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世之不仁者,其祖先必有以违道德者也。”
大意就是:世间的不仁之人,其祖先必然有违背道德的行为。
也暗示了祖上的德行与品质必然影响到后世子孙。
其实,通过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你的祖上有没有德。
祖上有没有德,只看一个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在《道德经》中,将“玄牝”比作母亲,母亲代表生命的源泉,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同样,母亲的德行和修养影响这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
从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两户人家房屋修在了一块,张氏和刘氏。两户人家都有一个儿子,经常一块玩耍。
但有一天,在附近的山上玩耍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暴雨,不一会山谷就有了积水,很可能会引起山洪。
两人看到后,张氏男孩立马说道:“我们得赶紧回村,告诉全村的人,让大家赶紧逃,山洪要来了。”
但刘氏男孩却说道:“我母亲说过,这种时候得先保护自己,别人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张氏男孩听罢没说什么,转身跑回村里,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父母,张氏父母听说后,立马挨家挨户通知了全村的人。
而刘氏听说后,不顾忌他人,只将自己家中的物品进行转移,还嘲笑张氏愚蠢,不赶紧搬家反而去通知其他人。
最后,在张氏的及时通知下,全村人才幸免于难。
张氏男孩因为从小收到母亲的的教育,尊重老人,帮助别人,并且在困难的时候互相扶持,长大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
而刘氏男孩也在母亲的教育下,变得越来越自私、任性,最终一事无成。
古语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德行是一个家庭的基石。
母亲的样子,就是子女的未来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曾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低矮阴暗的小破屋,潮湿阴冷。没有水也没有电,夜间只能用一盏菜油灯照明。
这种窘迫的环境,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下,更是令人举步维艰。
然而梁再冰的回忆里,却是一段乐趣非凡的生活。
母亲林徽因会时常唱歌,读诗,即使总在奔波逃亡的路上,也依然会想方设法的为家人做饭调汤,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林徽因坚韧的性格,以及对国家的满腔热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
多年以后,梁再冰清华落榜,可她没有沮丧懊悔,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重新改投北大,凭借自己的实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驻外国家记者。
最好的家教,是母亲的身教。
即种因,则得果。
母亲就是因,子女就是果。母亲什么样子,子女就是什么性格。
一个快乐的妈妈,能教给孩子积极;而一个抱怨的妈妈,却只能教给孩子 不幸!
母亲的深恩,我们要报答
母亲是我们一生的源头,母亲的爱和恩情,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起的债。
古时,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名叫柳娘。她生活在山村中,只有一个儿子陪伴在身边。由于家境贫寒,她无力供养儿子上学,只能让儿子在家务农。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她辛勤地工作,把所有心血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经过多年苦读,儿子决定上京考取功名,但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日下,但她却没有告诉儿子,是让他专心考试,儿子含泪拜别母亲后便上京赶考。
果然不负众望,成功考取功名,在衣锦还乡后,听邻居说母亲重病,急忙赶回家中,发现母亲卧病在床,立刻跪倒在床前,哭喊着:”母亲母亲...“
母亲这是缓缓睁开眼,对儿子说:“你终于可以不用过苦日子了,为娘就放心了...”说罢,母亲便离开了人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这一辈子,最爱的的恩情便是母爱,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是我们抵挡住了生活中的苦难。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母亲的存在,尽孝道之责,感恩母亲的培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