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雁翎之声”关注我们
雁翎风华① | 刘广玉:热心造船技艺传承 创办船文化博物馆
“拉一拉,顶嘎巴,嘎巴叫,风来到,哪向风?西北风,去哪里?下天津,天津卫”……这是白洋淀地区行船的老行话,现在只有少数造船匠和“老把式”还会唱。白洋淀边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造船之乡——安新县端村镇马家寨村,这里有文字记载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
刘广玉自幼跟随爷爷、父亲、乡邻学习造船技能,十六七岁就能造白洋淀所有船只。二十岁时刘广玉跟随天津造船厂亲属学习,学会了各种船的图纸设计与建造。年轻时候的刘广玉不仅能造白洋淀的船,还到全国各地设计制造游览船、帆船、海洋捕鱼船、影视战船官船。到现在他去过多少地方,设计过多少种船,造过多少条船,多到都统计不出来了。
图为刘广玉在制作船模型。
不大的工作间里,锛凿斧锯一应俱全,古老的造船用具与现代的电动器械相互应和,仿佛奏响了一曲穿越时空的水乡歌谣。锯子在木料间穿梭,一只甲板很快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刨花翻飞,平整的船舷也渐趋成型。刘广玉在角磨机上细致地打磨船桨部分,又用砂纸细细抛光。斧凿声声中,一艘船只模型大体成型。
图为刘广玉在接受采访。
“马寨村造船历史是一千多年了,在这一千多年里头形成了一种家家会造船,户户会造船的氛围,都说家家会造船,但是如何把造船传承下来,把他的技艺发扬光大,这是一个难题。我从2017年专业性地开始研究船文化,船的硬件文化跟软件文化,还有民间文化这三件。我建立工作室,创建船文化博物馆,把这东西整合了,为(雄安)新区旅游业发展做点实事,也给马家寨的匠人们做点实事,也给马家寨的后人们留下点东西。”刘广玉介绍道。
凭借自幼练就的造船手艺,经过多年的潜心搜集整理,倾注半生心血,刘广玉在马家寨村建成了“千年船文化博物馆”,馆里摆满了他制造的船只模型,大大小小有一百多种,这些模型都是他参考史料、深入生活,亲自绘制图纸又亲手雕凿而成的。
年幼时爱船、学船、造船,年老后刘广玉依然不辞辛劳、不避寒暑,日复一日雕琢技艺、淬炼心性,以专注、至臻、求精的态度做好当下,传达出匠人最纯粹的精神,他说要把“船”传下去,把“船”的精神传承下去。
2024-10-22
2022-04-11
2021-05-21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