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审美意识的起源:商代审美意识研究

文化   2024-12-26 16:17   河北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商代审美意识问题。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信史的时代,其文字和器皿的形态,都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生动丰富的审美观念的记载。它们在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历史变迁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后世审美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今天探本究源,研究商代人的审美意识,才是非常必要的。


受觚 

故宫博物院藏



父戊舟爵 故宫博物院藏

父戊舟爵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打制具有实用价值的石器,并且逐步由粗到细,体现了追求美观的要求,进而用石器工具制作了人体的装饰用品、石雕和乐器等。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进化,到了商代,中国古人自发的审美意识已经越来越彰显了,并对三千多年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其间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国历代的审美意识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类:一是文字二是各类器皿。后人正是通过这些文字和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种器皿,窥测到中国商代祖先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包括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意识。


石锤、石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代凤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在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字不仅仅是一种传达意义的符号,而且其本身就是精湛的艺术品。中国古代文字的创造和进化的历程,就是审美意识变迁的历程,其中所体现的创造精神和古人的情调,乃至中国古人审美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及其变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造字中的审美情趣和线条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中国的造型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作为一种普通的信息符号,中国古代的文字还一直对商代的社会生活乃至审美思想的发展起着桥梁作用。为了铭功记事而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金文,与当时的政治事件战争以及重大的祭祀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金文同它的物质载体一起,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和气概。这种特有的情感氛围和精神意念,正是通过青铜器及其铭文这些“有意味的形式”得到了反映和表现,而内蕴深厚的审美意识正寓于其中。商代人审美的自发意识正是这种社会意蕴的升华。

“余一人”

资料来源:《甲骨文合集》36181


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久远和文献保存的限制,后人对商代的社会文化水平无法作全面的考察,而只能管中窥豹。傅斯年把古史比成“劫灰中之烬余”。从清末开始到20世纪初盛行的疑古思潮,几乎要否定所有现存的商代文献。幸亏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有力地证明了现存的大多数有关文献的准确性。这些宝贵的文献,为我们研究商代文明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方便和保障,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悠久和辉煌。


感性形象是审美意识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文学的历史主要就是从感性的象形图像开始的。甲骨文字形书法,依然会在线条和结体中体现出对象的感性生机和主体的情调。而造型艺术中的纹饰也是从具象到抽象,同样表现出主体的意味。它们都从人对事物的体验出发,蕴含了丰富的想像力,因而都具有审美的价值,并且推动了整个商代文明由神本向人本过渡的历史进程。



陶鹰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豕形铜尊

湖南博物院藏


器皿的制作和使用,是人在天性的推动下对情感的一种传达,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精神气质。其中凝聚着整个人类生命活力,也反映出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文字使用以前,人们在自己的创造物中,传达思想感情,并通过器皿进行交流。先民们在器皿制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造型能力,乃是出于人的一种天性


白陶刻几何纹瓿

故宫博物院藏




白陶刻纹豆

故宫博物院藏


器皿上的各种纹饰既反映了当时人审美的要求情趣和水平,也反映了人们的创造力。文字发明以后,人们依然把器皿当成沟通心灵的重要工具。而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的青铜器,正是体现商代人审美意识的最重要的器皿。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透过青铜器体悟到商代那段沉重的历史,领略到商代人那悲怆的情调,以及蕴涵在青铜艺术中的那种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商代人的那种神秘的命运意识。正因如此,青铜艺术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凝重、威严的青铜器,实际上是历史梦魇的物态化。

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兼收并蓄富于创造性是商代人艺术创造的两个基本特点。兼收并蓄带来了他人的创造,又进一步刺激了自己的创造灵感,从而突破了原有的创造层面,使自己的创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商代的青铜器形制纹饰上以华北和黄河流域已有的石器陶器木器以及早期的青铜器为基础,借鉴了各方国和部落联盟的工具制作所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商代人独特的审美创造。傅斯年说:“殷商文化今日可据物遗文推知者,……乃集合若干文化系以成者,故其前必有甚广甚久之背景可知也。”“殷墟文化之前身,必在中国东西地方发展若干世纪,始能有此大观,可以无疑。”对传统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自已特质和传统的重要保障,而每一个时代的独特创造又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而商代的艺术和审美意识,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正体现了这两个基本特点。


殷墟晚期 兽面纹鬲 腹部

资料来源: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编《商周青铜文饰》


商代的文化有着超人的巨大历史感原始宗教的神秘感。高扬着神的力量,又把神加以人格化,折射出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社会生活,显示出人与命运抗争的战斗精神。商代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都具有自发的特征,并由于神权与政权等对艺术的需求,使得艺术与宗教王政乃至求知等意识融为一体,而这本身也推动着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发展,制约着艺术风格的变迁。但艺术变迁的根本动因是其内因,即艺术自身的发展逻辑。这一方面表现在商人从他们的艺术创造中体现了浓烈的生命意识,尤其是情感世界的生命节律。他们通过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肯定着生命、护卫着生命,使人的精神生命得以拓展。另一方面,商代的艺术在线条形象色彩中体现了形式的规律。由自然抽象出线条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从陶器的制作中就已经开始积累相关的经验和规律了。商代人在经验中体会到对称均衡等形式的法则以及总体布局的和谐,并且将它们自发地运用到艺术创造中。


“司母戊”青铜方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甲骨文金文器皿的造型与纹饰使得商代人的审美意识获得了物态化的形式,流传至今的既有文献对于研究商代的审美意识也可资参考。尽管它们所传达的意蕴还远远不是商代人精神生活的全部,但是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商代人审美的风貌和延续、发展的历程,也可以窥见后代审美意识的源头及发展脉络。我们今天追溯中华文明的上源,缅怀商代的先民们审美创造的光辉业绩,在入迷、惊赞之余,也应从中获得推动当代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意识发展的深刻启示。

本文节选自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修订版)》前言






书名: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修订版)

作者:朱志荣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定价:118元

书号:ISBN 978-7-5751-0353-4


内容简介


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信史的时代,其陶器、玉器、青铜器、文学、文字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书以商代的器物和文字研究为入口,带领读者领略商代王权与神权笼罩下高扬的主体意识,感受商代器物、文字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商代文化中巨大的历史感和宗教神秘感,以此探索中国上古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信息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等。先后出版《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并主编“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和“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等,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译成德语、韩国语、英语、俄语和法语出版。曾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书    影



 








艺术家内容传播服务平台

「私享艺术」致力于中国传统人文艺术内容的传播,聚焦当代优秀艺术家与艺术品,注重内涵,推荐精品。籍纸刊与网络平台,呈「媒体」「出版」「展览」「画廊」四大板块,以文化的高度与独特的视角,梳理和展现艺术与学术状态,传播有价值的艺术。

合作咨询、收藏洽购请联络  微信 sixiangjun01
投稿发邮件至  sixiangart@126.com







私享艺术·主编微信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私享书坊

私享艺术
致力于中国传统人文艺术内容的传播,聚焦当代优秀艺术家与艺术品,注重内涵,推荐精品。籍纸刊与网络平台,呈「媒体」「出版」「展览」「画廊」四大板块,以文化的高度与独特的视角,梳理和展现艺术与学术状态,传播有价值的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