责令沭阳县追究查办,并赠送谢长达她们100元作为旅费。


有了官府助阵,江浙一带放足之风大开。后来,沭阳县各界名流为了纪念胡仿兰,还出资开办了一所小学,以胡仿兰的名字命名。智勇双全的谢长达可谓一战成名。








创办振华女校,连慈禧都为她面谕学部


解放身体后,就轮到解放思想了。谢长达曾在宣传放足时表示:“妇女们须要识字习算,学些工业以谋自立之策。女娃子免缠足之苦,尤要教她读书。”她深知,女性要走上社会,必须先要走进学校。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就业,甚至参与国家大事。


这一时期的苏州,新派学校大都为基督教会中的外国人所创设,女子学校也是如此。因此,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女校迫在眉睫。在谢长达之前,已有先驱尝试过,但都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谢长达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打算集资实现办校的理想。


1905年,已经58岁的谢长达与友人陈星昭、蒋振懦、周修辉、严爱贞、潘桂馨等人自筹资金千余元,以“振兴中华”为办学目的,在苏州织造署的旧址上创办了“振华女校”。苏州织造署不正是巨作《红楼梦》的摇篮吗?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了其文脉兴隆。不过,办校之路依然是曲折的。


众所周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糟粕思想已经根植千年,所以来报名的女性寥寥无几。振华第一届仅招收到5名女学生,其中一人还因遭到旁人耻笑而中途退学。谢长达毫不气馁,她四处奔走,挨家挨户劝说各家送女儿入学。她的真诚与执着感动了一些家长,学生数目逐渐增加。第二年,学校趁热打铁增设“简易师范科”,以培养小学师资力量。教育儿童,女性确实更占优势。所以,学校的规模也日渐壮大起来。


振华女校老校门


随着办校规模的变大,日常开支也越来越多。谢长达多方奔走募捐,仍入不敷出。于是,她又启用了申请政府帮扶这个“自上而下”的好办法。她先后邀请江苏巡抚程德全、苏州知府何刚德赴校参观。参观的效果很好,他们都认为振华女校办学有方,同意从官库中拨出经费,按月发放,学校得以维持。更难得的是,通过走官方路线,连政坛女强人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1906年2月21日,慈禧太后面谕学部要“实兴女学”。


谢长达的办学理念是学习上要严厉,生活上要慈爱。那时有许多学生是住宿的,谢长达对待这些女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疼爱。不久,振华女校就成为了江苏省最有名气的一所女子学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倒塌,官府每月拨发给学校的经费也随之停止。为了维持女校的开支,谢长达只得以她的私人积蓄充入学校账户,勉强维系了一阵,迎来了民国时期。


苏州光复后,前清将领铁良、张勋等人仍盘踞南京负隅顽抗,一时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纷纷组织联军,抗击清廷。苏州也成立了一支“女子北伐队”,以响应辛亥革命。而女子北伐队的队长正是谢长达。她组织了150多名女学生四处筹募军饷,拉开了苏州女子参与军政的帷幕。


1912年,振华女校为了节省开支,将简易师范科并入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另增设幼儿园一所。3年后,苏州设立江苏女子师范。于是,谢长达又将振华女中的简易师范科并入江苏女子师范,校址迁往十全街王宅,又增“幼稚师范科”以培养幼师人才。


振华女校虽然不是高等学府,而是一个小学加初中(后增加高中)的普及教育学校,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它的地位不可小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








终生热心公益事业,蔡元培为她送行
























到了1915年,谢长达观察到社会上的妇女已经无人缠足,便解散了放足会。但她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停下脚步,而是进一步争取妇女的社会利益。谢长达与江苏女子师范校长杨达权商议后,决定发起组织“江苏女子公益团”,号召女性齐心协力,争取完全的妇女解放。


有了放足会的成功先例,江苏女子公益团刚一成立就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第一批加入的妇女共有70多人,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寓居苏州的外侨妇女。苏州女子公益团共设德行、教育、卫生、交谊四个部门。谢长达被众团员一致推举为团长兼德行部部长,主要负责保证贫苦儿童能获得读书和就业的权利。


谢长达没有只顾自己创办的振华女校,而是设法募集了许多资金以资助苏州的各所学校。当时苏州共有国民小学14所,谢长达向每个学校都发放了公益团的补助,为推动苏州的基础教育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除了教育之外,苏州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团体,如“拒毒会”“禁酒禁烟会”“节制会”等。对这些公益组织,谢长达都积极协助,以推动社会风气的进步。在她的带领下,公益团的团员们积极筹集资金,用来修筑街道,修砌河岸,受到了来自市民的高赞。遇到时疫或灾年,她们就向老百姓施送药品和衣物食品。


然而在全民进步的时候,总有一批封建卫道士兴风作浪。一个姓黄的妇人,长期虐待自家一个叫盛凌云的婢女。谢长达得知后,知道她胆小不敢声张,就亲自陪同盛凌云去法院上诉。结果法院依法查办了黄氏,使盛凌云恢复人身自由。婢女上告法院并获得胜诉——这样的事情本来只出现在杂剧小说里,如今活生生地就在眼前发生,谢长达的名声越来越大。


1918年,谢长达的大女儿王季昭从美国留学归来。她曾被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学习理科,后在美国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归国两年后,她开始在振华女校主管教务,兼任乐益女子中学校董。


1926年,三女儿王季玉也从美国学成归国。此时已经78岁的谢长达以年老为由退居二线,将振华女校的一切事务交与王季玉接管。王季玉1912年考入美国麻省蒙特霍克女子大学,1915年转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植物学,获硕士学位。她虽然是理学士,但有着与母亲谢长达一样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


