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副会长在“对话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文摘   2024-10-27 20:12   重庆  

于洪君: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外交开辟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


五年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联盟成立的时候,我就有幸出席过活动,时隔五年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我感到很振奋。感谢李怀亮院长和中国传媒大学对我的盛情邀请。我发言的题目是“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外交开辟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组成的统一体。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类社会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根本属性都不会改变。多边外交是国际社会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一种外交方式。但是,如众所知,世界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以来,国际上总有一些势力,醉心于强权政治、集团对抗和阵营对垒,实行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和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不仅开辟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权外交新格局,同时也开启了在全球范围内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多边外交新局面。下面是我的三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上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遭到孤立的新中国参与多边事务的机会很少。1954年,为了解决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地区安全问题,新中国冲破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阻挠,派团参加了有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虽然此次会议未能形成有关朝鲜半岛问题的决议,但由于中国代表团与各方共同努力,最终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了突破。中国代表团在多边外交场合的首秀,特别是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结合,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6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新中国主动争取并成功参与的另一场重大多边活动。中国代表团引导与会各方求同存异,创新国际关系准则,谱写了亚非国家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共同举办多边外交的新篇章。当时,中国顺应时代进步大潮,高举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威胁的大旗,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义一边,把维护自身的主权与安全、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三个方面的外交斗争统一起来,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1971年,中国打破国际反华势力的外交围堵,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尽最大努力团结国际进步力量,积极投身多边外交的重大成果。此后,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多边事务,走上了更加宽阔的多边外交舞台。1972年,人类社会进入环境保护的新时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处境也相当复杂,但毅然决然地派团出席了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人类环境问题专门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积极参加这个史无前例的多边活动,影响非同凡响。1975年,中国派团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后首先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与130多个代表团相互配合,推动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墨西哥宣言》及《世界行动计划》。


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步伐大大加快,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加大。1980年,中国派团出席了与联合国关系密切的裁军谈判会议。这个多边机制诞生于60年代初,虽然深受东西方冷战影响,分为西方集团、东方集团和不结盟国家集团三个部分,但参与国很多,影响力较大。考虑到这一情况,中国自1983年起,设立专职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在这个意识形态色彩相当强烈、安全利益之争异常尖锐的多边机制中,中国纵横捭阖,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重要文件的通过,做出了独特贡献。1984年,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71届大会,从此成为这个历史悠久的多边议会组织的重要成员。


简而言之,中国对多边外交活动不陌生,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经验相当丰富,也弥足珍贵。



第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中国承担起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宣告终结。某些与集团政治、阵营对抗相关联的多边机制,例如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和经互会,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联合国仍是以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最权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体系,作为多边外交的主体机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平台,依然十分活跃。参与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边外交,仍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最主要平台。据统计,目前联合国直属机构共有20多个,主要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职司委员会、人权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等。与联合国保持密切联系的政府间机构近20个,主要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等。


重返联合国50多年来,中国参与了联合国所有机构的活动,目前是联合国会费缴纳第二大国、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大出资国,也是联合国五常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是中国积极履行世界大国责任,广泛参与全球事务,积极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鲜明例证。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冷战结束30多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性问题越来越多,多边机制建设和多边外交活动持续推进。1989年出现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1992年成立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1993年扩容的欧洲联盟,1994年成立的东盟地区论坛,1996年召开的亚欧会议,1997年成立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1999年成立的G20国,以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等,都已成为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多边外交新平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同模式和不同宗旨的多边机制进一步增多。中国发起或积极参与的主要有: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成立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2006年启动的伊核问题六国对话会、2009年形成的金砖国家集团、2014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对话会、2015年开启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2022年启动的亚洲合作对话、2023年启动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中亚(5+1)对话会、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等等。还有刚刚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北京服务贸易国际峰会、北京文化论坛,以及即将举行的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等等。这些适应后世界形势新变化、具有时代进步新特点的新多边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大大丰富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以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沟通与政治对话,多维度多层次地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互学与互鉴。应当说,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在倡导、创建并引领上合组织、金砖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亚太经合组织、G20、中国—东盟(10+3)、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伊核问题六国对话会中,中国也发挥了举世公认的建设性作用。中国作为真正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作为新型多边外交的推动者,贡献不容否定。


第三、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有助于人类社会共同应对新挑战


当今世界,面临力量对比持续改变、战略格局深刻重组、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挤贫、以众暴寡、以邪压正的冷战余毒仍严重存在。集团政治、阵营思维、霸凌行径、丛林法则、地缘对垒等帝国遗产,也随处可见。与此相关联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冒险主义、投机主义,沉渣泛起,逆势来袭。


在亚太地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遏制中国和平发展,无所不用其极。美国不仅竭尽构筑在全球范围排斥中国的所谓“民主国家联盟”,同时还在“印太战略”大框架下,全力复活美英加澳新情报系统“五眼睛联盟”,搞起了“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和美英澳三方核潜艇联盟,并且正在拉拢日本入伙。此外,美国还在经济、科技领域搞了旨在封锁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和“芯片联盟”。所有这一切,虽然打着多边主义幌子,其实不过是霸权主义和集团政治的代名词而已。对于这种欺世盗名的伪多边主义及其深重危害,国际社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积极支持并派主席特使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中方为此发表的立场文件特别强调: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做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坚持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动力,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交融进步,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发展改革,投身科技创新更好造福全人类。


总而言之,中国的目的是要通过更加广泛深入、更加积极主动的多边活动,同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共同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传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官方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