助力两位姐姐的还有四女儿王季山。她从振华师范简易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员。除了为校“贡献”精心培养的三名女儿之外,谢长达还将亲友所赠的70大寿的寿仪悉数捐作学校基金。


退休后,谢长达依旧坚持着江苏女子公益团的社会工作。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人们发现谢长达开始频频带病参加例会。


1934年,已经86岁高龄的她不幸中风。谢长达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却依旧不忘众生。她留下遗嘱,将未来举办丧礼时亲友所赠礼金,全部赠送给振华女校。


1934年12月25日晚,谢长达因脑溢血辞世,终年87岁。翌年1月19日,由张一麐等人发起,在振华女校内举行追悼会。杨千里、俞庆棠、章太炎、金天翮、李根源等人前来参加葬礼,蔡元培发表演说。蔡元培的恩师就是谢长达的丈夫王颂蔚。1890年,王颂蔚任会试考官时,曾力荐蔡元培的考卷。追悼会结束后,众人遵照谢长达的遗嘱,宣布“长达清寒奖学金”成立。








把女儿培养成振华第二任校长


前文中说到谢长达与王颂蔚育有九名子女。在前清翰林与绝世才女的培养下,他们在民国几乎都成长为高级知识分子。其中谢长达的钦定接班人、接管振华女校的是出生于1885年的三女儿王季玉。


在她的努力下,振华保持了严正清明的校风,引进了一批优秀师资。当时出任校董和老师的有蔡元培、章太炎、李根源、竺可桢、费璞庵、胡敦复、贝时璋等等,简直就是在用天花板的师资做普及教育。


名师出高徒,这样的师资队伍培育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其中诸多才女美谈,数不胜数。出生在北京的大才女杨绛就是在13岁的时候(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的。后来,王季玉将振华女中迁往上海赫德路的时候,留英回国的杨绛一度成为校长。


据杨绛回忆:“我和季玉先生天天出去跑,用她省吃俭用下来的全部存款作为办学经费。季玉先生那段时间吃的是什么?她用糠虾蘸酱油下饭;牛奶馊了,她也舍不得倒掉,说那不等于酸奶吗?于是就吃‘酸奶’。先生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先人之忧、后人之乐,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清华四大校花之一、美丽又聪慧的“月季夫人”蒋恩钿也是校长王季玉钦点的好苗子。1929年,振华的优秀毕业生蒋恩钿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这可是清华大学第一次到南方来招女学生,意义非凡。被西洋文学系录取后,蒋恩钿却犯了愁,因为这时她家的经济状况已无力供她去清华深造了。得知此事后,王季玉便为她筹得学费,以助其顺利北上。要知道王季玉可是一个“叫花子校长”。她每月仅从学校领取生活费二三十元,大部分工资都用作学校扩建及资助教职员工的生活困难之用。本人生活十分俭朴,据说其卧室仅可容膝,服饰则布衣布鞋,一补再补。除了教务,她还执教生物和英语学科,轻病不离讲台。此等师德师风,颇有其母谢长达当年之风范!


校长王季玉(前排左二)与学校师生合影


在王季玉的帮助下,蒋恩钿在清华完成学业后留校当了老师。建国后,她受到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邀请,参与了迎接国庆10周年城市美化工作,将自家花园中的月季花全部捐给了人民大会堂建造月季园,因此得到了一个“月季夫人”的美名。


在上世纪30年代,具有留学背景的王季玉就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兴办学理念。她不但注重文化课学习,还聘请名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如雕刻、绘画、国乐、文艺、家政等,并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作文竞赛等活动,简直就和当代的名校一模一样。慕名而来的学子越来越多。最有趣的是,费璞庵之子费孝通,虽为男生,亦争取进入振华女中。王季玉赞其个性,予以破格录取。


可惜在抗战八年中,振华女校不得不停办。1937年苏州沦陷后,王季玉带领全体教员,拒绝接受日伪政府的办学邀请。她甚至连“良民证”也不屑领取,而是带着80多箱图书隐姓埋名于东山的一个偏僻农村。此举和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剃去了胡须,而王季玉也马上开始筹备复校事宜。她多方奔走,募得3700余万元法币,用以修缮校舍,并扩建科学馆。


1949年,65岁的王季玉赴美参加母校的校庆活动,并领取名誉奖学金。会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旁听教育学。同年4月,苏州解放。王季玉闻讯立即启程归国,绕道东北,终于返回苏州。


回校后,王季玉将在美国得到的全部奖金捐给了振华女中。建国后,王季玉全力支持国家的大方针大政策,鼓励学生参干、参军,同时增设边工边读的高级技术培训班,以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


1953年1月,振华女校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苏州市女子中学”。同年8月,改由江苏师范学院领导,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3年后的秋天,学校开始招收男生,并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8年后,已经74岁的王季玉从教育一线改道科研,供职于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杭州药物试验所。次年秋,江苏师院附中与师院附属实验中学合并为省重点中学,王季玉出任名誉校长,徐天放担任校长。这所学校就是如今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前身。


1967年3月14日,王季玉病逝于杭州,享年83岁。令人感慨的是,她终身未嫁,全心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纵观王季玉的一生,有许多其母谢长达的影子。谢长达不仅是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卓越贡献的职业女性,还是一名杰出的母亲,她不仅将自己的勇敢与智慧播撒在中华大地上,也传承在了家族的血脉中。如此先行者,非壮美不可誉也!


来源:各界杂志2024年第12期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   菁

责编:李   旌

编辑:史   音

制图:贾   怡

各界导报
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联系邮箱:news@gjnews.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